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摇滚电影的绚丽华浮

2017-11-08 20:38魏婧婧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华丽大卫

摘 要:電影与摇滚的“碰撞”是一个互利双赢的结果。电影因为有了摇滚乐的嫁接而显得影像空间及视听元素得到了更大的拓宽,许多摇滚明星开始在影视作品中担任角色或者涉及相关音乐的演奏,得以吸引了更多的乐迷围观;摇滚乐则借助电影前所未有的强大传播功能将其影响范围扩展到最大化的可能,某些曲目更是因为大银幕的广而告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本文以《紫醉金迷》为例对摇滚电影的绚丽浮华做一番大胆阐释。

关键词:迷幻摇滚;华丽;摇滚电影;大卫·鲍伊

作者简介:魏婧婧(1988.7-),女,汉,研究生,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戏剧影视传播。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紫醉金迷》这部影片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华丽到让人震撼和凌乱。不管是感官还是心理层面,很难不被片子中所渲染的淋漓尽致的内容所感动。但也许是因为文化亦或信仰的关系,笔者个人在最初的观影中并不能全然理解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内容。会被感染虽不代表热爱,但无论如何就算不是狂热分子这部片子都会满足大多观者的猎奇心理。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设计感谢演员的演绎,祭奠历史沉河中的那段摇曳着的年代!

带着这一丝丝的感悟不自觉地仔细揣摩摇滚和电影的关系。影片中提及到的“迷幻摇滚”一般是指乐手在迷离或飘然状态下即兴创作的音乐,以及他们在舞台上尽情投入的疯狂演出状态。本片中的故事是致敬发生在英国70y迷幻摇滚年代。电影中的台词也告诉我们,相比较所谓的思想他们更看重实指的外表;相比较社会中的主体意识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境遇;相比较世人期冀的天长地久他们更喜欢纵情欢愉的春宵。他们默契地共识:与其随波逐流,不如特立独行。当群居世俗的常规生活方式慢慢成为平常便开始有了被厌弃的机会;当“爱与幸福”、“世界和平、社会和谐、未来美好”仅剩下一句空荡荡的口号;当五六十年代摇滚畅所欲言的个性和自由再也无法激起人们兴趣与欲望的涟漪。终于,年轻的生命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意思(而非更有意义)的活着,怎样能过的更有绚烂价值。经典的摇滚乐依旧没有过时,只是开始尝试一种崭新的更富有激情的风格——迷幻摇滚诞生了。华美的服饰、绚丽的妆容,模糊的性别以及摇摆舞似的音乐节奏是它的主要风格。本影中的主人公就是影射在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拥有“摇滚变色龙”美誉的大卫·鲍伊、朋克教父伊基·波普等人。

真正的摇滚精神拥有其深刻的精神内核,它首先意味着一种革命(颠覆),意味着对腐朽内容(传统习俗、时尚观念、权威文化)的全盘否定,而这种其中的原动力来自于内心的勇敢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又是实时的将痛苦与愤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这种颠覆并非是对文化表面意义上的破坏,而是在深刻理论根基之上的对文化本体的颠覆。其次,摇滚精神意味着几近疯狂的执着。敢于拿自己的切身筹码去直接抗争,敢于直接实验并检验思想的力度与锋芒,因此它的显著特点即尖锐、犀利、极端。(如电影中,图1这个啃“电吉他”的动作被奉为乐手的经典动作。)摇滚精神还是以自身的“大逆不道”来对抗社会制度的种种循规蹈矩。而它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就是疯狂、激情、极端。(如电影中,图2男主角在公开的场合着女装出演)

本片以一个记者跟踪采访的第一人称视角出发,展现影片中摇滚乐手那有着公认性感妩媚的容颜与勾魂摄魄的姿态,描述他那性别模糊,极端偏激和玩世不恭的态度。这些作为文化表率重构了西方年轻一代的价值体系。这里充满着激情与幻想,这里暧昧性别与畸变,这里的乐手以绚丽的服装装扮与华丽的置景而闻名。荣获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其中,影片的音乐更是一大亮点,整部电影的情绪、基调都是在音乐的引领之下进行融合转换,独特的音乐渲染与诡异的影像表达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挑逗效应。面对如此专业的影视从业态度,即使观者没有专业精通音律,也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那个华丽年代带给人们心理的巨大震撼。导演海因斯的影视风格主要体现在打乱了的叙事结构通过大量的闪回穿插镜头来完成叙事、尺度大胆的类犯罪镜头描绘、饶富刺激煽动性的节奏控制。看到这些标签,不难理解这位导演的诸多影片均备受诽议,总是伴随着“毁誉参半”,而这种异体的风格存在,恰似同本片主题内容很贴切。给后世人们展现出那段瑰丽的摇滚画卷。

电影和摇滚在一条小路瞬间相遇,如同在整个繁杂的社会中,找到一丝缝隙绽放出奇异绚丽夺目耀眼,足以让路人驻足的光芒。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丽大卫
米粒的华丽变身
大卫,不可以
冬的华丽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画/黄胜凡 诗/大卫
“神经末梢”的华丽转身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大卫出游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