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斌杰
宋真宗为何下放权力
◎ 史斌杰
公元997年,宋真宗继位,他一改宋太祖、宋太宗霸道总裁的作风,把权力下放—宰相和参知政事全权处理国家事务,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领导人。宋真宗为什么愿意这么做?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第三子,按顺序不该当皇帝,但由于他的大哥性子太烈惹火烧身走了死胡同,二哥体弱多病没坚持到父亲殡天,所以他捡了漏。
宋太宗是个明主,但在皇位的问题上极其敏感。大臣冯拯上书请求他立储,被大怒之下的他贬到了岭南。他的侄子燕王在行军时请求犒赏士兵,他说:“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犒赏也不迟。”此后不久,燕王因恐惧自刎而死。公元984年,宋太宗的四弟因“谋反罪”被贬,死于流放地。赵恒的大哥—太子赵元佐上书为四叔鸣不平,被废为庶民。
大哥被贬,二哥病死,叔叔伯伯没什么好下场,赵恒只能对父亲恭恭敬敬,做事谨小慎微,只要宋太宗有一点不满他就犯焦虑症。赵恒做开封府尹时遇到旱灾,下令免除了17个县的租税。有人攻击他收买人心,他既生气又紧张,只好更加勤勉地工作,希望得到父亲的青眼。宋史载,赵恒“留心狱讼,裁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
就这样,谨慎变成了习惯,对臣子和善也就自然而然。他把政府要员当朋友一样,见宾客必先拜,迎送都会走下台阶。大臣们也投桃报李,宋太宗死后,太后想立赵元佐为帝,而吕端等一干老臣及时控制了掌握兵权的大太监王继恩,然后请太后立赵恒为帝。继位当天,赵恒来到大殿,大臣们纷纷张望,待看清楚的确是赵恒时,才一齐跪下山呼万岁。
从此,宋真宗无条件地信任这些文臣,相信他们会忠心辅佐自己。
除此外,宋真宗明白,不仅他的皇位来的偶然,他父亲当年继位也不符合父死子继的礼制。他知道,一旦同族弟兄起来造反,能和他并肩作战并且掌握话语权的,只有这些机要大臣。而且,把行政权交付给文官们,在重大事情上自己提供意见,做出决断,这样更符合他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大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宋真宗死后,继位的宋仁宗把这种宽松主义发挥到极致,彻底成了充满智慧的甩手掌柜。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名儒良臣,大宋朝盛极一时。
编 辑 / 灯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