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春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力行业竞争的加剧,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电力企业当中。特别是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它对于解决电力运行当中常见的干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经验并基于大量的实践论证,通过归纳整理电力自动化干扰因素及因素所造成的后果,进而浅析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提升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0-0149-02
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近年来为各大企业所重视,它对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变革,自动化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一现象在电力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众所周知在电力行业中,电力的运行的基础之一就是自动化装置技术,而自动化装置技术无一例外地受到干扰的影响。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必将为电力自动化设备带来严重的损害。下面笔者就以“探究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课题的分析论述。
1 干扰造成的后果
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干扰是一个电力行业运行管理人员回避不了的难题,干扰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对电子产品元件自动化相关装置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质量、性能较差的电子产品装置,干扰所造成的后果更是不容小觑。笔者结合实践反馈,将干扰对电力运行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分为对电源回路影响、对数字电路的影响、对模拟量的输入通道造成的影响。接下来笔者就从这三点来进行进一步的剖析。
1.1 电源回路的影响
关于电力自动化抗干扰的影响因素中,干扰信息对电源回路所造成的影响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影响因素之一。具体来讲,干扰信息对电源回路的影响主要会引发主控机子、后台管理等不良后果,进而使电力各个子系统失去正常情况下所应当具备的力量,最终导致死机、开关机故障等。所以为了规避一系列影响,作为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重视并深入探究干扰信息对电源回路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各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电源回路所引起的干扰问题。
1.2 干扰对数字电路的影响
干扰对数字电路的影响重点体现在电力自动化系统方面。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内部组建构造细节会遭受一定影响,如开关量的通道,进而这种影响会导致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如开关隔离、断路器堵住等情况。根据笔者对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干扰对数字电路的整体影响会进一步导致缝合器不连贯情况的产生,而缝合器不连贯的情况会大大增加误差的概率。
1.3 模拟量的输入通道影响
模拟量的输入通道是构成电力正常运行的一个必要装置,一旦模拟量的输入通道遭遇干扰,则极有可能会引起电压电流互感器在二次线引入浪涌电压之后产生误差,或在数据搜集方面产生一系列错误。如此一来,我们电力运行工作人员所得到的数据就会失去所应具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更有甚者破坏电力设备的装置。由此可见,干扰对模拟量的输入通道的影响相当大,因此我们在实际干扰防御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对模拟量的输入通道的维护检修,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最大化地降低干扰对模拟量的输入通道的影响。
2 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运用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知干扰对电力运行过程中一系列电子设备元件等都有可能产生一系列严重影响。因此引入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势在必行。下面笔者从“抗静电干扰举措”和“抗干扰源及应对举措”两个方面来解析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运用,希望对广大业界同行以有益启示。
2.1 抗静电干扰的相关举措
第一、机箱插件式金属面板静电问题。结合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插件式金属面板静电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插件式金属面板上都具备铝型材的氧化膜,而且面板和地面并不是相接触,结合这两种情况,同时基于笔者对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认知,笔者认为由于氧化膜的存在,插件式金属面板的接地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所以笔者建议电力企业为了彻底解决机箱插件式金属面板静电问题,自动化装置的面板可以选择金属材质,以规避插件式金属面板不接地而产生静电问题的现象。
第二、减少面板层面的装置。减少面板层面上的装置对于抵抗静电干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减少面板层面的装置主要指的是那些对电力运行的作用可有可无,不是特别必要的装置尽量不要留在面板层面上,如面板上的按钮、信号灯等,因为这些所谓的按钮、信号灯等装置可以将静电干扰引入到电力自动化装置的内在核心构造当中,而一旦这些由按钮、信号灯等所导入的静电进入装置核心内部,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故障问题,进而导致装置中一些元件丧失其原本所具备的功能,造成这些元件功能的无法正常发挥。综上所述,我们在抗静电干扰举措中,一定要重视“减少面板层面的装置”问题,尽可能的避免在面板层面放置功能不强、作用不大的元件。另外,在电力自动化装置中诸如液晶显示屏之类相对功能重要的设备,我们工作人员需要对它们采取相应的隔离、保护措施,避免这类设备导致静电干扰情况的产生。
第三、全面覆盖面板。为了最大限度的规避静电干扰,我们电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考虑在面板上覆盖相关的保护膜,将需要在面板中设计并装置开关、信号灯等电子元件的面板覆盖、隔离起来,由此更彻底更全面地规避静电和放电干扰现象。这种“全面覆盖面板”的方法效果十分显著,我国各地的电力企业都可以借鉴学习。除上述几种抗静电干扰的方法对策之外,消除静电干扰的方式方法还很多,这就需要电力运行管理相关人员充分结合企业设备自身的具体情况,多探索多尝试,进而选择最高效最实用的抗静电干扰的措施,来保证电力自动化装置的正常运行。
2.2 抗干扰源及应对措施
要想保障电力自动化装置系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运行水平和效率,笔者认为熟悉抗干扰源并针对抗干扰源采取相应举措才是解决干扰问题的高效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电力运行实际,从干扰源及干扰途径、抗干扰的应对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第一、干扰源及干扰途径。破解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性的目的是保证电力设备在其所处的运行环境中能够实现平稳的运行,同时对其周边的其他电力设备没有过于严重的电磁干扰。客观来讲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干扰源有很多种类型和情况,结合实践探究,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干扰主要指的是诸如半导体器件在开关过程中所导致的干扰、电力元器件、物力化学反应所导致的干扰等等。
第二、抗干扰的应对措施。在了解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干扰源之后,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就是抗干扰的应对措施。一般来讲抗干扰的应对措施主要有抗干扰供电配置、过程通道干扰和抗干扰举措、印刷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擾设计。
首先,抗干扰供电配置。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交流稳压器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避免电源系统的过压和欠压情况的出现。
首先,过程通道干扰和抗干扰举措。客观来讲,过程通道传输线长度的极限值和计算机的主振频率息息相关。根据相关公式推算,传输线长度的最大值不能大于三十厘米。
最后,印刷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印刷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内容的处理,第一是关于地线的处理,第二是电源线的处理,第三是去耦电容的配置,第四是采用RC电路以最大化地减少电力设备的干扰。(如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对于电力企业的电力运行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并将其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干扰源对电力自动化装置的影响和干扰。
参考文献:
[1]魏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抗干扰技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2(09):66-68.
[2]杨大鸥,李霆.分散式布置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抗干扰性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15(12):25-26.
[3]杨金全.浅谈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2):115-116.
[4]张佳.关于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