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解法新探

2017-11-07 13:26廖成林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清政府矿业普查

廖成林

在近年来的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中,第40题(2017年第41题)因其命题风格稳定、材料选择新颖、能力考察多变,充分体现了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求新、求变”的命题原则而深受命题者的欢迎。命题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应对策略的更新,传统题海训练法已经不能适应高考历史的需要,加之政史地三科合堂考试对学生答题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探寻第40题的新解法成为当前高三历史教师组织复习的当务之急。笔者在仔细分析近3年部分全国卷历史第40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一套以“定向阅读、综合分析、术语做答”为核心的三步解题法,用于实际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2卷第41题为例与老师们探讨。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尤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進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第一步:定向阅读。准确答题的前提是对材料的合理解读和有效信息的提取。定向阅读是根据设问定向句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旨并从中提前有效信息的阅读。与其它阅读不同,它是对材料进行宏观理解上的微观阅读。这里的定向是指阅读基点定向于试题设问的方式、内容、要求与材料的结合点。定向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它分为定性初读和定量精读两个层次。

1. 定性初读。定性初读是从材料和设问的整体出发,用较少的时间浏览材料全文,在宏观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材料的主旨。初读两段材料的内容、出处和两个问题可知,本题材料的主旨是考察清政府和一五计划两个不同时期矿业政策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还考察学生运用比较史学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 定量精读。定量精读是指在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逐句阅读材料内容,提取与定向有关的信息,包括材料中与定向相关的显性信息以及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隐性信息。通过定量精读实现试题考察知识与课堂所学知识、试题考察能力与课堂养成能力的两结合。

材料一:

句①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显性信息:清朝雍正时期,政府加强对矿产控制,禁止民间开矿。隐性信息: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受到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主要涉及的自我储备知识有重农抑商政策等。

句②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尤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显性信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部分官员的思想发生改变,对开矿从实行“严行封禁”“永远封禁”变成提倡“官督商办”。隐性信息:西方列强的入侵在带给清政府经济危害的同时,也引发国人对西方列强的抵制和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要涉及的自我储备知识有洋务运动等。

句③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显性信息:清政府试行“官督商办”开矿。隐性信息:清政府的传统经济政策出现变化。

材料二:

句①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显性信息:新中国重视矿产资源的勘查。隐性信息:将矿产资源普查纳入“一五计划”,新中国将重工业确立为当时发展经济的重心。主要涉及的储备知识有一五计划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

句②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显性信息:国家对矿业资源普查有计划,加强对稀缺资源的普查力度。隐性信息:国家对矿业普查的重视突出了国家迫切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定向阅读有助于明确阅读的指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尽量确保材料信息提取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第二步:综合分析。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一门学科,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必须将其置放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包括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主流思想、历史文化传统、地区间的横向交往和纵向联系等。综合分析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计量史学、比较史学等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从上述因素中寻找历史的合力,让历史的合力与所分析的历史事件发生作用,进而找出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分析的内容和采用的分析方法要根据试题考察的要求有所区分。本题综合分析如下:(见右表)endprint

综合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材料,真正体现考试大纲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地认识历史。

第三步:术语做答。术语整合是指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用历史学科的專业语言对前两个步骤所得出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并运用历史专业术语进行做答的过程。弄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就全国卷历史高考试题而言,其设问指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与历史特点)、“为什么”(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怎么样”(历史事件的影响或评价)。据此,本题拟定答案如下表:

1.(1)差异:雍正时期政府强化矿产管理,严禁地方私自开矿;19世纪70年代允许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发展矿业。(2)原因:雍正时期国力强盛,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9世纪70年代受国内阶级矛盾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中国国力衰弱,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统治者带来不小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通知方式的认识;满足本国洋务运动的需要,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2.(1)特点:国家重视矿产资源开发;国家有计划地开展矿产资源普查;国家尤其重视对缺乏资源的普查和勘探。(2)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有助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用历史学科术语进行规范做答,是考生参加历史高考的必备技能。用术语做答不仅能避免考生在大题过程中语言的口水话和方言化,而且还能精炼答题语言。

参考答案:

(1)差异:雍正年间严禁地方开矿,政府严加控制矿产;19世纪70年代政府允许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采矿产。原因:受西方生产方式的影响,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对维护统治的方式认识有所变化,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特点:优先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有计划地开展矿业普查和勘探工作,重视对特缺乏资源的普查和勘探。意义:有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提供支持。

实践证明以“定向阅读、综合分析、术语做答”为核心的三步法是解答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题的一种普适性方法,复习中引导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此法能较快地提升学生第40题的得分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李平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清政府矿业普查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里瓦几亚条约》对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
学习调查要“四会”
与普查一起成长
南桐矿业杯 国庆60周年国企风采摄影大赛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