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一】
騎车带母游西藏
今年54岁的宋健辉,是一名普通的乐山人,酷爱户外运动,喜欢骑摩托车。以修车为生的他,被朋友称为“轮胎叔叔”。
6月初的一天,宋健辉问84岁的老母亲,这辈子有没有最想去的地方,母亲回答说:“西藏”。为实现母亲的梦想,宋健辉决定带老母亲去西藏。经过一番准备,6月15日,母子俩踏上了骑行之路。根据规划线路,他们一路经过夹江、洪雅、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终于在6月21日中午,抵达目的地拉萨。6月22日一大早,宋健辉报了当地的旅行团,带着母亲在拉萨四处转悠。
“来到西藏这片纯净的土地上,母亲开心得不得了,很兴奋。”宋健辉说。他们去了大昭寺、布达拉宫,在西藏逗留了两天。6月23日上午,宋健辉带着母亲返程,“为了看不一样的风景,回来时我们走的川藏北线,沿着国道317线走的。”
历时17天、行程5000公里,宋健辉用摩托车载着母亲圆了母亲的“西藏”梦。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7月4日)
素材解读
1.每个人都有诗和远方,84岁老母亲的梦想是游西藏。于是,孝子宋健辉就选择了与老母亲骑行游西藏,满足了老母亲一辈子的愿望,圆了老母亲的梦想。宋健辉对老母亲的孝顺是值得人们称颂的。骑行孝母,孝心可嘉。
2.物质赡养诚可贵,精神赡养价更高。对于老人来说,儿女能够常回家看看,能够多陪陪自己,能够带自己外出旅游,都可算作是精神赡养。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真正的大孝,是对父母的尊重,心系其想,念之所念。
素材运用
百善孝为先。尽孝等不起,莫待子欲孝而亲不在。孝是一种“反哺”,成都孝子陈录雪为了满足母亲看遍祖国山山水水的心愿,带母亲周游全国;湖北孝子徐新,背着61岁半身偏瘫的母亲一步一步爬到野人山游玩;54岁的宋健辉为圆母亲的西藏梦,骑行带母亲游玩。这些孝子的举动演绎了尽孝的内涵。尽孝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也是一种法定义务;不仅是个体之责,更是社会之责。
【素材二】
今生,我是你的拐杖
近日,湖北八旬老母亲不离不弃照顾患“渐冻症”女儿37年的故事刷屏了。
1980年,15岁的向翠华突患全身关节内风湿,由于家中无钱医治,全身关节慢慢变得僵硬,肌肉萎缩,成为“渐冻人”,失去自理能力。2002年,父亲因肺癌离世。从此,向翠华和母亲李望芳相依为命。一转眼,向翠华已是52岁,而母亲李望芳,更是82岁高龄了。37年,向翠华自己完全不能行动,母亲就像她的拐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果不是母亲不离不弃,向翠华的命运难以想象。
但面对艰难的处境,李望芳老人并无悲哀愁苦之色,而是要做女儿一辈子的拐杖。
(摘编自《孝感晚报》2017年8月5日)
素材解读
1.母爱让人动容。37年如一日照顾患“渐冻症”女儿,风雨不改,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母爱总是有神奇的力量,感天动地。
2.这是母爱,更是责任。老母亲对患“渐冻症”女儿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生活如此艰难,仍能肩负起母亲的责任。这给当今社会上那些遗弃孩子的无良父母上了生动的一课。
素材运用
人间之爱,母爱为大。母亲的担当,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坚守,让82岁的李望芳37年如一日地照顾患“渐冻症”女儿,让人为之动容。
有孝母坚持,也有孝子的坚守。山东潍坊,65岁的王洪亮左腿左手都受过伤,但他仍坚持拖着残疾的身体,悉心照顾104岁的母亲,伺候母亲大小便,洗头擦身。他说,有娘在家就在。“你喂我长大,我喂你变老。”
父母爱子女,子女敬父母。这种亲人之间的爱,伟大而平凡,贴心而永恒。
【素材三】
陈云“无情”闯过“亲情关”
陈云同志2岁时父亲病故,4岁时母亲离世,和姐姐陈星相依为命,感情深厚。在姐弟情深与坚持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之间,陈云是如何处理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家住吴江松陵的陈星曾受到县政府以“照顾革命家属”的名义的接济。陈云得知此事后,立即要求政府停止对陈星的接济,并表示陈星生活困难问题由自己解决。1952年10月,中财委办公室致信吴江县县长,感谢县政府对陈星的照顾,请他们查清接济陈星钱或米的数量。一个月后,尚未得到回复的中财委工作人员再次致信吴江县县长,转达陈云“自己补助其姐”的意见,并要求告知过去由县政府补助的数额和处理情况。
由政府接济生活有困难的革命家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陈云不因此而违背他的原则。1972年8月,陈云亲自写信给吴江县松陵镇革命委员会,代姐姐陈星做主,将其财产“一概交公”。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14日)
素材解读
1.公私分明、不因亲徇私。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一封信上见精神。这三封书信,跨越2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位革命家重视家庭亲情,但又公私分明、不因亲徇私的风骨。
2.恪守自律,闯过“亲情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崇“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告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陈云同志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为我们正确处理“私与公”“小爱与大爱”关系树立了榜样。
素材运用
人都是有感情的,而亲情则是感情中最重要的一种,讲亲情是人之常情。但亲情再亲亦有度,家庭利益、亲人利益再高,也绝不能超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绝不能突破法律与道德的界限。陈云同志不因亲情徇私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其正确的亲情观和胸怀法纪、情系人民的优良作风。我们要以陈云同志为榜样,面对亲情,以人民利益为先,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克己克俭克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好亲情关。
【素材四】
亲情无价,岂能买断?
每月收入近万,却偏偏吃住都赖着年迈的父母,父母忍无可忍,一纸诉状递到法院,将亲生女儿“请”出家门。
近日,武汉一桩“亲情大战”最终以“买断”收场:父母向女儿支付15万元,女儿要尽快搬走。该女子的弟弟说,姐姐自己每月工资近万元,经常去国内外旅行,却在家不出生活费。而面对父母和弟弟的指责,姐姐还觉得委屈。她说,父母有很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十几年前,父母就为弟弟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对此,她觉得很不公平,表示需要父母的补偿。
(摘编自《武汉晚报》2017年8月4日)
素材解读
1.恩怨或可暂了,亲情实难“买断”。女儿的刻意“啃老”以求心理平衡,父母忍无可忍用钱“买断”亲情。但并不能认为“血缘之情”被“一次性”买断。
2.别让亲情没了边界。作为父母应给子女自由,从小培养他们的边界意识,使其尽早独立自主。与其处在一个屋檐下相互埋怨,不如互不干扰,尊重对方的生活,给对方自由的空间。
素材运用
中华民族自古讲大义、重亲情。然而,也有例外。武汉“父母告女儿啃老”这场“亲情大战”最终竟以“买断”收场,令人惊诧。人生在世,就是为情而活——为亲情、爱情、友情。那么,当钱可以将情“买断”的时候,是否可以不用活了?再者说,“以钱断情”真的断得了么?生活中不缺乏“破镜重圆”“重归于好”等的暖心故事。由此可见,“以钱断情”实则了犹未了、断亦难断。所以,虽然父母亲情常在,但子女还是应当珍惜,并予以适当回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