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巴代”音乐艺术形态与文化特色

2017-11-09 08:51李虹张明
艺海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化特色

李虹 张明

[摘要]“巴代”作为湘西苗族的文化传承载体,从古到今,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的外延过程。文章以巴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巴代两大主体宗教的音乐艺术形态特征,简明的阐述了巴代祭祀仪式活动中的仪歌旋律唱辞和器乐演奏特色。同时对巴代音乐艺术形态的教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多元文化的特征做了较为系统的文化解读。湘西苗族巴代音乐文化是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系苗族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巴代 音乐艺术形态 文化特色

“巴代”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属名,是苗语对苗族祭司的一种尊称,类似现今活动、仪式的主持人和司仪。巴代在苗语中的全称为“巴代巴寿”,“巴”代表着阳性、至上、主流,“代”则代表着后代、继承,两个字合并在一起就代表着主流的传承者。巴代群体人数虽在苗族中所占比例不大,却是传承、主导、影响苗族主流文化的坚实力量,在族群备受尊重,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他们不仅是神的祭司、巫医、掌握别人命运的占卜者,而且是苗族口头音乐艺术的发明者和传承者,是民族希望和幻想的讴歌者,他们身上集聚了民族智慧。所以,巴代成了苗族文化历史,精神艺术等方面的活体承载者。

一、主教“巴代雄”与客教“巴代札”

早期中央封建王朝在进行大规模出兵镇压起义运动中,时常受到崇山峻岭的影响与阻碍而损失惨重,对于此类小规模而又依山傍水的苗民运动根本无法根治。因此统治阶级效仿北方长城在东部方言区修筑边墙(南方长城),史称“苗疆边墙”,来阻隔和镇压苗族起义。修建边墙的目的是为了缩小苗疆范围,实施军事封锁,圈地为牢,困死苗民,使其自生自灭。边墙的修筑方便了统治阶级对湘西苗族地区的管理,朝廷在屯兵驻扎的同时,也自然的将汉文化传递过来,包括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建筑、戏曲等等。而边墙以东的苗族族群在数百年的文化洗礼下逐渐吸收和接受汉文化,形成了后来的所谓“熟苗族”。边墙的阻隔使得生苗区与熟苗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彻底阻隔,生苗区巴代在文化传承等方面还保留着最为原始的宗教信仰和人文艺术,这类巴代群体在苗语中被称为主教“巴代雄”;而熟苗族的巴代在原始文化信仰的基础上,与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这类巴代群体在苗语中被称之为客教“巴代札”。这两大文化主体共同构成了现在的巴代文化体系,并且他们按照各自的文化体系共同操持着各自族群范畴的宗教信仰与仪式活动。

巴代雄:“巴代雄”是苗族最为原始性与原生性传统文化的专有名词,“雄”是苗族东部方言区(湘、黔、鄂边区)苗族自称“果雄”的简称,即“苗”的意思,巴代雄是湘西苗族巴代的主体大教,也常被人称为“苗教”、“主教”或者“文教”、“苗巴代”等,而操持仪式活动的祭司文献上被称为“巫师”或者“苗老司”,其基本特点是用纯粹的苗语神辞来进行各项祭祀与仪式活动。巴代雄作为部落族群的根本宗教以及主流文化,至今还保留着古老而又传统的文化特征,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和文化艺术价值。

巴代札:在苗语中,苗族称汉族为“果札”,简称“札”,巴代札就是在原始宗教信仰和祖神崇拜的基础上用汉语或者双语渗入汉文化的仪式司职。受南方长城(边墙)的阻隔以及“改土归流”制度的影响,封建统治下的苗区苗汉之间的文化不断相互渗透与融合,逐渐实现了苗族巴代原生性文化与儒、佛、道文化的混融。。巴代札也是苗族巴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与组成部分,被人称为“客教”、“武教”、“客巴代”等,操持仪式活动的祭司被称为“客巫”或者“客老司”,其基本特点是用汉语神辞或者汉苗双语来主持祭祀仪式活动,这是苗汉文化交融的产物。

巴代雄与巴代札的音乐文化在差异中保持着共性,相辅相成,与巴代族群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浓厚的世俗性。巴代札有很多的文化与信仰都是从巴代雄逐步发展演变而来,但其在文化信仰与习俗禁忌上存在不同,同村寨或聚居地往往会根据自身信仰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巴代祭司和巴代仪式。应该指出的是,汉语宗教文化不等同于汉族宗教文化,二者在内容上是不能等同的。从表1-1可以看出巴代雄与巴代札在仪式内容、表现形态、崇拜对象以及语言神辞等方面的区别。

二、巴代音樂的分类及其艺术特点

巴代仪歌与巴代乐器共同组成了湘西苗族的音乐体系,巴代也成为了湘西苗族文化历史与精神艺术等方面的活体承载着,为加强湘西苗族族群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巴代仪歌

由于苗族史上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其族性文化都是以说、唱、吟、诵等形式流传下来,如各类神话故事、传说,平常的生产生活谚语,或者是各类仪式如祭祀、丧葬、婚嫁等,都是巴代以这些形式口传身教传承下来。巴代在举行各类祭祀仪式活动时,都是通过神辞与祖先和神灵进行沟通与交流,从仪式的开始到仪式结束,神辞始终都贯穿其中。神辞是祭祀的根本工具,系巴代一祭司与鬼神接洽之秘诀,它深藏着巴代文化的信仰观念、民间传说、创世史诗等内容。

巴代祭司在操持仪式使用神辞时大多都不念诵,而是将其吟唱出来,主教巴代雄在操持仪式吟唱神辞时,全程都使用最正宗的苗语,禁忌出现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旋律在进行中,旋律线条相对平稳,音高多为二度级进进行,几乎没有较大的跳跃。调式为五声民族调式,结束在宫音上。节奏单一,一般采用后附点节奏型,每个唱辞对应一个音,演唱相对自由,大多使用真声演唱,音域都不是很高,音声中较多运用滑音与颤音,且旋律会随着情绪的变化或者渲染氛围的需要而发生改变。

而客教巴代札在操持法事时吟唱的神辞则是以汉字为主,夹着少许苗语,内容多为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文化因素,语句更加规整优美,且更通俗易懂。巴代札只有操持大型的、综合性的仪式时才会使用唱腔演唱神辞,如还傩愿;而单独举行的小法事则没有唱腔,只诵念神辞。虽然湘西苗族巴代在音乐表现形态和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但是祭祀神辞主体却大体相同,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包括:祭祖、驱魔、祛灾、祈福等。与巴代雄神辞旋律不同,巴代札所运用的旋律节奏更加丰富,调性更加多样,且不同的还傩愿仪式场景对应着不同的背景旋律。演唱时较为自由,无半音的五声音阶,在巴代仪歌中多有分布。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特色
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与景观设计的应用探究
浅析云南陆良县雍家古村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保护
千年飞山 苗侗祖地
梅山文化动画化的可实施性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的三重性
日本旅馆传统文化特色研究
蜀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