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卫+王华+周红艳
摘 要:近年来,辽西的林业建设有了重大突破,现阶段为最关键的转型期,辽西的林业发展将转向以提高三个标志为内涵的扩充再生产方向。对于目前发展当中仍存在的问题我们展开了此次探讨,大致有几个方面:发展中存在着脱节问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林业体制还存在欠缺、改革中存在的取舍问题以及怎样结合其他产业一起发展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实施相应的对策,进而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加快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辽西地区;造林产业;现状;对策
一、辽西地区造林的潜力
1.森林资源质量。现阶段,辽西地区林业改造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应该从森林树木的质量开始改造。辽西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以油松构成,生长状况良好。而森林质量的高低,可以决定林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从以往搜集的数据来看,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段生长的油松林,四十几年可高达十米,而一些混交林段的油松,树高可达十余米。而在国家的抚育计划下,树高普遍都有较大的提高,油松林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年来,经济的加速发展也成为了油松长势喜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农家人生活的方式,所以人为破坏树林的行为也大大减少,如放牧、在林地烧柴等。这可以加快林地的恢复,从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前面的例子说明,只要在合理的经营下,混交林也可以有很高的生产发展水平。辽西树林生长水平的提高,是林业发展产生巨大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产业的拉动。辽西地区林业加强再生产第二个关键性因素就是产业推动。辽西地区原有的森林资源为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设经济林项目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尽管林产业起步比较晚,以前的经营也存在着些问题,但现如今已有资源作为基础。在这个阶段,只需发挥辽西地区原本的特色,适当调整产业结构,使以往的粗放的经营模式变为多产业结合的整体经营模式,就会让辽西地区林业有很大的提升。
二、辽西地区林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弊端
1.“三大脱节”
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现在辽西地区林业工作中,各个部门存在脱节现象。
第一,造林、管护、产业这三者脱节。对于辽西地区的生态林,建设后忽视了培育管理这方面。所以这是为什么多年来建造的树林较多,而保存下的却不多的原因。实际上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做到建造树林、管理树林、防护树林这三者相互联系,那么在经济上可以增加许多收益。
第二,生产、学习、科研三者脱节。在实际生产中,生产和另两者存在很严重的隔离,甚至生产和科研长期不能做到同步,比如说辽西干旱之地栽种了一些特殊的植物,但由于没有与市场结合起来,所以实际效益很微薄。
第三,三大效益,即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不协调。如果上面的两个方面脱节,那么必然会导致三大效益的不协调。如果造林时不去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就不能够与造林本身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导致经济、社会、生态这三大效益的脱节。
2.林种、树种种植结构不合理。根据调查发现,由于历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使得辽西地区的树种、林种比例失衡。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场选择了条件很好的地段重点培育油松林,在河滩等地种植杨树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情况,人们没有想到混合林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直到本世纪,现在林木中,树的种类较为单一,生长状况也不是很好。辽西地区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防护林,经济用林和材料用林占比太少,结构极为失衡。
3.产业发展迟滞。前面所说的三大脱节中的造林、管护、产业脱节,其实最主要的是产业上的脱节。辽西地区造林水平较强,但产业发展相对较弱。由于林产业的配置存在不合理,所以导致发展也就不平衡。从最底层举例,许多木材的加工还是较为原始的加工方式,即作坊式。这种加工方式极为被动,一些企业会因为原料缺少而停止生产。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处于非常初级的产品加工阶段,很多产品缺少深入开发。这儿有个实际的例子,凌源市一个加工大扁杏的工坊,他们只进行初级的杏仁加工,而没有其他高价值的附加品加工。这就导致了整个产业的滞后发展,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4.人数众多,人员不稳定。大多数的林场职工的工资只能基本保障生活,他们的生活都较为困难。职工队伍建设不易稳定,由此造成了人员流动频繁,管理不易。比如说有的地区平均每月工资仅有1000元,比社会平均工資少了1000元。
三、相关对策
1.遵循林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思想。在辽西地区,造林产业主要的思想应为:保护地区林业发展、综合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改革最基本的就是打破原有的、旧的制度,确立新的有利于长足发展的制度。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替换原来的只单单利用经济效益的思想,而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多方面兼顾的观点。第二,摒弃只卖木材的思想,利用丰厚资源延长产业链、综合各个部门进行发展。第三,摒弃只看重当下的效益而忽视长远效益的观点,需把现如今与未来的效益相结合,才能持续发展。经过了开陈出新的改造,我们应当确立一个林业发展的总策略。中心策略可以从辽西森林区的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作为立足和开始的地方,结合市场、科技、国家政策和效益,在保证现有资源被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发展和推广经济林、农用林等效益用林,这可以使林业资源循环扩大利用,发挥多样效能,使农、林、牧三者协调发展。由此构建一个稳定、持续发展的林业体系。
2.把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规划生产方案。在已有的林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定制一个适合于辽西地区的经营方案。因为此地区林业资源并不十分雄厚,所以应加强研究保护森林资源,研究如何综合整治和利用资源、改造低产林等,并把研究结果带到生产实践中,做到产研一体,科学规划未来道路。
3.完善相关政策。如何把现有资源状况和保护政策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应当完善上级对各地区下达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保护资源等政策。对于辽西地区的森林状况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同时建立有效的制度,如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森林价值制度。而对于一些防护林所保护的地区收取林业补偿费。从收取的费用中按比例地抽取出来培育和发展林业资源,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长足发展。
4.发展绿色产业,带动市场活力。根据现状来看,辽西地区因以前的被动和恶性循环,现如今还未走出经济困难的局面。在此应当大力发展绿产,兴办沙棘为主的优良树品和两杏一枣产业链。引进优良品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成品产量,增加土地价值。同时,在树林集中的地方,利用资源兴办种植、养殖产业,延长和扩充产业链是增加产值的重要一步。这样可把此地区资源上的优势转为经济价值上的优势。
5.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重点放在经济林上,同时推广和发展农用林。现有树种结构可以再度优化,同时可以发展适合辽西地区的新树种,改纯林为混交林,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同时要大力发展农用林,形成复合而循环的生态系统,这也是今后此地区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姜会飞.金银花[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2] 杨青川, 杨鹤, 刘瀛,等. 辽西北地区造林现状及对策[J]. 辽宁林业科技, 2017,(3):67-68.
[3]郑璐. 辽西北地区油松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与对策[J]. 辽宁林业科技, 2015,(1):36-38.
[4]韩辉, 王国晨, 张学利,等. 辽西北沙地造林经营现状及对策[J]. 防护林科技, 2014,(1):73-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