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玲+李拴曹+邬勃
摘 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主要的饲料、工业原料。玉米产量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文阐述了解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9-0031-3
1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
1.1 我国玉米的种植区域 16世纪中叶,玉米从中美洲传入我国,最初主要在内陆区种植,随后漫延至全国各地。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等,我国玉米产产区可以划分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區、青藏高原玉米区等6个种植区域。各区域年均种植面积占比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我国,北方春播玉米区面积最大,约为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6%,其主要以东北三省、 内蒙古、宁夏为主,世界三大玉米黄金带之一就坐落于此;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面积次之,约占32%;青藏高原玉米区面积最小,仅为1%。
1.2 我国玉米育种工作发展情况
1.2.1 我国杂交玉米种培育历程 玉米是我国最早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20世纪2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玉米杂交育种,30年代育成第一批玉米双交种,但由于受政治动荡等环境影响,所育良种无法繁殖、推广,生产上仍以农家品种为主。解放后,我国杂交玉米育种工作有了重新发展的机会,50年代末,成功培育出双交种“新双1号”、“双跃3号”、“农大4号”;60年代初,我国第一个高产单交“新单1号”育种成功,曾种遍南北11省,累计播种0.11亿hm2,增产25亿kg;20世纪80年代,选育出了自330等一批骨干自交系,组配出“丹玉6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等优良杂交种。90年代,掖单号玉米以其紧凑的株型、耐肥、耐密的特性倾倒了无数育种家,连续8年播种面积全国第一。20世纪末,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农大108”,以其高产、优质、多抗性和适应性广的绝对优势,迅速在全国近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面推广。本世纪以来,经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先后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达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1.2.2 我国玉米杂交种审定情况 1972—2013年,我国审定的玉米品种共6291个,其中,国审品种503个。2014—2016这三年国审玉米品种92个。审定品种共使用了8754个亲本自交系,其中19.4%的自交系存在重复使用。品种平均使用年限为13.3年,29.2%的审定品种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15.1%获得了授权。
1.3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逐步增加 解放60多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虽有一定的阶段徘徊,但从总体看,玉米播种面积呈上升态势,见图2。
从图2可知,1949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1291.5万hm2,约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1%,是水稻种植面积的1/2,处于全国粮食作物第三位,见图3。之后,玉米种植进入波动阶段。1962年,玉米播种面积跌至历史谷底,仅为1281.7万hm2,较1949年降低16.5%。次后,玉米种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1997年夏,由于干旱严重,夏玉米无法正常播种出苗,玉米种植面积略有降低。21世纪以来,我国玉米种植步入快速增长期,2002年玉米种植达到2463.4万hm2,首次超越小麦;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2947.8万hm2,再次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1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峰值,为3813.3万hm2,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1%,较1949年增加20%(见图4)。2016年,为了缓解玉米库存压力,我国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项目,玉米播种面积13年来首次下滑,为3676万hm2,较2015年减少137.3万hm2,降低3.6%。2017年,农业部将加快构建“镰刀弯”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预计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将继续调减67万hm2以上,并且至2020年累计下滑种植面积333万hm2。
1.4 我国玉米总产快速增长 1949年,我国玉米总产1242万t,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1%。其后,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以及玉米各项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玉米总产逐年递增。1996年,我国玉米总产达12747.1万t,首次超过小麦;1997年大旱,玉米种植面积、单产均有下降,总产只有10430.9万t,同比降低18.2%;1998年玉米产量达到13295.4万t,同比增长27.5%。2003年由于玉米播种面积减少,玉米总产略有降低。此后13年间,玉米总产一路飙升,2015年总产达22900万t,较1949年增长18倍,见图5。
1.5 我国玉米单产持续提高 1949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仅为961.5kg/hm2。其后,随着玉米杂交种、化肥、农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应用,玉米单产呈持续上涨态势。1965年玉米单产突破1500kg/hm2,1980年突破3000kg/hm2,1990年突破4500kg/hm2,2015年突破6000kg/hm2,较1949年增加5043.6kg/hm2,增长6.2倍,见图6。
2 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解放后,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单产水平低 1949年以来,随着玉米各项高产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玉米单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16年玉米单产水平达到峰值,为6006kg/hm2,较世界平均5649kg/hm2增加357kg/hm2,增幅6.3%。但和世界玉米先进单产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我国玉米单产水平排在世界第14位,比世界玉米单产水平第一位的西班牙低3911kg/hm2,也仅为排在第二位的美国的60.6%,见图7。endprint
2.2 经济效益不高 我国地大物博,沟壑纵横,玉米种植区域广,土壤肥力差,机械化水平低,农户种植通常以高化肥投入来提高玉米产量,因而玉米种植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同时,我国玉米加工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玉米多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加上企业工艺设备落后,加工能力弱,转化增值能力较低。
2.3 种质质量不高 解放后,虽然我国加大了玉米杂交种的繁育推广力度,但由于玉米育种企业较多,生产繁育环节也有《种子法》可依,但由于各种原因,私繁滥繁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杂交种子纯度、净度不高,严重降低了玉米杂交种的质量。同时,由于当前市场销售的玉米杂交品种繁多,农民用种选种困难,增加了玉米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2.4 肥料施用不合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以“603861”人员为主,由于缺乏劳力,加之农家肥短缺、钾肥价格偏高,广大农户大多采取不施有机肥和钾肥、少施磷肥、重施氮肥的施肥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导致氮肥施用过量,磷钾施用不足,氮、磷、钾肥配比失调,同时,由于施肥随意,施肥时间与作物需肥时期不同步、施肥方法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肥料施用不合理。
2.5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公布施行以及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置使用玉米生产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迅速也发展和壮大起来,农机服务能力快速增强,在东北平原等一些玉米连片耕作区,玉米耕整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等环节机械化作业问题基本解决,机播水平达58.7%。但从全国情况看,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0%,远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全面进入机械化、自动化、社会化的阶段,实现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等全过程的机械化。
3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耕地质量,推行玉米去库存制度 耕地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是应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实行严格的农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耕地问责制度,加快全国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进程,对耕地实行动态监测,确保耕地质量稳定不减;二是优化耕地利用结构,改进耕作方式,增加作物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积极实施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等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促使土壤质量提升。四是积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推行玉米去库存制度,逐步降低玉米库存压力。
3.2 开展技术集成,提高玉米单产 玉米单产水平提高,是促进玉米总产增加的的重要途径。因此,工作中,一是严格育种管理,加快育种技术创新,积极培育和改良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做好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二是加强玉米种业管理,规范玉米种业企业行为和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的规程,严把玉米种子质量关;三是开展玉米新品种试验研究,积极探索出适合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种植方式的高产玉米新品种;四是做好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集成,为玉米高产寻找出最优技术组合,以充分发挥技术的增产优势,挖掘技术的增产潜力。五是做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培训,提高技术的覆盖范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3.3 加快农机研发,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据调查,机械化播种每hm2可以省种45kg左右,每hm2增产15%~20%,机收可减少损失3%~5%。因此,加快玉米生产各个环节所需机械的研发,探索开发出适合不同生产时期、不同生产环境、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模式的农用机械,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降低农民生产强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实行机械化作业,可以促进玉米各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实现农技农艺整合,促进玉米生产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薛吉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讲义[M].陕西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2011:198-208.
[3]孙本喆,郭新平,曾苏明,等.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2003(增刊):32-33.
[4]翁凌云.我國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
(责编:张长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