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良科
好母亲胜过好老师
◎ 张良科
“五四运动”爆发后,同学们上街游行,在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丁玲也投入了这场斗争,她还带头把发辫剪了,并在学生会办的贫民夜校里教附近的妇女学珠算。暑假回到家,舅妈一看见她就冷冷地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丁玲不客气地回答:“既然不可毁伤,人的耳朵为何要穿眼,你的脚为什么包得像个粽子?你那是束缚,我这是解放。”
丁玲高兴地向母亲讲述学校的各种新鲜事。母亲看见丁玲在思想上、功课上都有进步,也非常欣慰,告诉丁玲,她也领着学生游行、喊口号,参加各种活动,并且已经辞去省立女子高小管理员职位,专办妇女俭德会附属小学。她还在东门外为贫苦女孩办了一个小小的“工读互助团”,学生可以不交学费学文化,还可以得到点工钱帮补家庭。
暑假过后,丁玲向母亲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转学到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去。母亲始终是信任和支持她的,只是这所学校是私立的,需要缴纳学费、膳宿费、书籍纸张费,这在母亲微薄的薪金中是笔不小的支出。但是母亲考虑到她的前途,仍然答应了她的要求,并亲自送她去长沙。丁玲在周南读完二年级,因不堪校长阻碍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又转学到岳云中学。
1922年春节,丁玲准备去陈独秀等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学习,舅舅出面粗暴干涉,要她再过半年毕业后与表哥结婚。母亲却支持丁玲,她认为孩子求知识,找出路,要学最切实的学问,是正确的。为此,家庭内闹了一场纠纷。最终,丁玲摆脱了包办婚约和其他纠缠,放弃了即将拿到手的毕业文凭,于1922年春天来到上海,在这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老舍热情、好客,待人真挚、诚恳,与母亲的影响有关。
老舍的母亲会给婴儿洗三(一种沐浴仪式)—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会给孩子们剃头,还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谁家有事要帮忙,她总是跑在最前头。
有客人来,无论手头再怎么窘迫,老舍的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来做客时,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很不好意思。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
老舍继承了母亲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好客。在重庆的时候,老舍的生活相当清贫,但是老友相逢,他卖了大褂也要上一趟小馆盛情款待。晚年的老舍更加看重友情。逢年过节,或是小院里百花盛开的时节,老舍的家就变成了欢乐之海,赏花赏画,品茗品酒,主人与宾客们全都痛快极了。
老舍的姑妈常在家闹脾气,在鸡蛋里找骨头,可是老舍没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老舍由此感叹: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最会吃亏。姑妈去世后,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对老舍姑妈的遗产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让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还把姑妈养的一只肥母鸡送给了他。
老舍说:“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和事,都以平和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
编 辑 / 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