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开
“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词。审题时只有抓住题眼,才能明确写作的重点。词语式题目审题时,不仅要理解该词的字面意思,还要认真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分析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父辈”,就是写与父亲同一个辈分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是代表一批人。短语式题目审题时,审读题眼尤为重要,一定要重视题目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如“诗意地栖居”,题眼是“诗意地”,其隐含的信息是,生活本身不全是美好的、一帆风顺的,还有太多的不如意,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句子式题目审题时,要理清句子的结构关系,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有句话常挂嘴边”,审题时可先把文题分解为“有句话”和“常挂嘴边”两个部分,再分别加以思考:“有句话”是哪句话?是俗语,还是口头禅,抑或是名人名言?“常挂在嘴边”是谁的嘴边,是自己,还是他人?为什么要“常挂嘴边”?特别是句子中的“常”字和“挂”字,具有很强的暗示性,需要仔细揣摩,悟出“有句话”对自己或他人的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悟出那句“话”中蕴含的情感、理趣与思想。
二、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有些题目的含义丰富,具有比喻或象征意义,审题时,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坎”本义是指低洼不平的地方,这里喻指困难、挫折、灾难或心灵的创伤等;“必须跨过”又告诉我们,这里的“坎”是一道“关口”,是一级“台阶”,你“必须跨过”,跨过才能达到某个境界,实现某个目标,跨不过就面临失败。
又如“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语文,喻体是清泉。清泉清澈见底,甘甜可口,怡心悦目;语文能净化心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理解了其比喻义,找准了二者的相似点,再据此立意,才能切准题旨。
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题目比较具体,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题目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也有一些题目虚实兼备,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如“提篮春光看媽妈”,“春光”是很抽象的事物,审题时我们要将其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事物,如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美好的情感等等;回报母爱的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金钱物质层面,应侧重精神层面。
又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实指的话,“你”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虚指的话,“你”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这里可以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与某部文学名著的主人公握手,也可以写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如“走与停”,“走”是为了前进,为了接近目标;“停”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更好地前进,更快地接近目标。这就是“走”与“停”的辩证关系。由此联想开去,从生活中的“走”与“停”联系到人生中的“走”与“停”,人生不就是一次旅行吗?既然如此,走走停停,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人生如此,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注意事项
对词语或短语式题目,审题时,我们可以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一些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如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也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如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做饭、尝试滑冰、尝试自立、尝试举手发言、尝试克服困难、尝试宽容待人……通过添加一些词语,可使作文内容具体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