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
摘 要: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要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融合并取得成效,要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要按照认知、认可、行动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相应的改革,并从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保障。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9-0-01
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高等教育提出“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这无疑对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与党和国家战略要求相比,当前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如对创新创业认识不到位,没有与专业教育结合;大部分教师缺少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短缺等。作为本科办学历史不长的地方高校,教学资源不足,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发展阶段,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专门人才,是摆在地方本科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因此,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就必须在原有的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相应改革。
1.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构建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相契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资源配置。改革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要充分认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和担当,深刻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其次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等分层级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并建立由“岗位创业+个人创业”组成的多元化的目标体系。
2.遵循认知规律,构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三、三制”教学模式
与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相比,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要更加重视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融合。这种以专业教学为主,有机融入创业教育的做法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认知—认可—行动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2.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三层次—认知、认可、行动。
人是通过心理过程(知、情、意)来感知和把握客观世界的。遵循此规律,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认知(知)是对创新创业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认识,并形成观念,构成个体素质的一部分。认知是构建创新创业能力的“物质”基础。认可(情)是对所认知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对所认知的知识有一个正面的价值评判。行动(意)就是运用所把握的观念,去实践去创造。
针对教学目标的三层次,组织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2.2针对“认知”的教学目标,可设置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对创新创业活动有初步的认知。
(2)针对“认可”的教学目标,一是在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增加相应的创新创业案例,并进行小组案例分析和布置创业策划案作业,以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同和兴趣;二是增加本专业领域内科研前沿与技术开发教学内容。
(3)针对“行动”的教学目标,一是在制订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时,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其中,并提出具体要求;二是通过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项目、互联网+大赛等,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學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三措施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提高。因此,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就是要根据目标和内容的不同,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知创新创业、认可创新创业,并能够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是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取得成效的有力措施。
针对“认知”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评价方式以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以测试学生对系统的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这种评价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强化。针对“认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采取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形式,评价方式可以论文、团队合作等。针对“行动”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种训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比赛如“挑战杯”、“互联网+”、数学建模、大学生学科竞赛等,评价方式是项目申报情况和参赛情况等。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保障措施
1.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机制保障
1.1理顺管理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协同育人的良性运行机制。
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头管理,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学管部门等职能部门都有一块工作。笔者认为,要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就必须在组织机构上加以理顺,根据各部门的行政职能,明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形成协同育人的良性运行机制。
1.2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基础。学校层面要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制机制、资源配置、质量监控等作出原则规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制订实施细则,全面规范创新创业教育。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
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要真正融入专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是关键。
2.1理念的转变。如何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逐步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基本素质的现代教育观念,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前提条件。这种教育理念就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得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 “知识智力”模块教育转向“智能创新”模块教育。
2.2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高校大部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创新创业知识并不丰富更不系统,在经验体系中也缺乏创业和行业的经历,因此,要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嵌入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高校教师尚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相关行业的实践。如开展体验式教学培训等。
2.3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目标依靠单纯的传统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的,需组成由专业教师为主结合行业专家的教学团队方能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以弥补专业教师中实践型师资力量的缺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EB/OL] http//www.gov.cn/
[2]陈希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3]黄兆兴,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4]陈奎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