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警示

2017-11-10 14:21程应峰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吏理查德皮鞋

程应峰

——以小过为过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有个“一钱斩吏”的故事:北宋年间,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乖崖下决心要整治一番。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查,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叫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勃然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惩罚这种行为,他当堂判斩了这个小吏。

张乖崖摆出“水滴石穿”的道理杀了小吏,自然有滥用刑法之嫌。但小吏不以小过为过,招来杀身之祸也是自取其咎。小过与大过是相对而言的,《书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也就是说,天降灾祸,尚有逃避的机会,人若是自找灾祸,则是无法挽救的。小吏就属自招灾祸之人。

《每人只错一点点》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消失了,21名船员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摩氏码。救援人员看着平靜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打开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21种笔迹,上面这样写着:

一水理查德:3月21日,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想给妻子写信时照明用。二副瑟曼:我看见理查德拿着台灯回船,说了句这个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别让它倒下来,但没有干涉。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离港,我发现救生筏施放器有问题,就将救生筏绑在架子上……机匠丹尼尔:3月23日上午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消防探头连续报警。我和瓦尔特进去后,未发现火苗,判定探头误报警,拆掉交给惠特曼,要求换新的。机匠瓦尔特:我就是瓦尔特。大管轮惠特曼:我说正忙着,等一会儿拿给你们。服务生斯科尼:3月23日13点,我到理查德房间找他,他不在,坐了一会儿,随手开了他的台灯。大副克姆普:3月23日13点半,带苏勒和罗伯特进行安全巡视,没有进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说了句“你们的房间自己进去看看”。一水苏勒:我笑了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克姆普后面。二水罗伯特: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苏勒后面。机电长科恩:3月23日14点,我发现跳闸了,这是以前也出现过的现象,没多想,就将阀合上,没有查明原因……电工荷尔因:晚上我值班时跑进了餐厅。最后是船长麦凯姆写的话:19点半发现火灾时,理查德和苏勒房间已经烧穿,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火情,而且火越来越大,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错误,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

这张绝笔纸条,清晰地记录了整个事故发生的全过程。

有人曾这样问过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过与大过有什么区别?”马克·吐温答:“如果你从餐馆里出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儿,而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这叫小过。但是,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大过。”马克·吐温的回答是幽默的,他告诉我们,小过与大过之间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很多坏事常由小的先兆起头,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么回事。小过与大过之间并没有隔着千山万水,恶行往往是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的。怪不得刘备会在遗诏中写上这么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吏若能及时悔过,“环大西洋”号上的每个人若能及时纠错,又何至于酿成生命的悲剧。其实,很多情况下,自然与人为是彼此互动的。小过与大过,幸运与不幸,常常近在咫尺。一个人,明智不明智,就看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懂得时刻警醒自己,做到防微杜渐。应该说,能以小过为过,及时改过,是为大智。有了大智,方能化解人生的厄运。

——悬鱼正清风

东汉时期,羊续为南阳太守。当时的南阳,是个富裕之邦,但吏治腐败,奢侈、贿赂成风,周围有6个县都被驻守江夏(今湖北武汉)的叛军所占领,前任南阳太守秦颉也为叛军所杀,形势相当严峻。羊续受命于危难之际,他进入南阳郡界内,便化装成平民走小道,仅带一名随从,了解各县情况,询问风俗民情,各县的令长贪猾还是廉洁,官民善良还是奸邪,他都有了清楚的认识。一上任他便大刀阔斧地清肃政风,平定叛乱,纠弊补偏,兴利除害,深得老百姓的爱戴。

郡丞为了与他联络感情,送给他一条名贵的大活鱼。羊续十分为难,他想,如果不收,有可能扫了郡丞的面子,况且人家也是一片好意;如果收下呢,又怕别人知道后也来效仿。于是他灵机一动,将鱼收下,但是他不吃也不送人,而是将那条鱼“悬于庭”。果然,郡丞认为羊续收下了那条鱼,不久,又送鱼来。羊续便将上次悬挂于庭院中的那条鱼指给郡丞看,以此谢绝了郡丞。郡中官吏都被他所慑服,再也不敢来送礼。百姓争相传颂他的事迹,打心眼里敬佩这位新来的太守。

从此羊续就有了“悬鱼太守”的雅号,“悬鱼”便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常被征引。如唐人颜萱诗“悬鱼庭内芝兰香,驭鹤门前薜荔封”;宋人徐积诗“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一千多年后,明朝民族英雄于谦有感此事曾赋诗曰:“喜剩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外,闲阅床头几卷书。”

羊续爱吃鱼,却把别人送来的鱼悬挂在门口,无疑,对上门行贿者是一种无声的警示,这样一来,扼制了吏治腐败,一扫当地奢侈、贿赂之风,让清廉爽洁之风直入为政者心底,并将之发扬光大。

——俭以养德而廉

清末名臣曾国藩是个十分复杂、争议颇多的人物,正如章太炎所说:“誉之则为贤相,谳之则为元凶。”一百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他为政清廉,生活勤俭,为后人称道。

曾国藩发迹较早,三十多岁已官至二品,后来做到总督、大学士,他仕途中大部分时间身居高位。就是这样一个享有显爵厚禄的高官,生活却非常俭朴,就吃的方面来讲,每餐只需一道青菜,决不多设,被时人誉为一品宰相。有次出席盐商安排的宴会,他见山珍海味罗列满桌,始而震惊,继而沉默,只随意取食了面前的几样菜。他后来对人说:“此皆民之膏血,一食千金,吾不忍食,且不忍睹。”就穿的方面来讲,曾国藩平时极少添置新衣,30岁过生日时,缝制一件黄马褂,家居不轻穿,只在新年时穿几天,珍藏30年,还像新衣服一样。再说住的方面,九弟曾国荃在湘乡老家新建房屋一座,花去七千两银子。曾国藩获悉后严加斥责,并在信中明确表示:“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他说到做到,终生未履新屋一步。不仅对自己十分苛刻,他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一天看到两个小女儿在争吵哭闹。原来,家中只有一件丝绸裤子,姐妹两个争着穿,他就上前解劝道,如果明年自己继续任总督,就再买一件,到时每人一件,孩子们听后破涕为笑。时隔百年,读到这段文字,依然令人感慨唏嘘,曾国藩堂堂一品大员、封疆大吏,每年养廉银达两万多两,难道他真的没能力让家人穿得更体面些吗?这在常人看来近乎苛刻的作法是否是在作秀或是种病态呢?当然不是,在他看来,俭朴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教化世民,培育良风美俗,这与封建时代士子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是一脉相承的。上世纪30年代,某文人客居南京,发现房东一家早餐仅吃开水泡馍一碗,再不肯多吃一点,大惑不解。房东太太解释:这是曾侯遗规,不敢逾矩。此时距曾国藩去世已半个世纪。良政美德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坚,曾氏教化之功可见一斑。endprint

因为自奉甚俭,他本人的薪俸收入足够一家人的日常开支,所以曾国藩不必整天挖苦心思捞取灰色收入或意外之财,更不会将手伸到国库中。恰恰相反,曾国藩经常将自己的合法收入慷慨捐献给国家或社会。在曾国藩奏折中,可以看到左宗棠、彭玉麟等将领经常将大笔养廉银用于军费开支。这是当时流行于上层士大夫中的美德和时尚。与他们一样,曾国藩除捐助国家外,经常将银两寄回家中,并在家书中详细说明用途事项,其中大部分用于周济贫穷的邻里亲朋。在入仕之初,曾国藩有一桩愿望:购置千亩良田,作为义田,供孤苦无依的贫苦农民无偿耕种。遗憾的是,毕其终生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如果撇开时代与阶段的局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称得上封建士大夫中景行行止的道德典范,一座常人难以逾越的道德高峰。

曾国藩在世时,从没有想到留下一笔丰厚的物质财富,让子孙衣食无忧,他认为田地、房产、财物未必能给后代带来幸福,相反可能招致不测之祸。他曾对人说:子孙若贤,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易损其志;子孙若愚,要钱有何用,愚而多财,易增其过。但是曾国藩还是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道德文章,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曾国藩家书》,不仅哺育了一代代曾氏后人,还令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受益匪浅。

無独有偶,香港富豪、金利来集团总裁曾宪梓幼年丧父,与朴实善良、吃苦耐劳的母亲相依为命。童年的困苦养成了他节俭的习惯,即使在成为拥有逾40亿港元的上市公司老板后,在日常生活中他依然节俭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于1998年买了一双300元的皮鞋,这双皮鞋穿上脚后,一晃就过了整整6年,因为穿的时间太长,走起路来既不方便又不舒服,于是他这才决定给自己换一双新皮鞋。在好朋友的陪同下,他买了一双价值1200元的皮鞋,穿上后,很轻很软,感觉特别舒服。但几天后,他脚上穿的还是那双旧皮鞋,只不过他悄悄将这双皮鞋换了鞋跟。朋友问他:“怎么不穿新买的皮鞋啊?”他抬了抬脚,很开心地说:“你看,补好了,又可以穿了,新买的鞋那么贵,还是留着有庆典活动的日子再穿吧。”

曾宪梓舍得捐赠,却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费,节俭到近乎刻薄的地步。许多人不理解,问他这是何苦。他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人生在世,来时两手空空,去时也不能带走什么。我只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些事情,尽可能多地留下我的一片爱心。”这个将一双皮鞋穿了6年,还要换上鞋跟再穿下去的亿万富豪,真正践行了“俭以养德”。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吏理查德皮鞋
用蛋管住鸡
包拯上当
水滴石穿
两只皮鞋
擦皮鞋的意外收获
水滴石穿
用蛋管住鸡
英国雕塑家理查德.狄肯访谈
理查德.狄肯作品
擦谁的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