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洹河项目生态治理分析

2017-11-08 08:34亢海滨原玉昌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10期
关键词:林州市项目区水土保持

□张 华 亢海滨 原玉昌

(1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

林州市洹河项目生态治理分析

□张 华1亢海滨2原玉昌1

(1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

在经济社会发展,人与水和谐今天,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现今河道整治中提倡采用生态型方式恢复河道生态。河流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改善河流环境的同时尽力恢复河流自然形态;是水利、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最终目标。文章分析了林州市洹河项目现状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提出按河流生态治理的理念治理洹河,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河流;生态治理;人水和谐

1 林州市洹河项目基本情况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南省西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林州市辖16个乡镇,4个办事处,总人口104万,总面积2 046 km2,其中山坡、丘陵面积占86%,水土流失面积1 800 km2,占总面积的88%。

林州市洹河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短干旱风日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冬长寒冷雨雪少的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611 mm,多集中在6-8月份,且以大雨、暴雨为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际最大降水量1 127.30 mm(2002年);最小降水量319 mm(1987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 748.50 mm。项目区主要河流为洹河,又名安阳河,全长160 km,流域面积1 502 km2,非汛期平均流量5~20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37亿m3。

2 林州市洹河项目水土流失情况

林州市洹河项目区原有土地流失面积145.10 km2,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85 km2,其中已治理流域面积85.31 km2,还剩余水土流失面积22.54 km2,占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20.90%,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 080 t/km2·a。

林州市洹河项目区水土流失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旱涝灾害,降低了土地生产力,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泥沙输入下游洹河河道,造成河、库淤积,降低防洪能力;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弱,洹河补给水资源大量减少,将直接威胁林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3 林州市洹河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 是改善洹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洹河为安阳市的母亲河,是小南海、彰武水库的主要水源。洹河项目区位于小南海、彰武水库上游,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强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进度直接影响到水库水体,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洹河流域地表水急剧减少,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进行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对洹河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项目区及周边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保护水资源、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林州市洹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奋斗目标。

3.2 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的需要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将山区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生产率。通过整治可以将原来的未利用地、坡地、荒地变成农田或林地,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3.3 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防洪减灾能力的需要

林州市洹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群众生活相对贫困。根据上级精神要求,实施林州市洹河项目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流域基础设施和防灾工程,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体系,并加大流域综合治理的力度和提高全面环境保护意识,对实现项目区蓄水保土、绿化美化环境、极大地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扶贫开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等,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4 林州市洹河项目生态治理的情况

生态治理既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人水和谐的组成部分,也是循环水务的主要内容之一。采用生态治理手段,改善河流整体水资源调配模式,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及水环境,打造具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生态走廊,才能达到流域治理的根本目的。

4.1 生态治理目标

树立生态环境理念,因地制宜,实施封禁治理,积极发展水土保持林,林草覆盖率增加2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4.2 生态治理情况

近几年来,在林州市政府及当地水利部门指导下,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加强了生态治理工作: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进度,有效地控制了新的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修建塘堰坝、谷坊等水土保持工程;蓄水池、旱井、鱼鳞坑等集水工程;营造水保生态林、防风固沙林、经济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垒砌石岸;完善了排水系统,修建水平沟、水口、跌水等排水设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建立了生态防护体系,2013-2016年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31 km2,采取措施主要为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封育等。

林州市洹河项目区大部分水土流失面积已完成治理,2017年度项目区域的选取主要与当地的坡地经济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等,本年度治理面积20.00 km2,涉及洹中、凤凰山两个小流域。

5 林州市洹河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

5.1 蓄水保土效益

各项措施的蓄水保土定额,结合本流域实际情况调查测算确定。到建设期末,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每年拦蓄利用水量能力为52.06万m3。每年保土能力2.58万t,保土效率82.39%。各项措施蓄水保土量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效益指标表 单位:万元

5.2 改良土壤和改善生态环境效益

林州市洹河项目实施后,通过对流域内的坡耕地、荒山荒坡等实施坡改梯和营造水土保持林,将进一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条件,有利于土壤有机质、N、P、K肥份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蚀能力,为发展各业生产创造条件。经综合治理后,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0%以上,林草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35.10%提高到46.60%,每年可拦蓄泥沙2.58万t,蓄水52.06万m3,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净化水源区水质,减轻自然灾害;同时林草植被的增加,也将给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6 结语

河流生态治理不仅仅是水利、生态或者景观工程,而是三者有序、有机的融合,是“三位一体”的工程。林州市通过洹河项目区的建设达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蓄水保土,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涵养水源,控制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1]张小华,周莉妞,黄飞,等.浅谈河流生态治理[J].科技资讯,2011(9).

[2]付汇琪,周大伟,付万军.城市河流流域生态治理与典型案例[J].吉林地质,2016(4).

[3]赵强,杜向群.河流生态治理实践与思考[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2).

[4]林蔚.建德市河流生态治理的对策[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1).

[5]宋士迎.推行“河长制”实施全流域河流生态治理[J].河北水利,2016(7).

S157.2

B

1673-8853(2017)10-0006-02

2017-8-18

编辑:赵 鑫

猜你喜欢
林州市项目区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Chinese musician preserves folk art through music
坚持三业并举 实施总部经济——河南省林州市建筑业实现四个60%
林州市
水土保持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林州市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