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舞剧创作中,舞剧编导具有多重身份,不仅要重视舞剧的立意及编舞等多个环节给予技术指导,还必须要承担音乐、舞美等各種辅助环节进行总体把握。如果将舞剧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结构就是骨骼,编导的主观意识要渗透到结构的不同层面中。而舞蹈编导自我表达方式,就是将内在的主观意识通过外化得以体现。在这种形势下,舞蹈编导创作时自主意识与自我表现表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舞蹈;编导;意识
一、编导主观意识的自我表达
为了探究舞蹈编导创作舞剧时主观意识和自我表达的关系,舞蹈编导者选择剧本的途径和角度,对于文本和舞蹈的剧本要实现选材和自我表达的融会贯通。有很多舞蹈编导的灵感来源于电影剧本如《阿诗玛》也有的选自文学剧本如《爱莲说》《太白醉写》,还是从神话传说取材如《牛郎织女》,要有原著和舞剧二者的平衡点。表达了编辑的个人主观意见,编导就是借助舞蹈词语体现出个人的主观意识,表达创作欲望,创作舞剧过程中,编导就是想通过这种较为独特方式表达自我,从容完美的解读舞剧的剧本。舞剧剧本在创作时,创作者就将自己作为整个故事的亲身经历着,采用讲述模式展开故事,就成为整个舞剧贯穿的线索,从创作者这种编导来看,这种设计似乎有违常理,但是这种创作并非创作者凭空臆造,通过这种爱情信仰体现出编导需要体现的自我表达。编导就是把现实中的故事编辑成文本,通过这种自我表达模式折射到剧情结构中。增加舞剧的戏剧化效果。编导自我表达的形式和手段。
编导在创作这部舞剧过程中,整个过程采用很多比较新意的形式和手段。但是无论是营造时空,提炼语言还是场景布局,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手段哪种形式,都需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所体现出来的自我表达,都必须要能够体现出编导创作过程的主观意识,必须要防止形式与内容属于两个不同的版本。首先,舞蹈属于一种心理结构舞剧,因此营造时空过程还要强调时空具有虚实属性,应该从编导的主观意识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下手,从中探索出时空具备合理性及连续性。这种时空安排根本就没有体现出编导所需要体现的主观意识,也没有展示出创作中体现的无限空间。而且观众也无法读懂这种时刻转换的时空感而分外疲累,就需要深入到舞剧人物灵魂旅程中,从中深切感受到编导想要表达的意义。舞剧在开始编舞阶段前,就必须要辅助舞剧的表演营造出各种心理时空,将具体人物置身到抽象环境中,展示万缕情思。编导就必须要构件布景和设计的相关思路,对于舞剧而言不仅仅体现了表面的功能性,还是编导表现自我的工具。成为形成人物心理空间的基本材料,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物质载体,从编导内心形成一种主卦意识,对整个舞剧而言,从序幕直到尾声,直到整个舞剧结束,舞蹈的编导可以通过乐曲,提供音乐色彩变化,将观众从舞蹈中参与进来。
二、舞蹈的创作过程
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编导在编创作之前要充分对舞蹈内容本身进行了解,通过作品对舞蹈演员的思维、想象、人物塑造、内在情感及表演方式加丰富。激发过程中,巧妙地从舞蹈演员的身上捕捉、提炼舞蹈作品有利的特质及潜能。把这些潜能为舞蹈作品所用,并结合舞蹈作品的主题,两者协和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演员与作品的"合一"。从舞蹈编导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精神以及神话传说肢体表现力、情感表达及风格与舞蹈作品合二为一,让舞蹈作品充分地表现文学作品的内容,从而使舞蹈编导的编创意图更加明确、舞蹈作品更富有欣赏性和艺术性。
三、舞蹈编导的基本规律
舞蹈可以反映社会,也可以反映生活,而舞蹈编导的过程也是表现社会生活、并且能够展现人们内心情感的动作艺术。舞蹈以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展示了舞蹈肢体的效果,舞蹈是以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舞蹈中有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舞蹈中也有矛盾冲突,创造出很多和文学相同的有血有肉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编导的审美情感以及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在舞蹈活动中,编导可以利用音乐的伴奏,舞蹈服饰,舞蹈道具,舞台上的灯光和布景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编导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更具有集中性,而文学作品同样具有该特点。舞蹈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就其本质来说舞蹈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舞蹈表现了一种客观的存在。舞蹈也是创作者用艺术审美来创作文学的形象的集中反映;而舞蹈也是艺术作品审美,这也是人们对于作品的基本要求,舞蹈的编导的过程要依靠大众审美。舞蹈编导的过程要遵循这个原则而生。在舞蹈编导深入生活和创作实践中,舞蹈形象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舞蹈编导最为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对舞蹈编导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熟悉生活,舞蹈编导也等同于文艺创作,舞蹈编导在熟悉生活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舞蹈的形象思维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叙述类的舞剧很擅长用舞蹈语言来塑造典型形象、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婉转曲折的故事情节等。如《传丝公主》、《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舞蹈编导,必须有一定的戏剧剧目创作基础,然后再去构建舞蹈结构,塑造人物形象将事半功倍。在创编中某种文学作品给我们强烈的印象,那么在编导的脑子里引起的应该是人物和情景的有动作化的联想,编导用文学手法去建构舞蹈的生活情境,生活场面,用舞蹈手法去诠释作着动作,以及传达神情时的形体特征。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文学语汇会给编导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创编的作品带来叙述的诗情与描述的画意。舞蹈编导是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专业特点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因此,舞蹈编导要善于观察,体验生活,吸取舞蹈素材,舞蹈编导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带给舞剧作品一定的文学内容,思想情感,同时舞蹈技能、技巧,有利于舞蹈作品的“内在感情”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作者的经历会一直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编导也需要生活的元素来构思主题、人物形象、符合时代特征的主题动作、整体结构和构图等。编舞脚本来源于生活,而舞蹈脚本的编写和文学的文本结构一样,具有叙事、抒情等特征。从文学的视角分析舞蹈剧本,编导会写出剧本的结构特点、典型形象、思想性等特点。舞蹈脚本必须承载于文学素养基础上的,使创作的舞蹈作品达到“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最后编导也需要编导进行演员的选择与合作,舞台空间、服装化妆、灯光等的设计,这些也都发挥着编导统筹并且运筹帷幄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⑴慕羽.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⑵王玫.舞蹈调度的王玫研究【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洪墨(1989),男,辽宁沈阳人,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编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