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伯伦的《孩子》看亲子关系

2017-11-07 14:55梁音
参花(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纪伯伦亲子关系孩子

摘要:《孩子》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非常著名的一首散文诗。作家在诗中勇敢地指出孩子借由父母而来,却不属于父母。这也成为纪伯伦的经典名句。本文基于诗文,分析探讨了纪伯伦此诗所体现的亲子观:父母爱孩子,却不可以控制孩子,父母之爱是“离开”的爱;生命是延续和传承,这一代孩子领受的美好之爱造就的是下一代美好的父母,生命本身就是爱。

关键词:纪伯伦 论孩子 亲子关系

《孩子》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Kahlil Gibran)散文诗集《先知》中最著名的一首诗。纪伯伦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12岁时,他随母亲前往美国,两年后回到祖国,进入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四年后返美,经历了他人生中的最低谷——三位亲人相继离世。1908年,他受资助前往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他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该诗集1923年在美国出版,1931年由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翻译成中文,译文如下:

《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与传统的赞美父母之爱的作品不同,纪伯伦在这首诗中对父母之爱进行了审慎的剖析和解读,诗文简洁而富有力量,直指亲子关系的本质,勇敢地指出孩子不属于父母,父母不可以控制孩子,父母之爱是一种逐渐“离开”的爱。

纪伯伦说,父母的孩子不属于父母!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里,孩子由母亲孕育而生,于是,孩子被认为是属于父母的,更有些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纪伯伦所表达的“孩子的所有者是‘生命不是‘父母”,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事实上,在很多文化里,一旦有不孕的情况发生时,父母们便会选择去求告神灵,祈求神灵能赐给他们一个孩子。这其中的潜台词实际上是父母不能掌控是否拥有孩子这件事,如果没有神灵的恩赐,父母是不能自己创造出一个孩子的。撇开这些信仰不谈,纪伯伦说,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孩子的所有者是“生命”不是“父母”。虽然孩子是经由父母结合而来到这个世界,但这只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路径,父母给予的是孩子的肉体,但却不能给予他们灵魂,灵魂是“生命”自己的创造。父母与孩子有血缘上的连接,却是两个彼此独立的灵魂。

纪伯伦的诗句对持有“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观念的父母是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一些有传宗接代思想的人眼里,孩子不但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担负着家族延续的重要使命,更是家族的私有财产。毋庸置疑,人是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安全感的重要支撑,但纪伯伦此处的“孩子不属于父母”更多是相对于传统中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统治而言。归属感和价值感应该是孩子经由切身体验而自我获得的,不是由控制和统治型的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从精神和意识角度上看,孩子与家长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平等的个体,这是纪伯伦这首诗里所体现的亲子观的一个基础。如此,父母还能爱孩子们吗?父母能怎么爱他们?

纪伯伦说,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孩子不属于父母,属于“生命”,孩子与父母在生命里仍有血脉相连,父母对孩子的爱正是起始于这种血脉之连。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千种万种,只是纪伯伦说:“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既然孩子也是独立、平等的个体,所以在纪伯伦的亲子观中,父母就不能将孩子视为自己可以随意创作、涂鸦的一个绘画本,而是需要被尊重的另一个人。思想、灵魂和人生规划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领地,纪伯伦提醒父母把这块领地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建设,不要把父母的思想强加给他们。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只关照他们的身体,其他方面就放手不管,而是说父母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成长,引导他们的人生规划,但却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给孩子。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一方面,从未想过将孩子视为一個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成人总是认为孩子是小的、无知的,需要由成人来为他们做出决定。所以,传统的亲子关系更多的是教育与被教育、指令与服从,甚至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少父母事事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父母自己的好恶成为判断孩子言行的标准,孩子没有独立生活、选择和思考的机会,孩子也感受不到被尊重、被信任。但纪伯伦说,父母可以努力去模仿孩子,却不能使孩子来像父母。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有效沟通后说,当他们蹲下来,耐心倾听孩子,才发现好多时候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而是孩子在启迪我们。尊重在爱之先,如果我们对孩子多一些尊重和信任,那么也许孩子们感受到的控制会更少、强迫会更少,他们的自我认知会更积极,他们思想、人生规划的领地建设将会更主动、建设得更美好。为人父母,需为之尽为之,不需为之莫为之。

纪伯伦说,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生命引弓射箭,箭要离开弓射往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与孩子既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又是彼此独立的两个个体;我们与孩子既有同在,也有分开。纪伯伦说,既然箭矢终究会迅速而遥远地射出去,那么弓就享受引满的弯曲吧。孩子终究会长大,要独立去面对生活,那么父母的职责就是在他们幼小之时既开始为他们未来能独立应对生活而储备知识、训练技能,做好准备。

在做准备方面,中国的父母非常尽职尽责,他们拼命工作,送孩子去更好的幼儿园,买更贵的学区房,报更多的兴趣班,孩子忙得像陀螺,父母累得像“骆驼”。人人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人都在努力,陀螺越转越快,“骆驼”越驮越重,无止境、无休止的攀比让父母越来越焦虑,让孩子越来越焦躁。焦虑的父母脸色越来越差,焦躁的孩子情绪越来越糟,亲子间的关联固着在成绩、考级上,双方都困扰在彼此的沟通中,没有愉悦,只有疲惫。但纪伯伦的意思不是这样,他说“让……弯曲成为喜乐吧!”喜乐生于平和,有付出却不计回报,有辛苦却不生抱怨,有竞争却不重攀比,有忧虑却不至焦躁。知识重要,技能也重要,平和的心更重要。人可以不富有,但不可以抑郁成疾。箭矢修饰得再漂亮,箭杆里填充着满满铅粉,终究这箭是射不远的。因此,纪伯伦提醒我们,一定要以一颗喜乐平和的心尽好我们做父母的职责。我们做了什么很重要,我们怎么做更重要,我们尽职的态度比我们提供的条件还要重要。

父母与孩子终将会分开,这不是纪伯伦的预言,而是一个事实。只是,纪伯伦说这种分开之旅是自孩子出生之时便启程了。孩子借着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但却与我们不是一体。母亲喜欢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可这块肉即便不长大成人也不可能始终留在母体,毕竟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体上的分开预备着精神的分开,从饿了、困了的哭声到咿呀学语,小家伙从开始就有着自己独立意识的表达。但他们在生活上还需要依赖父母,所以,从为他们提供食物、卧榻开始,父母渐渐习惯这种付出和给予,以至于也希望为他们提供思想和人生。看来,被依赖确实容易让人产生骄傲,就像父母于孩子。于是,纪伯伦提醒父母,可以荫庇孩子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他们需要自己用自己的思想、知识和技能担负起建设自己人生的责任。

父母与孩子终将会分开,在分开之前,在孩子还需要父母照顾的岁月中,父母从知识、技能等方面培育孩子,为他们将来独立走向社会精心准备着。同时,父母也要为将来接受孩子真正的独立做好精神准备。这一点于国内的很多父母来说,也是颇有挑战的,因为中国父母对子女的亲密要求是由低至高的。面对襁褓中的婴儿,即便他们需要父母的同在,但因为工作,父母会选择请祖父母代劳;面对面对咿呀学语的幼儿,即便他们也需要父母的同在,但因为工作,父母会选择请保姆代劳;面对初入学堂的学童,即便他们还是需要父母的同在,但因为工作,父母会选择请托管代劳。面对少年初长成的青春期孩子,他们紧锁的房门却激起父母亲密沟通的欲望,但结果往往是敲得开他们的门,却走不进他们的心。面对成家立业的成年子女,他们要分开独住,父母却是有千般理由万般不舍,希望能和子女朝夕同在,自己尽享天伦之乐。事实上,婴幼儿和童年时期才是孩子亲密需求最高的时期,也是紧密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则需要逐渐放手,让孩子一步一步走向独立,最终弓满箭发,孩子可以勇敢奔向他美好的未來。生命是延续和传承,这一代的孩子将是未来的父母,这一代孩子接受的来自父母的美好之爱,造就的是下一代美好的父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爱。

参考文献:

[1][黎巴嫩]纪伯伦.先知·沙与沫——纪伯伦诗文集[M].冰心,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梁音,女,硕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民俗文化、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纪伯伦亲子关系孩子
[黎巴嫩]纪伯伦《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纪伯伦买驴
在黎巴嫩感受纪伯伦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