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是经济安全、人民生活生产安居乐业的基础,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好坏决定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运用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一、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
(一)土钉墙支护施工
结合基坑支护要求进线测量放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开挖边线、做好标记。基坑边坡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分段分层开挖,边开挖边安排工人进行人工休整边坡。成孔完成后,立即将钢筋和灌浆管同时插入孔底,并在边坡表面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与土钉和加强筋连接牢固,以保证喷射混凝土时不晃动,钢筋网片水平及坡面上下端搭接长度均不小于200mm。护坡面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水灰比,且喷头与边坡应垂直,距离约为0.6~1.0m,同一分段内喷射应自下而上依次按顺序进行,喷射厚度约30~50mm。根据土钉及锚杆施工的需要可预留的最小宽度为8m的工作面,再进行中间土方开挖;每步的开挖深度除第一步开挖深为2m外,其它各步均与每步锚喷土钉的间距一样均为1.5m,支护一步开挖一步,依次同步进行直至槽底标高,且上部土钉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才可以进行下部土层开挖。在坡顶设置明沟排水,坡底设置临时集水坑,防止土钉墙内局部渗水。
(二)強化和加固地基
进行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首先要做好地基的强化和加固工作,使得承载的能力得到优化。在灌注桩施工中,根据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先要绘制出地质的剖面图来然后选用合适的钻机进行钻孔操作,检查钻孔后的孔洞的深度、位置、大小等等。在混凝土灌注之前,使用混凝土的搅拌器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送到现场后,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温度,如果其中某一项不符合要求,就要重新进行处理。最后将混凝土放入钢筋笼内,安装好定位环,注意钢筋笼的吊放要符合设计要求,做好钢筋笼的定位工作,在浇筑过程中后,使用螺旋钻钻杆将孔底注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8h后进行养护工作,以达到理想的硬化程度。
(三)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的作用是最大程度避免基坑变形,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这种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整个基础工程的支护能力。钻孔时采用锚杆钻机,且要在预先设置好的钻孔位上调节钻杆的倾斜角度和水平位置的基础上再进行钻孔。钻孔时要注意调整钻机速度,如碰到障碍物,要立即停止钻孔,先排除障碍后再继续钻孔。在做好孔洞的清洁工作后即可下锚杆,锚杆的一端要插入稳定的岩层中,另一端与托板或是其他支护结构连接,随后通过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使锚杆承受拉力作用,从而调动深基坑底层的潜能来确保深基坑的稳定性。完成插锚杆后需多次补充水泥浆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锚杆和岩层结合的紧密度。
二、深基坑支护的实际施工案例分析
(一)工程基本情况
已知该工程属于住宅区,建筑总面积10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7万平米,包括5幢高层住宅和一幢4层配套建筑,地下建筑约占3万平米的两层建筑,地下开挖深度为10.5m,经多方研究和论证,确定采用锚钉墙支护技术。为安全起见,在基坑大面积开挖之前进行了必要的锚体抗拔力试验,以期进一步保证支护方案技术参数科学合理。
(二)确定技术方案
考虑到锚钉墙支护施工系统性较强,所以根据相关要求明确了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坡顶防渗、清坡成孔、放置锚杆、注浆焊锚、喷混凝土等主要施工流程,并将边坡稳定性控制作为施工关键,即采用的是分层分段的基坑开挖方式。由于开挖坡及其深度可对基坑支护造成较大影响,故根据锚体竖向1.5m的间距确定了开挖深度,即1.5-2m范围内;同时坡顶部位、坡度、基坑深度、土质条件等会影响开挖长度,一般在滞水层或边坡较小的情况下分层开挖长度可适当减小,而软弱层和杂填土层或边坡角度较大时可适当加大开挖长度。在该工程中则是以锚钉墙分层高度作了严格开挖,以顺利发挥大型土方机械的功能,并保证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其中易坍塌砂土层和杂填土层的分段开挖长度分别被控制在了40m和60m左右。
(三)施工细节控制
1针对锚杆施工,在进行钻孔前,严格检查了钻机的斜角和锚杆的位置,将水平方向的孔位间距在竖向上的偏差控制在了100mm以内,倾斜角度则低于3%的误差,在此基础上严格检查和测量了所插入的锚杆长度、直径和焊接质量,以免影响施工效果;而对于锚杆小孔的灌浆,一方面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选择了合适的注浆材料并作了科学配比,即水灰比为0.8的32.5硅酸盐水泥,且确保浆液干净无杂物,另一方面则边搅拌边使用,在匀速搅拌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顺序将浆液灌至孔内,待浆液从孔口溢出时停止注浆;同时在锚杆进行张拉之前选取了0.1-0.2倍的设计轴向拉力值作1-2次的预张,以使锚杆部位紧密,杆体完全平直。2是为防止土体瓦解的发生,针对基坑坡面应该喷射合适厚度的混凝土,同时结合内设钢筋网状结构进行加固。具体而言,先是将除锈、调直后的钢筋网片以绑扎方式作了处理,其中搭接长度在大于300mm的前提下小于网格边长,并与坡面保持20mm以上的间隙,为满足保护层要求,还在土中插入了短钢筋用于固定;随后清除了松动的坡面部位,选用C20、水灰比为0.8的混凝土分段、分片进行了喷射,在确保喷头与受喷面保持0.8-1.5m的距离和垂直喷射的基础上将其厚度控制在了100mm,并在终凝2h后进行了必要的养护。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施工如不按规范操作或是处理不当,都会间接或是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因此,必须要根据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且有效的措施,掌握每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并强化措施,使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整体质量、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性能都能得到保障,从而促进高层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崇伟,王中原,王英杰.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
[2]刘伟.建筑工程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工艺探究[J].低碳世界.2017(17)
作者简介:郝庆云,身份证号:320123198802234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