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关键点

2017-11-08 01:25谢君宏
民生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民工业

谢君宏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着眼国内国防军队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求,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指引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军民融合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准则。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军民融合,全国上下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随着热点的升温,参与者增多、要素增多、项目增多,军民融合层次也逐渐拉开,军民融合项目良莠不齐。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次梳理把握军民融合要点。深入理解军民融合意义、准确把握军民融合重点,对指导军民融合活动的开展、提高融合质量效益,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历史经验看,军民融合发展是保证我党、我军一以贯之的战略方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军民融合发展始终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一贯的指导方针,是确保革命胜利和改革成功的法宝,是切合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兴国强军之策。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军用和民用高度一体化的装备研发生产制造保障模式。

从发展现状看,全球制造业正进入工業4.0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快速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在经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即将迈入智能化时代,必然需要建立在军民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技术复杂程度提高,生产制造和后勤保障难度增大,单纯依靠军队自身保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立足社会体系和民用工业基础,充分利用和集成全社会的先进技术和制造业优势,开放民参军渠道,提高武器装备建造效能。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战略离不开军民两用技术的引领和驱动。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中高速、中高端运行的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任务重,需要充分发挥军工优势,大力促进军用技术和产品转向民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2011—2014年,全国国防科技工业民品年均增长13.1%,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长水平。

由此可见,军民融合发展既是成功之鉴,又是趋势所向,更是现实之需。

融合的重点和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一指示,为军民融合发展明确了重点和方向,指出了军民融合的核心是脱虚向实,打造军民融合硬实力。

科技创新军民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军民协调,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创新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近期,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发布了《“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部署了7方面16项重点任务,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推进科技创新军民协同,一方面要加大国家和国防重点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航天、航空、深海探测、生物技术、网络信息、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高端领域、重大专项的科技协同创新。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布局“专精特新”技术研发。专业化、精细化是工业4.0的主要特征之一,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养一批专业领域、细分行业的翘楚。这些企业技术专注、产品专一,创新层级高、更新换代快、竞争实力强,在关键零部件和先进元器件的进口替代、国内首创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是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

技术成果军民转化。推进技术成果的军转民和民参军,发挥最大效用,把“纸”变成“钱”,变成生产力,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环节。据报道,中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国际专利申请数比肩美日。2016年,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0万件,是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百万件的国家。但是,不少专利锁在柜子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并未切实创造经济效益。其实,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国内科技水平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很多专利技术完全达到国际水平,甚至领先。由于长期以来形成“国产不如进口”的观念,一些好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好的应用。同时,由于运营机制方面的原因,管理人员怕承担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风险,存在“不敢用”“不愿意用”的现象。越是得不到应用,越是不能形成“创新—应用—改进—再创新”的良好循环体系,带来极大的智力和资源浪费,也打击了创新积极性,造成创新不循环。国防科技成果和专利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门槛,民参军和军转民渠道不畅通,转化难度更大。所以,要打破陈旧的观念,一方面要构建畅通的技术成果军民两用转化渠道,发挥国防科技高端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应用,建立国防科技的首台套、首批次奖励等合理的激励和补偿机制,推动国内技术成果应用,逐步提升武器装备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水平,这也是提高武器装备安全和国防安全、提升防御能力的重要手段。

工业基础军民共建。国防科技工业是最早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域之一,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工业的融合,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之前,武器装备生产建设相对独立,投入大,配套全,但由于体系封闭,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和利用率不高,生产效能没有完全发挥,并且一些装备的型号规格不通用,给维修保障、更新换代带来了较大困难,不利于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提升工业和制造业军民通用化水平,促进共建共用,甚至共线生产,是全要素融合重要体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一方面,依托现有工业基础,进行军民通用化改进,合理加以利用,推动设施设备共享共用,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新建项目要合理布局新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基础,增加军民两用功能。目前,科创中心建设、“中国智造2025”等国家战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应用,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是筹划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要积极融入国家重大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中,提前布局,同步建设,提升军民融合制造智能化水平、提高军民融合产业质量效益,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武器装备同步建设。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民工业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工业人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军民鱼水情
“工业4.0”之思考
聂荣臻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