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

2017-11-07 09:10胡静
中国西部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发展

文·图/本刊记者 胡静

开放合作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

文·图/本刊记者 胡静

9月14日,中国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主题为“开放合作:城市发展的下一站”。本次论坛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四川博览事务局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实务部门负责人1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共同撰写的《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17)》在论坛上正式发布,该报告对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关注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开放合作提升城市经济品质、开放合作促进城市社会融合、开放合作协同城市生态建设四个方面的问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负责人围绕“开放合作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主持人—王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政策专家

我们理解的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城市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在贸易、资源、人才等方面,而对于城市的建设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可持续地去应用竞争力。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单一存在的,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省内的、国内的,甚至国际的其他城市合作,只有最理想的分工合作,才能实现城市本源的诉求,提高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人类社会的分工,实现共同的繁荣和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人文空间

高黄根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物质空间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人文空间。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城市,就是消费型城市、服务型城市,资源型城市仅仅是给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而已。研究城市要研究人,研究人的吃、住、行,以及就业等等。研究城市的时候,除了关注社会、经济、生态,还要注重城市的文化、服务。

城市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而是一个区域中的城市。我们在研究城市的时候,一定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来研究。城市的发展一定要站在区域的角度去考虑,城市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也要站在区域的角度去研究,而不仅仅是看一两个指标。

对中国东、西部特色小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中国西部特色小镇的发展与东部不一样。比如,浙江的特色小镇大多是在一个工业区或一个产业区中划出一块区域进行产业升级、产业重组,从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城市区域。而西部的特色小镇,特别是四川的特色小镇,是以建制镇为单元发展起来的各具特色、各具魅力的小镇。比如,安仁镇、黄龙溪镇、洛带镇、柳江镇等都是以文化为特色打造出来的。

我们在考察欧洲的时候发现,德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个,而10万以下人口的城市占70%。德国以小城镇为主,但每个小城镇的特色都很突出。现在四川强调要走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小而美,特而优。比如,绵阳的石马镇是“电梯小镇”,就是以发展电梯为主。但是,要强调的是,小镇不能以大的工业化发展为主,不要房地产化。

深入系统内部,发展绿色创新经济

邓玲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发展战略。我国是最早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家之一,也是最坚决地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了十多年以后,我国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人类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文明的问题。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理念,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角度又不一样。要去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性问题,要珍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在做法上有很多方面承袭了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但又有所创新。比如,提出绿色发展,包括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更重要的是绿色增长。

我国在实施了四年生态文明战略后,进入下一步,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资源的概念,金山银山是财富的概念,我们要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绿色发展来增加财富。我们过去看待可持续发展或者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总是站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的外面,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进入系统内,对这些系统进行绿色化。这个改造是比较深刻的。

成都市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要把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产生一个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产生新的动能,创造新的绿色价值。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在未来十年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这些新的理念、技术、方法,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系统中,怎么形成一个新的资源配置和新的动能?我们提出发展绿色创新经济,就是要将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要素分解出来,在要素层面进行结合,改变其要素的绿色化程度、开放性程度,改变其结构、功能的绿色化程度,最后实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

杜受祜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它的外延包括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等。但是回到其本意,最初它的重点还是强调人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发展的危机、环境的危机、资源能源的危机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地球永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为了我们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本意就是强调资源和环境保护,强调资源的集约利用,强调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妥善处理。这同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绿色发展是高度吻合的。

绿色发展的城市应该具备两大特征:第一,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既具备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城市化模式特征,又超越于我们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那种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的城市化模式。第二,应该符合三型城市(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特征。

此外,绿色发展的城市还应该具备三大目标:第一,应该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增长点;第二,应该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支撑点;第三,应该成为对外招商引资的良好城市形象。

贫困是环境破坏的原因和结果。要解决环境问题,不和反贫困结合起来,不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现在,在四川城镇化建设和脱贫攻坚积极推进中,四川省委省政府提了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产业扶贫、生态移民、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等。一、产业扶贫。从发展规律来看,贫困地区往往与生态脆弱的地区、生态屏障区重合,一方面要解决其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避免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只有探索一条以生态产业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进行生态移民,与农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三、与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比如,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碳交易制度等等。在贫困地区,这些资源往往都是很丰富的,很多贫困地区都是水源涵养区,但过去它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绿水青山没有转化成金山银山。这些体制机制的建立,将把当地的资源转化成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

城市规模与城市密度

盛毅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中国西部的城市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城市规模。新型城镇化提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指它们之间发展关系的协调,不是简单否定城市规模的问题。我们现在城市规模总体上还是偏小。应该把人口相对集中到大城市,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来涵养生态。我们5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密度是50万以下城市的7-8倍。城市越大土地利用效率越高,积聚的要素越多,文化也越多元化。

对中国来讲,尤其是对西部地区来讲,大多是承接产业转移,从外部来推动的城市化。要承接产业转移,要吸引大公司大企业入驻,没有良好的配套条件是不行的。500强公司为什么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就是因为大城市里有良好的配套设施,有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在西部地区,尤其是现在进入产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更多的项目还是要进入大中城市,所以,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城市密度问题。大城市不是简单地把规模扩大,而是要把集聚度提高。现在很多城市人口密度比较低。很多西部城市人口密度只相当于东部城市的50%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就差得更远。西部地区尽管土地面积很大,但是能够承载人口、产业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如果能把人口相对积聚在这些区域,并将这些区域的容积率、开发度进一步提高,那么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一方面,进一步改善了空间结构,提高了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更多可持续发展空间。

第三,基于这种思考,成都市已经被定位国家级中心城市。但是,从四川城市结构来看,规模和密度结构不是很合理,我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比如,培养一些省域中心城市,会明显改善四川城市的规模结构,形成多个有发展后劲、有内在联系的城市群。

城市发展的最终定位是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杨春轩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

城市发展的最终定位是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无论是设计城市发展的规模还是产业,都不能离开这个宗旨。我们在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发展现代城市和处理好文化传承积淀的关系;二是开放合作的关系;三是亲与疏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增加人与大自然亲情回归的感觉,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座有深厚文化沉淀的城市,会呈现出非常好的人与自然的亲情。(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李薇)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生态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