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军权 李志勇
(1.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315470;2.浙江省慈溪市宗汉锦纶初级中学,315301)
正确理解“两点” 提高“组合”效果
邹军权1李志勇2
(1.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315470;2.浙江省慈溪市宗汉锦纶初级中学,315301)
组合练习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部分教师在设计组合练习时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理解组合练习的概念和目的。在此,笔者结合浙江省九城区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谈两点思考:
在实践之前,有必要对有争议的概念进行澄清。要厘清“组合练习”的概念,笔者认为,应从“单一的身体练习”的概念入手。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体育课堂“教材三个一”的基本要求,即:单一的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和一个游戏或竞赛。关于“单一的身体练习”概念的理解存在诸多争议,“单一”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唯一的、单纯的”。部分教师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单一的身体练习”只是“单个练习”。所以,鄞州区团队把“运球+传球”作为“单一的身体练习”时,部分教师不理解。他们认为“运球+传球”是组合练习,怎么成了“单一的身体练习”?根据词典关于“身体练习”的解释:身体练习是体育手段的基本组成单位,通常称为动作。它既包括单个动作,又包括组合和成套动作。从概念得出,“单一的身体练习”可以是单一动作,如跳投,也可是组合动作,如“传接球+跳投”。
当然,《纲要》中的“单一的身体练习”具体是什么,则要根据上课内容而定,它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例如:在本次研讨课中,鄞州区团队上课的内容是各种形式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动作(A)+传球(B)动作可视为一个单一的身体练习,那组合的理解就是在A+B的基础上再加上新的技能或者体能的练习(C),也就是说A+B+C即为一个组合动作。反之,如果上课的内容是各种形式的运球(A),A就是一个单一的身体练习,在技术动作教学之后,加上双手胸前传接球(B),那么A+B就是一个组合练习。
由于未正确理解“组合练习”的目的,部分教师出现盲目选择“组合练习”、对组合练习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和不会评价等现象。那么,正确理解“组合练习”的目的的意义何在?
组合练习的方式有“动作+动作”“动作+体能”“动作+环境”等。虽然各种组合练习方式的目的大同小异,但仔细分析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动作+体能”组合是在巩固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体能增量,“动作+环境”是在巩固技术的基础上突出运用。目标引领内容,组合练习的方式也要根据目的进行选择。比如球类课,教师不能让学生过多地进行单个技术的学习,要让学生在组合中学、比赛环境中练,做到学以致用,防止学了技术不会比赛的尴尬。为了达成这些目的,笔者建议选择“动作+动作”和“动作+环境”等组合练习。例如:在鄞州区团队展示的水平三篮球“运球+传球”单元第3节、6节课中,设计了“多人之间的直线或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投篮”的组合练习。这样的组合练习把多个技术动作进行了有效衔接,并且模拟了比赛的场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而且巩固了技术,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篮球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如果不明确组合练习的目的,当学生组合出现问题时,教师就会熟视无睹,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指导。例如,鹿城区教师执教《田径:有一定难度的跳跃活动方法》一课,教师设计了“助跑单脚起跳+抱球”的组合练习,该组合练习虽是以“助跑单脚起跳”为载体,发展跳跃能力,突出助跑起跳在球类中的运用,但组合的目的还是要为“助跑单脚起跳”服务,如果组合后学生的“助跑单脚跳技术”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本课教师未正确理解该组合练习的目的,因此,当悬挂在空中横绳上的球晃动比较厉害时,学生很难准确地找到起跳点,出现了起跳点过远或过近的问题时,甚至当部分学生把单脚起跳改成了双脚起跳时,教师并未及时指出课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组合练习形式化,失去了组合练习的意义。假如教师能正确理解该“组合练习”的目的,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指出,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组合练习”的目的好理解,观摩教师能直接根据目的评价其效果。如鄞州团队设计的“直线或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绕‘8’字跑或绕圈跑”组合练习,教师马上知道这是一个好的组合练习。因为在本节课中,“直线或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虽是“单一的身体练习”,但却是一个“组合动作”,该组合动作既能巩固技术,也能激发兴趣、突出运用,将该“组合动作”与跑进行组合,还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实践也证明该“组合练习”效果好。但有些组合练习的目的很难从表面上看出,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理解其目的,只有正确理解其目的,才能正确评价其合理性。如江干区团队一课中,执教教师把“仰卧起坐”和“双手前掷塑料棒”组合在一起,很多教师就产生了疑惑,这样的组合目的是什么?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此组合练习是“形式主义”,这是对该组合练习目的误解造成的。其实,只要正确理解该“组合练习”的目的,就能得出不一样的评价。众所周知,投掷由不同技术组合在一起的,动作间的衔接至关重要。发展衔接能力的方法很多,该教师根据上课的器材,精心设计了“仰卧起座+前掷塑料棒”组合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发展了投掷所需要的腹肌,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动作的衔接能力,为以后学习助跑投掷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笔者关于“单一的身体练习”的概念和“组合练习”目的的一些思考。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我们只有正确理解,才能设计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组合练习,避免组合练习形式化,提升组合练习内涵,提高组合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