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摇橹直臂划水在蛙泳教学中实践应用进行综合评测,旨在找出更好的蛙泳臂学习方法,让蛙泳初学者更容易掌握手臂划水,为学校蛙泳教学方法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摇橹直臂划水;蛙泳;教学
在游泳技术教学中,针对游泳技术动作的特点和游泳技术教学的特征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学员掌握该技术动作。杨树[1]等,在自由泳“直臂移臂”技术调查研究中指出通过对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自由泳“直臂移臂技术”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世界众多自由泳优秀选手,特别是一些女选手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直臂技术”取得优异成绩并打破世界纪录。何志海[2],在自由泳直臂技术在初学儿童游泳教学的运用中,指出在游泳教学中直臂技术更加适合初学者,从柔韧角度出发,直臂技术更加适合女性。由此可见游泳的直臂技术已经逐渐在引起重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体教术科1班、2班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近年来有关于蛙泳教学和直臂划水相关的文章,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数理统计法。论文撰写过程中,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列出表格。
(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游泳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法和论文写作思路。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与水性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标准抽取了身体素质基本相同的两个班的同学,1班实验组总人数为25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0人;水性好的有8人一般的12人差的有5人。2班为对照组总人数25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2人;水性好的有7人一般的14人差的有4人。两个班的人数一样,水性也都差不多,具有可比性。
2.实验组与对照组蛙泳臂划频情况和游进速度情况分析
前期蛙泳腿的动作都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对照组的手臂训练采用传统的蛙泳臂划水技术动作教学,实验组手臂的教学采用直臂划水技术动作。经过两个月系统学习后测试了50米手臂的划频和游进的时间对比,50米蛙泳实验组划频在35-45次的有8人,对照组只有5人,实验组比对照组多出3人;划频在46-55次的实验组有14人,对照组只有13人,实验组比对照组多出1人;划频在55次以上的实验组只有3人,对照组有7人实验组比对照组少了4人。划频是一个泳者在游进过程中手臂或者腿部对水面做的有用功的一个反应情况。针对泳者游进,划频越少说明做的有用功越多,划频越多说明做的有用功越少。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摇橹直臂划水技术在蛙泳教学中能够让学者更好的掌握身体的对水面,更快的找到水感。
经过测试,游完50米蛙泳时间在60秒以下的实验组有2人,对照组有3人,两组相差1人;61秒-70秒的实验组有8人,对照组只有5人;71秒-80秒的实验组有11人,对照组只有9人;80秒以上的实验组有4人,对照组有8人。实验组的数据基本上是呈一个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的规律;而对照组的数据则是头小尾大,不符合客观分布规律。
3.摇橹直臂划水与传统蛙泳臂划水的技术对比分析
蛙泳的手臂动作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内划、外划、前伸。摇橹直臂划水外划时直臂掌心向外划水,内划时直臂掌心向内划水,没有前伸的动作。传统的蛙泳臂划水内划时掌心向外做向外、向下、向后划水,先直臂划开40-45°然后再曲臂划水,外划时掌心向内做向内、向上、向前划水,手掌在胸前合拢,肘随手走,前伸时手掌合拢前伸,掌心转为向下。通过对比摇橹直臂划水与传统蛙泳臂划水的技术不难看出,不管手臂处于哪个阶段,摇橹直臂划水的技术动作要领都比传统的蛙泳臂划水动作要领要簡单易学,总共就两个动作,直臂外划与直臂内划。对于蛙泳初学者来讲,用摇橹直臂划水进行教学更加适合。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在蛙泳的教学过程中,摇橹直臂划水更有利于蛙泳初学者找到水感,减少划水频率,增加手臂划水的效果。
(2)摇橹直臂划水动作要领简单,技术动作易学,有利于初学者快速提高蛙泳的游进速度,蛙泳的摇橹直臂划水也逐渐被接受和认可。
2.建议
(1)在蛙泳初学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摇橹直臂划水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蛙泳的基本技术。
(2)虽然摇橹直臂划水能快速提高蛙泳初学者的游进速度,但终究只是一个快速学会蛙泳的一个途径,如需规范蛙泳动作还需进一步改正。
参考文献:
[1]杨树,杨爱华,李英.自由泳“直臂移臂”技术调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
[2]何志海.自由泳直臂技术在初学儿童游泳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14.(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