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与探索,课堂讨论法凭借其有效性与可行性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主要就课堂讨论法的相关论述进行简要介绍,并对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进行阐述与分析,希望能够推动这一教学方法的普遍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中理论知识与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以说教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出,这种知识灌输的方式普遍并不能被学生所理解与接收,学生们在这样沉闷、单调而乏味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只知道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地发现、探索以获取知识。课堂讨论法的应用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常规,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一、课堂讨论法的相关论述
不同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课堂讨论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强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表达不同意见或建议,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以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锻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生在初中阶段,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十分强烈,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的逐渐成熟又使得学生的情绪起伏及心理变化波动较为剧烈,在教学活动中,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而课堂讨论法的应用,是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表现,学生通过讨论来获取更大的学习主动权,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兴趣,通过自己讨论而不是被别人灌输得来的结论或了解到的知识,更加能够加快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这方面来说,课堂讨论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讨论法的应用
1.设置讨论环节,调动学生情绪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做的是设置课堂讨论环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足够的关注,根据其情绪波动来调整语音、语调、表达方式及教学方法,依据教学进程及教学节奏的推进,提出讨论主题,设置课堂讨论环节,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主题的选择,可以是初中物理课题,也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无论是哪种讨论主题,其目的都是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来思考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的“光线传播原理”时,可以就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来设置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活中所见到的阳光、灯光、火光等常见现象,并进行积极的讨论,探究其中的共性问题,学生在摸索出正确方向并得出统一的正确答案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未能寻找出正确的方向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时,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能够提高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关注度与求知欲。
2.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学是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学问,初中物理学所涉及的理论与内容较为浅显,但通常都是有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将理论结合实践,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情,能够通过观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在生活中主动寻找具有物理规律的事件、现象等[1]。
例如,教师在教授与热学相关的物体热胀冷缩原理时,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就这些现象发生条件的共性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汽水瓶放在冰箱速冻层会膨胀甚至爆炸”“体温计水银柱会上升”等生活中常见的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性,即“温度的变化带来物体体积的变化”。通过这样的讨论与研究,学生将生活中的事情与物理知识有效结合,就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3.合理划分组别,确保讨论秩序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应当将学生按照4~6个人划分为不同的组别,保证讨论的秩序与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分组过程不应该完全按照座位来划分,而是教师在充分考量了每个学生的不同成绩、性格与特质之后,按照个人能力进行分组,保证小组之间的水平较为均衡,发挥出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中的带动作用,来提高讨论组整体的成绩。
此外,教师也应当充分考量学生的性格特点,按照不同的性格将学生进行不同组别的划分,例如,教师应当保证每一个讨论小组中都有性格开朗外放和含蓄內敛的,通过不同性格学生之间的中和、交流与磨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开朗外放的学生变得更加稳重,使含蓄内敛的学生变得更加乐观,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
4.以多媒体教学,满足学生需求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多媒体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新媒体设备能够以更加直观、立体的方式来表现物理学的知识点与物理现象,学生通过这样直观而生动的表现形式更加能够调动感官功能,更加富有兴趣及积极性[2]。以光现象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比如利用投影仪在白幕上透出光影,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动物影子手势,通过手势的变换来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满足学生对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需求。在表演之后,教师可以就光透过手指呈现在白幕上的形态来提出讨论议题,引导学生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物理结论,能够加深物理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三、结语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就教学形式而言,主要是设置讨论议题与讨论环节;就教学内容而言,应当将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同生活实践中的现象与常识相结合;就教学主体而言,应当将学生按照不同能力、性格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组别;就传播渠道而言,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与立体的物理理论展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耀文,陈丽霞.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2010,(01):81-83.
[2]郑文明.新媒体对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影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05):30-32.
作者简介:
赵勇(1981.10~),男,安徽和县人,本科,初中物理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