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的案例式系列微课开发

2017-11-09 08:46尚鲜连
计算机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校企案例互联网+

牛 丽,尚鲜连,殷 凡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的案例式系列微课开发

牛 丽,尚鲜连,殷 凡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微课资源开发需求与现状出发,提出校企共建的案例式系列微课构成要素与开发原则、开发方法和开发流程,阐述校企共建的案例式系列微课整体规划与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体系构建,以代表性的“iOS运动传感器”为主题,分析案例式系列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开发过程。

“互联网+”;校企共建;系列微课;iOS移动开发;案例

0 引 言

“互联网+”时代,传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教育教学变革需求,出现了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MOOC、SPOC以长视频为主,用于线上教学[1];微课为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源包,用于线上或线下学习,它们本质上都是教学资源,为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提供核心的资源支持。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O2O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有机结合线上线下资源,体现“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微课资源开发需求与现状

高职院校以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密切相关,实践性强的课程多使用企业项目导向、真实案例载体、情景任务驱动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教学规律,基于微课的O2O混合模式更能突显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企业项目案例为载体,开发短小精悍、针对工作技能点的整套系列案例微课,有助于学生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环节更好地开展移动学习,实现有效的线上线下学习。

高职微课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体系不清晰、内容零散不连贯、利用率不高,尚未形成课程化、系列化、专题化的主题微课资源,不利于O2O线上线下教学开展实现自主学习与完整性知识获取,较难用于实际教学;同时不够重视校企合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微课内容仍以学科理论为主,大多处于闭门建设使用状况,校企共建共享理念贯穿不够。

2 校企共建的案例式系列微课构成要素与开发方法

引入企业新技术方法、新工艺流程,融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与工作情境,校企共建共享微课资源,能更好地对接企业职业标准、融合企业文化,使学生直观地接触企业岗位而提升专业技能,使教师紧跟技术前沿而提升专业知识与整体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改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现状,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具有企业背景、针对性的案例式系列微课更好地解决认知负荷问题,学生通过个性化自主学习而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

2.1 系列微课的构成与开发原则

系列微课围绕特定主题、经过精心安排设计,由具有相对完整体系的专题微课构成有机整体,包含专题性、连续性、层次性、完整性的教学内容,单个微课选题要结合课程疑难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独立性的知识点,系列微课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可按平行或递进方式组织,平行方式中多个微课主题相互独立,递进方式中多个微课主题则可根据知识难易程度或应用深度逐步加深,也可将两种方式进行混合组织多个微课[2]。

高职系列微课建设要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构建课程建设团队协作开发,进行整体结构设计与规划,遵循“学生主体”原则,立于学生视角、考虑学生体验、根据学生思维构建知识体系,解决学生问题。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系列相关主题,分别对应多个系列微课,较为完整和普遍地涵盖课程内容知识,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库,用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教学。

2.2 校企共建的案例式系列微课开发方法与流程

校企共建的案例式系列微课开发遵循“就业导向”原则,由企业实时反馈人才动态规格,考虑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与目标需求,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根据企业职业标准、岗位能力需求来规划课程知识体系,确定系列微课主题,聚焦教学重难点、易错点,共同开发制作微课资源,注重知识技能并重及职业素质养成,微课主题和内容设计突出实操性与技能性[3]。

以与企业工作岗位紧密联系的经典案例为载体,设计具有企业背景的教学情境,把知识点融入案例实现过程中,用具体任务驱动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微课,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自主分析能力,让学生对所在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与方法全面认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现场拍摄呈现企业工作场景、动画模拟和虚拟仿真展现工作过程和原理,浅显易懂地展现不易理解的知识,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 校企共建的iOS移动开发案例式系列微课开发实践

“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入,催生了大量移动应用及开发人才需求,其中苹果iOS终端及应用APP拥有强大市场,AppStore开发盈利模式为崭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但iOS开发相比其他移动开发门槛更高,教学设备及案例资源严重不足。我校在人才培养中与苹果教育集团深度合作,加入“iOS开发者大学计划”,并与知名企业共建该课程“O2O云平台实践资源”,教学中引入企业项目载体的案例式系列微课,具有较强示范性和指导性。

3.1 iOS移动开发案例式系列微课整体规划与O2O教学体系构建

iOS移动开发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涉及iOS平台APP开发技术,包括iOS基础开发和iOS高级开发。基础开发包括UI控件、表视图、数据存储、核心动画等;高级开发为拓展应用,包括网络、地图、多媒体、传感器等,它们是从事移动应用开发的必备知识。

学习iOS应用开发,需要熟练使用苹果自己的Xcode开发工具、Objective-C或swift编程语言,熟悉AppStore产品流程和规范。我校在教学计划中打破原有学习每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将环境、语言、技术、流程等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融为一体,不单独开设工具与语言类课程,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具有企业背景、与知识点密切联系的案例资源库,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前沿性和新颖性,并以这些案例为载体,根据学生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进行序列化,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低级到高级,开发对应的系列微课,见表1。

上述每个案例对应具体的微课,同一单元的多个案例构成系列微课,每个微课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从该微课涉及的知识内容入手,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能力为目标,以AppStore上学生熟悉的、该知识点相关的真实APP使用作为应用场景,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具有企业工作情境的精简案例,让学生进行操作体验,以案例为中心,引发学生思考实现方法;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子任务,驱动知识点的学习与操作的实现,每个案例都从空白工程开始从无到有实现,结尾对载体案例与其他相似应用进行类比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灵活应用,拓展知识能力。各组系列微课间具有较强的应用关联,重复知识点讲解注重其他解决途径和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与比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和熟练掌握知识点。

表1 iOS移动应用案例式课程体系

所有微课资源全部发布在校企共建的O2O云实践平台上,在云端服务器端同时配置了Mac平台的虚拟实验仿真系统,学生通过终端能够登录访问,使用虚拟Mac平台上的Xcode开发工具进行在线编程与作业提交,解决实际教学中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不具备苹果开发设备与终端调试工具的现实问题,与课堂上苹果机房真实设备实践动手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教师课前导入学习任务,学生登录平台下载任务、观看微视频,根据“先会后懂”的思想,采用知行合一的“做中学”教学方法,学生云端在线编程实现案例任务,预习案例涉及知识内容,完成自学汇报与预习测试。线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总结汇报,展示线上实现作品,教师对线上汇总的难点与共性问题分类,细化补充微课视频中没有铺展的重点内容、操作实现要点等;线上完成拓展案例、交流讨论等环节,教师提供在线答疑支持服务。

3.2 “iOS运动传感器”系列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实践分析

传感器应用属于手机硬件底层开发,是iOS移动开发重难点,在增加现实应用中让手机“更加智能”,在游戏开发中给用户带来真实体验,可创作和思考空间很大,这块知识适合活泼好动、对手机APP特别是手机游戏感兴趣的高职学生。这里以iOS中与运动相关的加速计、陀螺仪、磁力计3个传感器作为系列微课主题,对其开发的实践过程进行分析。

这3个传感器属于相同应用领域但又相互独立,可结合使用发挥各自特长,补正各自不足,又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都是手机内部集成的智能芯片,比较抽象和神秘,对于学习目标来说,仅需了解其工作原理,重点掌握iOS中使用框架技术获取传感器数据,并对采集运动数据进行准确分析,使用数据控制手机界面中的对象,灵活实现不同的案例效果。

该系列微课设计时均以“场景导入→案例体验→任务分解→如何工作→如何访问→如何实现→总结拓展”为主线,设计表2中的教学环节与活动过程[4]。录制AppStore上相应传感器开发的有趣游戏APP操作视频,作为每个微课场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源于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教学化案例改造,以“摇一摇、玩飞机、指南针”3个独立的APP应用作为微课载体案例,学生在手机上操作和体验APP的功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将每个案例分解为“如何工作、如何访问、如何实现”3个相互独立、层层递进的子任务,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任务来驱动学习过程;对于“如何工作”任务,运用三维动画、虚拟仿真等技术,直观地展现抽象难懂的传感器内部工作原理;对于“如何访问”任务,使用详细的操作录屏、动态的流程指示、代码的聚焦与注解,逐步演示传感器的开发方法和流程;对于“如何实现”任务,采用动态数据分析、手机仿真录屏、实操拍摄相结合的手段,直观分析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并且具体地示范数据的控制过程。

表2 iOS运动传感器系列微课教学环节与过程

以上3个微课在结构和内容上又相互区别,在第一个微课前面加入系列微课的总导入,从“手机传感器”应用场景、“运动传感器”应用场景、“加速计传感器”应用场景进行层层引入,中间“陀螺仪”传感器结尾,与第一个传感器比较并结合使用,进行案例功能拓展;最后一个“磁力计”传感器加入系列微课的总结,分析3个运动传感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3个传感器结合使用,拓展案例功能及开发各类创意应用;对于3个传感器共用的运动框架、相同的三轴坐标系、真机测试与数据获取流程等,在每个微课中有所区分和侧重,以确保类似的知识内容在每个微课中不存在冗余问题。

4 结 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开发,需要根据高职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整体系统规划,开发便于开展移动学习的课程系列案例资源,构建以企业案例为载体的、涵盖学科知识体系的系列微课程群,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构建基于云端的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

[1] 范建丽, 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J]. 远程教育, 2016(3): 104-112.

[2] 周贤波. 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探索与实践[J]. 职教通讯, 2015(6): 55-58.

[3] 周敏, 罗金梅.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及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6(6): 74-78.

[4] 李晓堂. 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实践应用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23): 22-26.

1672-5913(2017)11-0107-04

G642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战略下智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016SJD880109);2015年度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互联网+’形态下开放大学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研究”(15SEW-Q-056);2016年度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面向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16000Z089);苏州市职业大学“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

(通讯作者)简介:牛丽,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移动开发、信息化教学,niulihua79@sina.com。

(编辑:郭田珍)

猜你喜欢
校企案例互联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