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丽敏, 邓永敏, 李海莲, 李志芳, 王春妃, 高 静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 儿科; 2. 产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品管圈对门诊小儿留置针滴液不畅发生率的影响
褚丽敏1, 邓永敏1, 李海莲2, 李志芳1, 王春妃1, 高 静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 儿科; 2. 产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品管圈; 门诊; 留置针; 滴液不畅; 小儿护理
因小儿静脉细小,难以穿刺,易滑动,加之小儿有活泼好动等特点,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患儿恐惧心理,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2]。但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及静脉炎、脱管、液体渗漏等不良情况,或单纯性液体滴注不畅情况,造成留置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增高,若不及时发现原因并解决滴液不畅,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及患儿痛苦增加,使患儿家长满意度降低,增大医疗纠纷风险[3-4]。为降低门诊小儿留置针滴液不畅发生率,本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3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的200例门诊患儿纳入对照组(活动前),实施常规护理,其中男113例,女87例,年龄0.5~12岁,平均(4.3±1.2)岁。另选取2017年4—6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的200例门诊患儿纳入观察组(活动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其中男107例,女93例,年龄0.5~12岁,平均(4.1±1.7)岁。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小组成员由9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3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圈长,主要负责指导、监督整个品管圈活动,带教老师负责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活动进度。所有圈员均接受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培训,并参与实施每个步骤[5]。
1.2.2 确定主题: 召开圈员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由品管圈成员提出护理工作中需解决的问题,依据问题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等内容,对问题打分,确定本次研究活动主题为“降低门诊小儿留置针留置第2天起滴液不畅发生率”[6], 拟定计划,并书写计划甘特图。
1.2.3 目标与现状: 调查2017年1—3月儿科0.5~12岁采用留置针的患儿现状,分析静脉留置针滴液不畅相关原因,所有圈员共同参与分析,设定目标[7]。应用鱼骨图寻找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导致留置针滴液不畅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血管选择、选用留置针型号、留置针固定方式、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护理人员健康宣教、患儿配合程度等。
1.2.4 活动实施: ① 血管选择。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经验,选择双上肢相对粗直、弹性良好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 对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护师右手持留置针,于患儿血管正上方维持15~30°角进针,待见回血后将进针角度适当降低,继续送针2 mm, 后退针芯5 mm, 送留置针导管使在导管剩余1~2 mm情况下停止送管,后退出针芯,并以敷贴固定[8]。②留置针型号。选用BD公司生产的BD(Y型)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③固定方式。在完成送管并退出针芯后,用3M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粘贴固定。④ 封管方法。护师在封管时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式冲管行正压封管[9]。⑤ 健康宣教。加强患儿家长留置针知识宣教,告知家长在留置针期间患儿可正常进行看书等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睡眠期间保持正确姿势,在患儿穿刺肢体下方垫薄枕,抬高肢体过心脏; 留置针部位维持清洁干燥,穿脱衣时注意留置针; 向患儿家长发放留置针注意事项、正常维护的宣传手册[10]。⑥ 患儿配合程度。患儿因年龄较小,对陌生环境及治疗存在一定紧张、害怕、恐惧感,治疗配合度较低,易出现哭闹情况,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患儿感兴趣的动画片、讲述患儿感兴趣的故事、播放患儿感兴趣的歌曲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鼓励并安慰患儿,提高其治疗配合度。针对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缺陷因素引起的滴液不畅,需加强护理人员对小儿留置针内容的培训、引导,定期组织交流座谈会,对存在问题进行交流,并提出解决措施,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科内进行圈员考核,护理人员相互监督,增大检查力度,完善护理奖惩制度,规范留置针管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活动前后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滴液不畅发生率及圈员综合素质能力。① 留置针滴液不畅[11]: 将留置针输注滴数≥50滴/min作为滴液通畅,反之为留置针滴液不畅。② 圈员综合素质能力[12]: 采用自制的全成员能力评估表进行评价,包括品管圈认识(18分)、沟通与协调(34分)、面对问题(20分)、团队精神(30分)、积极性(28分)、思维拓展(34分)等内容。
观察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29.7±46.5) h, 长于对照组患儿留置时间(98.4±23.9)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发生留置针滴液不畅64例(32.0%), 观察组患儿发生留置针滴液不畅12例(6.0%), 观察组留置针滴液不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品管圈认识、沟通与协调、面对问题、团队精神、积极性、思维拓展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比较 分
与实施前比较, *P<0.05。
研究[13]显示,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适用于短时、单次给药,但不适用于腐蚀性药物。留置针的使用减轻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痛苦、打针恐惧感,缓解家长烦躁情绪,利于临床用药,适用于急危重患儿抢救用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和患儿疼痛,在临床应用广泛。
留置针使用第2天在未出现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脱管等现象时,单纯留置针滴液不畅情况发生风险较高,单独依靠反复冲管效果欠佳[14]。同时,因门诊人员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留置针滴液不畅可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开展,医疗纠纷发生风险较高。品管圈是指相同或相近、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相关人群自发性主动组成数人一圈的针对性活动团队,目的在于经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根据一定活动程序,合理利用科学统计工具、品管手法,良好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及文化等相关场所出现的问题,保证工作顺利实施,能有效改善医院管理工作各环节的医疗护理质量,提升医院形象[15]。
研究[16]表明,针对门诊小儿留置针情况实施品管圈活动优势在于: ① 能激发护理人员工作潜能,调动其工作热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风险,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产生的痛苦,提高患儿治疗配合度; ③ 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便于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门诊小儿留置针相对留置时间延长,滴液不畅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1] 曹建晖.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5): 157-158.
[2] 徐培, 刘安红, 马荣慧, 等. 品管圈在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22): 3119-3122.
[3] Regina Fink, Heather Gilmartin, Angela Richard.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management and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revention practices[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12, 40(8): 715-720.
[4] 邢喜梅. 浅谈如何预防及处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6): 858-859.
[5] 刘庭芳, 刘勇. 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3.
[6] 岳俊秋, 卢德霞, 付先秋, 等. 品管圈活动在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10): 1062-1066.
[7] 文艳, 黄利群, 聂艳芳, 等. 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15, 21(24): 148-150.
[8] Lovell M A, Mudaliar M Y, Klineberg P L.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omplications and differentes[J].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1, 29(4): 400-405.
[9] 熊菲峰, 李崎.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54(11): 77-80.
[10] Marcus G, Sara W, Bengt F. Worries and concerns experernced by nurse specialists during inter-hospital trsnspot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critical incident study[J].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2010, 26(1): 138-145.
[11] 蒋会, 徐颖. 应用品管圈降低重度腹泻病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的分析[J]. 中国中医学结合儿科学, 2015, 7(6): 543-545.
[12] 岑慧萍, 章晓军, 孙利洁. 品管圈活动在儿童留置针规范留置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5(6): 712-714.
[13] 高俊芳, 舒方方, 纪鑫, 等. 品管圈在降低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中的应用[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5, 38(6): 420-422.
[14] 郑晓燕, 张碧玉, 池玲珊. 品管圈对提高新进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23): 3456-3457.
[15] 张晓兰, 诸万莲.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15): 2446-2447.
[16] 周永芹. 品管圈在提高儿科轮科护士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2): 175-176.
R 473.72
A
1672-2353(2017)20-206-02
10.7619/jcmp.201720077
2017-07-25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70525)
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