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逸丹
我见过许多种落日。不错,苍山落日雄壮荒凉,长河落日圆似轮盘,海上落日瑰丽奇幻,都堪称一绝。可我还是最留恋成都浣花溪畔的楼间落日,还有外婆总爱唱的歌。
“看夕阳哎——落下去又起来呀——”
就在赫赫有名的杜甫草堂邊上,有一座小桥拥着浣花溪。每到日落时分,总有位老人带着她的小孙女来到桥上看落日,顺便买两块蛋烘糕分着吃。小桥单车,老人爽朗的嗓音夹杂着小孙女咿咿呀呀的哭闹声,吟诵着蜀地家喻户晓的民谣,还有诗圣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我的启蒙“教科书”便是从那时开始的,斜桥碧水、对联牌匾、落日游人、川音歌谣。外婆就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时的她满头青丝,鱼尾纹也未爬上神采飞扬的双眼,50岁的人比年轻人还有精神。最令人叹服的是她巨大的诗词储备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长恨歌》……浣花溪畔知花浣,诗圣堂边学圣诗,这就是我童年的写照。夕阳伴着诗歌,激发了我对诗歌的热情,使我的语文学习之路走得更远。
那些年的落日之美,现在仍无法形容,只觉得温暖得如沐朝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有这样一段描述:“阳光像果汁一样淋下来,将一切都染成橙红色……”这让我立刻想到外婆吟唱着唐诗带我走过斜桥的一幕幕剪影。
如今,外婆老了。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笼蓉城。许久没看见她爽朗的笑容了。多想陪您再看一次落日,再去一次杜甫草堂!外婆,您可安好?
教师点评
回忆童年,有夕阳下的外婆,斜桥边的吟诵。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绵绵的亲情厚爱交织在一起,文章大气却不沉重,灵动又不浮浅。小作者很有诗词功底,字里行间文采斐然,流畅自如,读来朗朗上口。
然而。这一切全凝结于“陪你看落日”的画面中。综观全文,唯缺少对画面全面细致的刻画,不免令人遗憾。
(吴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