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明
摘 要:针对某水库实际情况,在明确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一套以铺设复合土工膜为核心的综合整治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铺设复合土工膜时应注意的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最后得出本工程取得理想效益,有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的结论,为其他类似防渗加固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复合土工材料;库底透水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0-0162-02
水库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容易发生渗漏,而库底透水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渗漏问题,直接影响水库正常蓄水与用水。处理库底透水的传统方法不仅工艺复杂、工期长、成本高昂,而其处理效果很难保证,已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因此,亟需采用一种新型材料来解决库底透水的难题,即采用复合土工材料。
1 水库基本情况
某水库坝址上方流域的总面积为3.0km2,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水库于六十年代中期投入使用,主要作用在于灌溉和防洪,是小(2)型水库。该水库的正常运行能保护其下游近2km范围内耕地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自水库建成之后,充分发挥了灌溉与减灾功能,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产条件,还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满意的综合效益。
水库现状库容、兴利库容与死库容分别为65万m3、43万m3和6万m3。其枢纽工程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放水洞、大坝与溢洪道。其中,大坝采用“壤土心墙沙壳坝”,高、长最大值为15m和190m,顶部宽度为3-5m,高层200-201m;大坝的右侧为溢洪道,采用坝肩式溢洪道,进口处为开敞的宽顶围堰;大坝下方主河槽段设有放水洞,是采用浆砌石建设而成的矩形涵洞;大坝上游坡底为进水口,闸门型式采用斜拉式。
2 水库现存问题
本水库运行已超过50年,每年的汛期都基本蓄满,而汛期以后水不断减少,仅一个冬天就可以全部漏完,当到达次年春天需要进行灌溉时,已是无水可用。考虑到本水庫的地势相对较高,当地政府与村民意图借助自然压差来满足吃水要求,但水资源却无法保障。因长时间占用土地资源而未发挥效益,故设想拆除此库,恢复耕地。
近几年,本水库被列入除险加固名单,在选定方案的过程中反复思考,若仅对坝体进行加固,或拓宽溢洪道与改造放水洞,则只可以确保其自身运行安全,依然无法解决蓄水问题。由于坝址处于石灰岩地区,所以极有可能存在溶洞透水问题,兴利水位下方和水之间的接触面都有产生透水现象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当地水利局对水库实施了深入的地质勘察,勘察所用方法包括高密度电法、测绘与地质钻探等[1]。
经细致的地质勘察,得出以下结论:(1)左侧分水岭有较为宽厚的山体,邻谷相对下切较浅,一般不会发生渗漏,但右侧近坝段由于受到采石等因素的影响,其山体十分单薄,有坝肩绕渗的可能。(2)自水库建成以来,因库区存在较为严重的渗漏现象,所以长期无水,几乎变成了废弃水库。究其原因,主要为库底岩溶发育,渗漏严重。因此,必须对岩溶发育区和灰岩出露区进行有效的防渗治理。(3)库区内地下水补给以降水为主,地表水的排泄较为畅通,且低洼处的地形很高,水库蓄水位低于地面高程,所以不会发生浸没等现象。(4)水库大坝采用壤土填筑,质量良好,压实度与渗透性均满足要求。缓坡段与河床的清基工作效果显著,主要呈柱状,裂隙与节理均不发育,岩体自身有良好的完整性,能提供较高承载能力,所以坝基渗漏基本不存在。然而,在灰岩地区发生的渗漏现象较为复杂,为保证安全仍需对右侧肩和坝基之间的接触带进行防渗治理[2]。
3 综合治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3.1 方案设计
(1)对岸坡上的裸露岩进行整修,首先按照1:1.5的坡度整坡,铺设一层厚度为50cm的黏土并压实,然后铺设复合土工材料,并在其上方加铺黏土提供保护,要求保护层厚度不少于80cm,最后在黏土上移植草皮,但要避免种植树木。其中,复合土工材料选用复合土工膜,即在薄膜基础上铺设土工布,该土工膜不仅抗顶破性、抗拉性与抗撕裂性优异,而且具有极高的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强度大、延性好、耐腐蚀、抗老化、抗渗透等众多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透水处理材料[3]。(2)在平行坝轴线,铺设长度为160m的土工膜,特殊区域在施工时根据开挖出露地质情况进行调整。此外,在沿河流的方向上,需铺设150m长土工膜。(3)在对土工膜进行铺设的过程中,坝坡和库底连接采用压重平台延伸到195m高程位置,存在齿墙的位置,设于齿墙下方,上、下保护层的厚度不能小于30cm。(4)根据勘探结果,右侧岸坡需铺设150m土工膜,沿岸坡向上,另行铺设250m,采用之前提到的方法处理坡面,由坡脚处不断向库内延伸,具体的施工方法完全相同。
3.2 方案实施
本次施工历时三个月,先整修兴利库容淹没线下方透水区,平洼削高,按照1:1.5的坡度对岸坡进行整修,再铺设50cm厚的黏土并压实,预计使用土工膜约2.4×104m2。工程所用土工膜的单重为每立方米800g,土工膜搭接缝的宽度和幅宽分别为20cm与6m。
3.2.1 技术要求
(1)工艺流程:挖、铺、压、护同时进行,分区段循环施工。(2)基面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彻底清理基面,这是使土工膜发挥良好防渗作用的关键,尤其是要清理树根与尖石,且基面不能有起伏,完成清理后夯实,保证平整度与压实度。(3)铺设土工膜:在铺膜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相邻两个土工膜与土工膜和基面间必须压平、紧贴,但要注意不能拉得太紧,以无气泡为宜[4]。由于土工膜薄而轻,易被吹动,所以一次铺膜不宜过长,并在铺膜的同时采用土料覆盖。依据土工膜生产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本次施工采用6m幅宽,以减少接头。至于接头,即可采用搭接,也可热粘或胶粘,本工程采用搭接,缝宽20cm。(4)护面与保护层。用于保护土工膜的粘土必须过筛,筛去粒径在6mm以上的大颗粒,以免刺破土工膜。土料铺设后击打密实,确保干容重高于1.5,同时取样送交实验室检验。在保护层回填与湖面砌筑过程中,务必做到轻放,否则将使膜撞破。护面下方需填筑厚度为100mm的垫层,以免由于水位发生变化而使保护层被淘刷。采用人工挂线的方式对干砌块石进行铺砌,石块之间应紧密嵌挤,空隙部分采用小块石或石屑填充。(5)接界处理。接界处理的目的是确保土体和土工膜良好联结,并对渗流的入口进行封堵,截断所有侧向渗漏路径,并避免渗水进入到膜底,使底部形成水泡,导致土工膜破裂。基于此,在实际施工中,应按照要求开挖截水槽,同时在槽中埋设土工膜。
3.2.2 注意事项
(1)埋入式的覆盖厚度应在30cm以上。(2)防渗系统包含四大部分,分别为基础垫层、防渗层、过渡层与保护层。(3)土体必须密实,防止沉降与开裂,清除防渗范围内的所有树根与草皮。和土工膜直接接触的土料粒径不能过大。(4)在土工膜铺设过程中避免强力拉伸,以两端埋进土体内形成波纹状为宜,当与刚性材料进行锚固处理时,需预留足够伸缩量[5]。(5)施工过程中避免异物直接砸向铺好的土工膜,最好能在铺膜的同时进行有效防护。
4 工程效益
防渗工程完成后,水库正常蓄水43万m3,已经达到设计兴利水位。当水库的库容到达了兴利库容之后,通过近60d的持续观测,在完全关闭放水洞的条件下,水库水位未出现变化,库底透水得以根治。
本水库库底透水问题处理取得的成功,对水库下游和周围农业生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居民生产积极性,为将来的节水灌溉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当地政府已经着力借助自然压差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可见本工程取得的效益是极为显著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库库底渗漏是影响其蓄水、灌溉功能实现的主要原因,不仅无法起到推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危机下游与周围耕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而复合土工材料以其强度大、延性好、耐腐蚀、抗老化、抗渗透等优势,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缩短工期、提高防渗性、降低成本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立富,马志宏.复合土工材料在库底透水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14(12):25,27.
[2]韩雪冬,原丽娜.复合土工膜防渗材料在渠道节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192.
[3]田安建.复合土工薄膜防渗材料在土坝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水电科技,2015(04):43-46,3,5.
[4]蒋自胜.复合土工防渗材料在加固除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2014(04):26-28.
[5]鲁南,胡嘉东.复合土工膜防渗材料在上下肚水库安全加固中的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2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