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创新管理方式 优化编制资源配置

2017-11-10 17:40
机构与行政 2017年9期

今年以来,枣庄市编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抓好放管服、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工作的同时,将事业单位改革和监管紧紧抓在手上,着力创新管理方式,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加强管理要编制、向创新服务方式要编制,更好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优化编制资源

(一)积极做好梳理工作。从我市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或职能调整,一些事业单位职能逐渐弱化或消失,长期工作任务不饱满,人浮于事,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政府公益服务持续改进,编制需求不断加大,编制资源捉襟见肘;另外,枣庄市人员工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压力很大。因此,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力度,从职能弱化事业单位内部挖潜,保障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编制需求。

(二)明确使用原则。一是坚持重点保障。按照坚持服务全局与重点保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满足全市基本公益服务需求,又要着眼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二是坚持内部挖潜。确保不突破2012年底全市人员编制总量,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逐步减少。严格控制用编进人计划,今后除教育、卫生及其他急需专业、高层次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外,需要加强工作力量的单位,优先从职能弱化事业单位中选调人员。三是坚持人、编、岗同调。设立特设岗位、核定职数总量,统一进行专项管理,确保选调人员的职称、职级待遇保持不变。副高级职称以上急需专业人才逆向流动的,报市编委审定。四是坚持择优使用。用人单位从专业、特长、学历层次、年龄、任职资历等方面确定用人标准,通过考核选调程序择优录用。

(三)强化工作措施。一是严格使用程序。用人单位向市编委申报人员编制使用计划,由市编委审定,组织、编办、人社部门按照事业单位人员遴选、调配的要求具体实施。二是严肃工作纪律。各级各部门及领导干部都必须服从改革发展大局,鼓励和支持对职能弱化单位的人员编制调整,积极为弱化单位现有人才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和平台,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阻碍。严格遵守组织人事、机构编制纪律,确保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我们按照中编办、省编办《关于地方事业编制挖掘创新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意见,指导区(市)扎实推进此项工作。

二、坚持深化改革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挖掘编制存量

(一)全面完成“僵尸”事业单位清理。经过清理,撤销建制75家,收回事业编制297名。

(二)分类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根据单位情况,逐个明确改革路径,建立工作台账。目前,已经完成改革任务38个,其中轉企15个,撤销23个,收回空余编制178名。

(三)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我市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市属公立医院22家,其中市直7家、区(市)15家。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市深化医改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石爱作出席会议并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印发了《枣庄市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强化示范引领,召开了全市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场观摩会议,现场观摩了市立第二医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并对加快推进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坚持日调度制度,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全市22家公立医院全部按时完成改革任务。同时按照省编办要求,核定了市直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7所公立医院领导职数。

三、坚持创新服务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提高使用效益

(一)探索高等院校和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根据要求,结合枣庄实际,将有关备案事项具体细化,探索实施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新进人员计划备案、人员控制总量实名制备案等“三备案”制度。对枣庄职业学院、枣庄技师学院和7所市直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实行备案管理,扩大了用人自主权,也减轻了编制需求压力,同时收回空余编制199名。

(二)优先保障重点领域。近年来,利用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调剂补充到重点领域和民生行业,市直仅去年和今年就调剂使用事业编制1600余名,切实增强了重点领域公益服务能力。近两年,为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下达计划2400余名用于招聘教师;为解决部分区(市)编制无调剂来源的问题,使用市直机动编制1000名建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用于招聘教师。先后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稳定、舆情监控、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领域核定编制150多名。□E:YWJ

关键词:优化编制资源配置 事业单位改革 枣庄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