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925)
基于B+I+P模块教学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崔春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925)
以某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例,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展示电子行业英语课程设计的部分案例,并阐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成果。
模块教学;行业英语;课程设计
伴随高职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作为高职一门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2012年原教育部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刘黛琳教授就撰文并提出:“基础英语+行业英语”课程教学结构改革的实施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与某一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群)工作相关的英语内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特征,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真正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1〕。在2013年教育部外语行指委(以下简称行指委)成立后,又进一步明确公共英语课程定位,其宗旨是服务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强调了职业能力、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特别是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构成课程设置的根本,并要求行业英语教学要渗透教学全过程之中〔1〕。
为了响应行指委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从高职学生岗位需求出发,本课题组带领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学团队,从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研究并实践了一种新型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称之为三阶段教学模式,B+I+P模块教学。具体实施办法是将公共英语课程分成三个阶段教学,教学内容按三个模块(Basic English,Industry English, Post English)简称B+I+P模块设置。第一阶段进行基础英语模块教学,教学重点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通用的简单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此阶段要求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A或B级考试,考试合格的学生意味着完成了此阶段英语基础知识B模块的学习,不合格者将在第二学期继续B模块的学习。对于B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中除了有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求词汇及教学情景需渗透行业英语。第二阶段是行业英语模块(I模块)教学阶段,此阶段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各自的专业及行业需求,开设行业英语,注重该行业通识性语言能力培养。第三阶段是针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及岗位任务需要所设的岗位语言训练模块,是学生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未来意向性工作岗位来选学自己喜欢的岗位英语模块(P模块)。通过三年教学实践,课题组发现:由于课程设计不够完善,该模式没有最大效能发挥其作用,决定以课程设计为研究视角,深化对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行业英语课程内容及教学情景设计应与产业、行业涉及的典型职业岗位及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对接,做到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交际技能的有效结合,通过开设英语教学提高就业竞争力〔2〕,根据行指委对公共英语课程的指导要求,课题组成员重新研究并设定行业英语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主线来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继续实践原有的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在行业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中以行业中的典型岗位为主线设计一个贯穿项目,自编校本教材,并实施教学活动。
3.1 任务驱动教学及实施
本课题组针对2013级应用电子技术班的行业英语课程,邀请了相关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与讲授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合作设计了该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调研、分析,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技能,由企业人员讲解完成任务的步骤、技巧、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最终成果,行业英语教师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指导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要点及细节,分阶段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
3.2 项目导向设计及实施
行业英语不再延续原有的课程教学大纲,而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由讲授行业英语的教师、企业教育科人员和校内应用电子专业教师共同设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重点,选取工作过程及工作项目为导向来设计英语语境,确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学情分析,设定完成目标的任务。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同广东10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及大学生实践基地,其中有部分专业课程及行业英语课程是在企业授课,以此完善企业的教学功能。
3.3 合作学习及实施
目前我国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是大班教学的组织形式,而行业英语课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适合。课题组对2013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行业英语课程采用异质分组,以实现学生在智力因素及情感因素乃至性别等方面差异性和互补性。由老师为各小组设计学习情境,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各项活动和任务,小组成员分工不同,角色各异,不仅参与学习,而且承担着考核和评价同伴的学习效果的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快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高效能、耗时短、低消耗的学习特点。
根据以上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在调研基础上,设计出如下应用电子专业公共英语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
4.1 职业岗位分析
本专业依托广东省电子行业内电子企业,形成了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电子产品维护与营销三个岗位群,覆盖民用电子、电器产品等的安装、调试、维修、管理、设计等岗位,以上三个岗位群主要涉外环节包括国际同类产品说明,行内产品营销、推介等。
4.2 课程设计案例
例1:根据职业岗位群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训项目、考核方式等环节设计。
课程总体目标: 以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为理据,通过公共英语课程学习,应用电子专业学生掌握本行业内常用词汇3000个;能够用英语在本专业领域或岗位上进行涉外的语言交流活动。
能力目标:能够用英语表达电子行业文化和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或重大发展成果和趋势,包括行业人物访谈、企业或公司简介、新产品介绍、招聘和求职、行业信息交流等。
知识目标:掌握用英语来阐述目的和感觉的词汇,掌握介绍个人爱好、人物、产品的口语表达方式,了解填写英文表格和撰写英语应用文时基本技巧等。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划分五种教学模块:单元预览模块、口头交流模块、书面交流模块、职场项目模块、职业沙龙模块。
例2:如表1:
表1 行业英语项目内容整体设计
续表1
序号内容模块典型任务能力目标教学资源实施方案4职场项目模块(1)行业调查(2)行业调查报告(3)汇报调查结果及评述能以“行业人”身份走出校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调查,用英语完成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报告,用PPT在课堂上汇报调查结果和对调查结果进行评述。调研报告撰写材料,线上、线下资源。实战练习5职业沙龙模块警句箴言能围绕职业文化环境和行规的警句名言,讨论职业文化,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追求职业的发展动力。有关职业文化、职业道德的警句箴言。发散思维模式训练
课题组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进行了行业英语教学设计, 并针对某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行业英语课程开展了两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效果突显:(1)担任应用电子专业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职教能力明显提高,参与该院职教能力第二阶段(实践能力)测评的五位教师中,课程设计能力在该院分数最高;行业英语综合技能测试分数也最高。(2)问卷调查显示,该院2013级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生的涉外语言交际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因为篇幅所限,本文选取了几个课程设计片段作为示例, 希望本研究成果对置身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以启发或借鉴,以便提高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质量,使之逐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1〕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3, (4):2.
〔2〕安晓灿,闵阅.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行业英语教学研究〔J〕. 中国外语,2013,(3):80-81.
〔3〕Williams, M. and Burden,R. L .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 chers〔M〕. Beijing: FLTRP,PEP and CUP.,2000.〔4〕龚耀.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J〕. 中国西部科技,2009,(10): 68.
〔4〕赵玉娟. 行业英语课程设计探微〔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 12,(4):60-61.
〔5〕朱金兰. 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9):70.
2017-05-1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外语信息化专项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GD17WXZ15).
崔春萍(1967-),女,山西绛县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习得.
1008-3723(2017)05-072-02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30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