唐静
摘要:湖南是一个旅游大省,其中旅游景点名称对吸引海外游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景点的翻译是极为重要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诞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经典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旅游景点名称的特点,然后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提出了一些翻译方法,以期待能使湖南旅游景点的英译能够更加规范。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湖南旅游;景点名称英译
湖南地处中国中南部,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在这方土地上,有着众多的古迹和自然风景:马王堆汉墓,岳阳楼,凤凰古镇,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岳麓山,南岳衡山,洞庭湖,崀山,韶山,橘子洲等。这些景点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本文旨在通过功能翻译理论指导,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来翻译湖南旅游景点名称。
一、旅游景点名称概述
中国的旅游景点名称一般可分为三类:一般自然景点名称,历史文化景点名称,以及带有诗意的景点名称。
一般自然景点名称指的是景点的命名不含有特殊意义。大部分的纯自然景观的命名都属于这一类。纯自然景观包括地理景观和水域风光。地理景观以各种风景名山为代表:著名五岳名山,以“四绝”闻名天下的黄山等等。水域风光包括各种江河,湖海,飞瀑和流泉:长江、黄河、西湖、青海湖、黄果树瀑布和趵突泉等等。这些纯自然景观一般缺少人文内涵,所以多采用音译为主。
历史文化景点观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带有其形成时期的历史环境与人物的烙印,其名与历史事件、人物有关。比如现湖北省的赤壁遗址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因而得名。
带有诗学意味的景点名称借用了中国古诗词中的句子和典故,来增加景点的美感。杭州的西湖十景就是最好的例子:苏提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和三潭印月。这类景点名称的翻译比上述两类要难得多,因为蕴含了很多的意象和典故。
二、理论基础: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主義翻译理论主要四个代表人物,赖斯、弗米尔、曼塔莉和诺德。1971年,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赖斯发表论著《翻译学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这标志着功能翻译理论的诞生。在此书中,赖斯提出:不同文本应采取不同策略进行翻译,从而得到相应目标语译本,建立其翻译学说体系,形成了莱斯的文本翻译理论[1-2]。“在此阶段,赖斯的翻译还是建立在对等基础上的,不过她将交际和对等从字句层面扩大到语篇层面[3]。”
1984年,汉斯·J·弗米尔师从赖斯在与赖斯的合著《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中正式提出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动的目的。弗米尔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因此,“翻译是在目的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4]12”。
贾斯塔·霍尔兹·曼塔莉提出了翻译行动理论,认为“建立在行动理论的基础原则上的,旨在涵括各种跨文化转换(翻译),包括无源文或目标文本的转换[4]12-13”,即翻译不仅仅只是语言代码的转换过程,而首先被视为跨文化交际过程,其目的是在在译者的努力下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转换信息。
克里斯蒂安·诺德把“功能+忠诚”原则引入到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中。“功能+忠诚”原则中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对译语文化接受者起作用的目的”;而“忠诚”强调的是“译者应当把翻译交际行为所有参与方的意图和期望都加以考虑[5]”。如果译者的传译与原文发送人的期望相悖,译者也有责任向原文发送入解释对原文做了哪些变动,否则就等于误导原文发送人。诺德称这种责任为“忠诚”[6]。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湖南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的应用
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重点是让外国游客看懂并了解其中的背景文化知识,要做到这两点很不容易。诺德指出,“翻译是一种有意图、有人际关系的跨文化交际行为[7]”。景点名称的英译就是追求两种文化协调交流的过程,这要求译者能够充分的协调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基于此,笔者归纳了一些湖南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旅游景点名称本质上是一种地名,所以对于某些景点名称完全可以采用音译方式。中国的很多的地名经过时间的演变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惯用的地名叫法,没有什么特殊含义。这种情况下一般直接采用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如:“凤凰”译为Fenghuang 而不是Phoenix。
(二)直译法(Literatranslation)
很多景点的名称是由一个专有名词加上表示该景点名称特征的种类名称构成,这样的景点名称翻译一般采用直译法。如:“衡山”译为Mount Heng,“黄石寨”译为Huangshi Fort,“黄龙洞”译为the Yellow Dragon Cave。这样翻译比全部音译更加实用,能让外国游客知道景点到底是什么。
(三)直译加注法(Philological translation)
有些时候仅仅采用直译法是不能够体现景点所代表的意义,这时就需要使用直译加注法来翻译。如“毛主席纪念堂”直译为the Memorial to Chairman Mao,但外国游客不一定知道毛主席是谁,这个时候可以在后面加注(the Chinese Washington),这样就能让外国游客一下子明白。
(四)注释法(Annotation)
注释法意为解释性翻译,是一种通过详细解说传达出原语的内涵意义的方法。“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八面八角,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现在常德市境内桃花源景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故将其译为 the Octagonal Bamboo Pavilion。
(五)适应法(Adaptation)
有很多的景观名称都属于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在英语文化中没有直接与其对应的词,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适应法。以“鸳鸯藤”为例,鸳鸯藤是一对古藤,扛桑藤和棉绞藤,两藤异株同生,几百年来相互缠绕,越缠越紧,可谓白头偕老,故称其为“鸳鸯藤”。因此将“鸳鸯藤”可译为the Couple Vine而不是 the Mandarin Duck Vine。
四、结语
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景点名称翻译质量的好与坏对于湖湘文化能否“走出去”至关重要。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这一獨特的理论体系的出现给旅游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的方式更为灵活,使得译文既能够受到读者的肯定,又传播了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1971.
[2]仲伟合,仲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3]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2.
[4]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Nord,Loyalty Revised-Bible Translation as a Case in Point,in Anthony Pym ed.The Return to Ethics,Special Issue of The Translator.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2001:185-202.
[6]Nord,Scopos,Loyalty and Translational Conventions,in Target 3: 1.91-109,1991.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B.V.
[7]卞建华.关于翻译目的论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四次网上交流[J].中国翻译,2006,27(1):44-46.
[8]卞建华.对诺德“忠诚原则”的解读[J].中国科技翻译,2006,19(3):33-36.
[9]胡作友.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J].学术界,2008(6):249-255.
[10]曹波.论复杂静态及动态景观术语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3):38-41.
[11] Hatim,Basil.Teaching and Reseaching Translation.Pearn Educational Limited,2001: 74.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