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研讨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7-11-09 08:46覃遵跃徐洪智蔡国民
计算机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研讨解决方案互联网+

覃遵跃,徐洪智,黄 云,蔡国民

(吉首大学 软件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互联网+”环境下研讨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覃遵跃,徐洪智,黄 云,蔡国民

(吉首大学 软件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平台和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教育行业进行整合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文章分析“互联网+”条件下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特征,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五步研讨式教学模式”,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阐述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最后指出依托学者网平台的“五步研讨式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生态环境,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互联网+;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五步研讨式教学模式;学者网

1 背 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2010年7月,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的影响。2012年3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要求。这些文件显示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凸显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来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作用。当前,把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是促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社会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这些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在 “互联网+”环境下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737年哥廷根大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西方的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国内很多学者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文献[1]提出了五步研讨式教学法;文献[2]提出研讨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第一是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第二个转变是要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文献[3]构建了备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补充及评价五个环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文献[4]提出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六个步骤。

传统课堂教学背景下,研讨式教学模式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很多成果,但由于“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环境、授课思维以及教学资源等也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在 “互联网+”环境下重构研讨式教学模式以适应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学目标。

2 “互联网+”环境下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特征

“互联网+”不仅影响技术思维的变化,而且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在生活、教育、医疗、商务、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形成革命性的变革。“互联网+”必将改造高等教育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形成新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对传统研讨式教学模式重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2.1 扩大教师的范围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包括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和网络虚拟课堂,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学生希望掌握的课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任课教师所能掌控的范围。“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教师往往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存在,除主讲教师之外,该教学团队中还有学科领域专家来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也包括为网络虚拟课堂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人员,如虚拟课堂系统维护人员、网络课堂助教、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者和维护者等。

2.2 改变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

由于“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得学习资源具有很大的便捷性和精准性,这种变化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学生仅能通过课本以及教师所指定的参考资料获得课程相关知识的限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外,更强调个性化学习,关注个人的学习兴趣,愿意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来调整个人学习规律,弱化课堂教学的权威性。

2.3 实现教育资源泛化

传统的课堂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室(黑板、粉笔、计算机、多媒体)、教材、笔记本和辅导书等,而“互联网+”对课堂教育资源的范畴进行扩展,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内涵,为创新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设施把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在该基础设施上部署的MOOCs、SPOC、微课件、微视频、电子书包、课程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学习分析系统等都成为课堂教学资源[5]。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便捷地部署课堂教学资源,如完成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微课件、微视频、在线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回答学生提问等任务;而学生可以完成做作业、提问题、学习与课程有关的前沿知识、进行考试等任务。“互联网+”对教育资源的概念进行泛化,这些资源之间互相支撑、互相影响,为改造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提供了基础。

2.4 变革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传授预定知识与学习预定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活动是标准化的流程,即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和授课计划在固定的地点、确定的时间和预先安排的教师组织教学。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学生获得课程资源和课程服务的方式便捷化、精准化和多样化,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呈现多样化、灵活化的特征,教与学的关系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知识,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和主动探索,教师通过“互联网+”环境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互联网+”环境下研讨式教学模式框架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构建知识、强化能力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6]。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教与学互相融合和以人为本。研讨式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教师确定研讨主题、学生课前自主研讨提出解决方案、课堂上小组答辩、教师评价反馈和考核等五个步骤。由于“互联网+”改变了课堂教学生态环境,需要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流程进行重构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互联网+”环境下研讨式教学模式包括如下五个步骤。

3.1 课前确定研讨主题

课前确定研讨主题是开展研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给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指导教师需要在课前两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把研讨主题发给学生。指导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挑选与实际联系密切、覆盖若干个课程核心知识点,并且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匹配,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讨问题作为研讨的内容。在确定研讨主题时要注意几个问题:①该主题覆盖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核心知识点,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该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共同学习、请教教师等方式能够自主解决该问题;③该主题具有研讨性,即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具有唯一性,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研讨。研讨主题可以由授课教师确定,也可以由授课教师与行业领域专家共同讨论确定。确定研讨主题之后,指导教师需要把与该研讨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微视频、课件等资料通过互联网平台发给研讨小组。

3.2 课外分组研讨

“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是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精髓,研讨式教学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自我修正来提高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分组研讨是否充分、全面和深刻是该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指导教师发布研讨主题之前,授课班级需要按照每个小组3~5人的规模确定研讨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召开讨论会、接收教师的资料、集中向教师反馈研讨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外,研讨小组经过观看微视频、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和请教教师和领域专家等环节确定解决方案。组长负责把小组讨论后的解决方案发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解决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3.3 课堂答辩

“课堂答辩”是研讨式教学模式最精彩的环节,在该环节中,指导教师随机抽取若干小组进行答辩,为了监督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研讨,指导教师从小组中随机抽取学生分别介绍解决方案的PPT、具体的解决办法以及解决方案的重点难点、创新点,非答辩学生针对该解决方案提出问题。指导教师引导课堂充满研讨气氛,激活学生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控制课堂不偏离研讨主题,逐步把研讨问题引向深入,对于分歧比较大的问题,指导教师也要参与讨论而不能打压学生的不同意见。小组答辩结束之后,非答辩小组和教师独立从PPT介绍、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完整性创新性以及学生展示效果等方面对答辩小组综合评价。

3.4 提交优化之后的解决方案

为加深学生对研讨式主题覆盖知识点的理解,梳理解决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研讨式主题涉及相关实际问题的理解。课堂答辩结束之后,每个小组根据课堂答辩中指导教师以及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和最优解决方案的思路重新对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完善。指导教师对优化之后的解决方案进行再一次评价。

3.5 运 用

通过课外分组研讨、课堂小组答辩、课外优化解决方案这三个步骤,学生掌握了研讨主题覆盖的核心知识点,初步具有运用核心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精神,在小组提交优化的解决方案之后,要求每个学生确定一个实际问题场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指导教师对该方案进行评价。

以上提出“互联网+”环境下的“五步研讨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资源的优势,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教学服务水平。该教学新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4 “五步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授课实践中的应用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校教学研究与实践,依托学者网(http://www.scholat.com/)平台,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对“五步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图1 “五步研讨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在学者网上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具体措施如下:①授课班级学生通过申请注册之后,在学者网组建研讨团队,团队成员为4~5人,指导教师也是该团队成员。②指导教师在该平台上发布研讨主题,并部署与研讨主题有关的微视频、课件、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例如在授课前两周利用该平台部署“外观模式”的研讨主题。③学生通过平台,在课外对研讨主题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提出解决方案。在该过程中,学生利用学者网可以下载观看研讨资料,团队内部可以发表意见、发送资料和共享有用信息,指导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团队研讨的进度、解决学生遇见的难点问题,在课堂答辩之前研讨团队提交各自的解决方案,教师评阅之后公布每个团队的成绩。④课堂答辩之后,指导教师总结答辩中有争议的问题并在该平台公布,同时也公布答辩团队的课堂答辩成绩。⑤根据答辩出现的问题和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研讨团队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平台发给指导教师。⑥指导教师通过该平台发布覆盖研讨主题核心知识点的若干个实际应用场景,学生也可以自选应用场景,并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给指导教师。

5 结 语

该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国内高校班级人数在60人左右,导致研讨小组在10个以上,在一次研讨课堂上不能要求每个小组进行答辩,不能全面考核所有学生。此外,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四阶段的考核,并且在互联网平台部署资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指导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研讨课堂。在之后的工作中,笔者需要对提出的“五步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通过“互联网+”环境减少教师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工作量,使得授课教师愿意采用该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1] 郭汉民. 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2): 109-112.

[2] 刘伟. 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10): 65-67.

[3] 闫学军, 卢忠民, 周立斌. “基于问题的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21): 57-58.

[4] 覃遵跃, 周清平, 蔡国民. 研讨式教学在Java语言课程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 2014(18): 55-58.

[5] 康建宏, 周福宝. “矿井通风”互动研讨式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J]. 煤炭高等教育, 2016(1): 109-112.

[6] 杨善江. 网络环境下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 太原大学学报, 2007, 8(3): 111-114.

1672-5913(2017)11-0099-04

G642

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湘教通[2016]276号);吉首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项目(实设通[2016] 29号)。

覃遵跃,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qzystudy@163.com。

(编辑:史志伟)

猜你喜欢
研讨解决方案互联网+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简洁又轻松的Soundbar环绕声解决方案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7大睡眠问题解决方案
Moxa 802.11n WLAN解决方案AWK-1131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