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洋姐姐:
您好!真的很抱歉,不能告诉你我的全名,因为写在这里的都是埋藏心底的秘密。我知道您工作繁忙,每天要读好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但此时的我真的很压抑,我想通过写信来缓解我心中的痛苦,希望您能给予我哪怕一丝的温暖,我相信您会帮助我的。
我是一个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城市女孩,爸爸是一名建筑师,妈妈是一位老师,可以说我从小衣食无忧,被爱包围。作为独生女,爸爸妈妈对我疼爱至极,这些年来对我的爱也是有增无减,就连小表妹都流露出对我的羡慕之情:“哇,大姨和姨父真的好宠爱韵姐呀!”作为外婆第一个外孙女,外婆也对我宠爱有加,而其他亲戚,因为我是这一辈里最早出生的,当时家里就我一个小孩,也把焦点都放到了我的身上。总之我是幸运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仍然有许多烦恼。
从小妈妈就说我性格不好:自私,不爱弟弟妹妹。那是发生在我二年级时的事情,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小姨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把我的毛绒玩具和摇摇车带回她家,说是要给小表妹玩,当时我满脸的不情愿,那些玩具是我童年成长的记忆呀,于我这个特别恋旧的女孩而言,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玩具,而是一种刻满童年回忆的载体。我当时人小,不明白该用什么话来表达自己,不明白为什么看着那些玩偶便很有安全感,也不明白为什么当玩偶消失在我日常生活中时会那么地失落。我稍稍向妈妈表达了我的想法,妈妈是這么解读的:“你长这么大了还拿那些玩具做什么?怕是你舍不得将自己的玩具送给妹妹吧,你这人这么自私自利,长这么大了还不懂得爱弟弟妹妹,该改改了!”我百口莫辩,但又无可奈何,毕竟人微言轻。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玩伴:一辆爸爸送的摇摇车、一只大舅送的毛绒熊、一只妈妈送的天线宝宝。现在想起它们来,依旧万般不舍,虽然知道它们的下落,却不能再次拥有它们。洋姐,您能感受得到“此时相望不相闻”的闲愁吗?
妈妈将我的性格定义为自私自利,这是一种思维定型。打那以后的十几年“自私自利”像一个标签,甚至到最后我自己也认为我是一个小人了!但我却挣扎着,我不愿意承认啊,每当看到路边有老人乞讨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愿意花很多很多时间去孤儿院陪那些小朋友;也会不定期地捐款给有经济困难的人。倘若我真是自私的,我该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才是呀!洋姐,您说我是矛盾的个体吗?
我是一个很安静的女孩,看起来属于乖乖女的类型,但是我也有叛逆期。不瞒您说,我在初中曾谈过一场外人看来轰轰烈烈的恋爱,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真正爱的是谁,我爱的不是我那个所谓的男友,而是在远方的他。我的男朋友是他的替身,我知道我是错的,但我依然那么做了。小学五年级时,我莫名地喜欢上他,其实也是有理由的。他妈妈是技术监督局的,我比较喜欢门当户对;他的学习成绩当时和我不相上下,我觉得男女双方实力相当才能走得长远;我很喜欢他的性格——为人低调,害羞,爱笑。总之他和我的性格比较接近,都属于安静的类型,可以说我爱他疯狂至极,偶尔梦到他还是那么地欣喜若狂,甚至在梦里看到他亲手将他的联系方式留给我。现在的我谈不上爱他,但仍然怀念他。从2007年到2017年,我用十年的青春光阴怀念一个人,旁人看来该是天方夜谭,更多的是用傻、不值等贬义词来形容,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是心甘情愿的,这一切于我而言都是甜蜜的。现在我得到了他的QQ号,偶尔会逛逛他的空间,看看他的动态;知道了他的生日,会在每年的那天给他送上祝福;了解到他上了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也欣喜我曾经爱过的人在不经意间取得这么优秀的高考成绩。我该是挺满足的了,不过有那么一瞬间,我会觉得将这份痴情藏在心底十年了,对方却一无所知,这值得吗?
如果说前面我说的是个人问题,那接下来我说的这些才是真正让我不解与感慨的。
洋姐,此时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又重新回想起不愿提起的往事。前面提到我爸爸是一名建筑师,是的,他的少年时代不知比我坎坷了几千倍:童年丧父,家徒四壁,妈妈又外强中干,还好有个能撑起半边天的精明姐姐,可以说没有姑母的能干这个家的前途就堪忧了。同时他们一家四口——奶奶、姑母、爸爸和叔叔也相互扶持,用个标语来形容他们的状态,那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解释一下,我爷爷在文革中是因政治问题而去世的,爸爸小时候在班级里被边缘化,这种状况使得他们一家人总是将自己家和外人分得清清楚楚。我都不好意思用泾渭分明来形容他们,比如我叔叔会把我姨妈的小孩叫作“别人家的小孩”;我奶奶会认为只有我和我爸是“自己人”,我妈则是外来媳;我姑姑会称她的丈夫为“那个人”。当我写下这些所谓的称呼时,我感到深深的内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种事离我这么近?我理解他们,但绝不认同他们。
其实我对于我爸爸一家人的行为可以理解,但绝对不会原谅。毕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过苦,但那绝对不是犯错的资本。儿女长大以后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儿女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我觉得小家庭并不和奶奶为首的大家庭有矛盾,其实两者是包含关系,不然天伦之乐这个成语哪来的呢?但在长辈的“熏陶”下,他们却在不经意间变得那么怪异——把同自己朝夕相处但无血缘关系的另一半称为外人。我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扭转的事实,但想起来还是那么令人难受,这是为什么呢,洋姐?
爸爸一家人的思维模式在奶奶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她认为我家的东西就是叔叔家的,有点儿类似公共财产要一起分享这样一个概念。我的感觉就是奶奶觉得大家都亏欠叔叔的,所以帮助他是理所当然的。我真的没有不想帮助他家,只是我再也不想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帮助他。何况叔叔工作很好,完全有能力自食其力。
洋姐,您觉得我该怎么办呢?
洋姐,我说了这么多,怕您也看累了吧?您觉得未来的我该怎么规划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呢?希望您能给我一点珍贵的建议。
渝紫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