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摘要:莫言的作品即根植于他在老家高密东北乡时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的记忆当中,表现出浓浓的地域文化风情。中国与韩国同属儒教文化圈,中韩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翻译,因此中韩文学翻译中民俗语言的翻译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关键词:翻译;民俗;语言; 莫言
中国与韩国同属儒教文化圈,中韩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翻译,因此中韩文学翻译中民俗语言的翻译也成为了一个难题。在本论文中笔者将以莫言作品的韩译版为研究对象,探究中韩翻译中民俗语言的翻译策略。
第2章 翻译案例分析
1作品名与人名的翻译
作品的名称就仿佛是人的眼睛,它会暗示文章的中心,概括文章的内容,并起到象征性的作用。不同的文化圈对作品名的命名截然不同,虽然中国与韩国同属一个文化圈,但在作品名的命名中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例如莫言的《蛙》,“蛙”与“娃”谐音,它暗喻着诸多的内涵,蕴含着作者的艺术造诣,表现出作者对生命及其价值的尊重,但翻译成韩语之后却会损失了这种内涵。韩译版中将《蛙》直译为《???》(“青蛙”),使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化为乌有。
除了作品名,人名也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莫言小说中的人名就极具特色,例如《蛙》中的“万足”,“陈鼻”,“李手”,“赵眼”等都是跟人的身体有关。中国读者读到这部分的时候会感觉生动有趣,但这些名字在翻译成韩语时通常使用音译法,例如“万足”译成“??”、“陈鼻”译成“??”、“李手”译成“???”、“赵眼”译成“???”却并不能使韩国人也产生共鸣,其文化色彩也被减弱。
2 政治因素的翻译
莫言作品大部分是以家乡高密东北乡为原型,1955年出生的他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连串社会事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作品中也必然含有诸多政治因素。
例文1: 你不要跟我调皮,蓝脸,我代表党,代表政府,代表西门屯的穷爷们儿,给你最后一个机会,再挽救你一次,希望你悬崖勒马,希望你迷途知返,回到我们的阵营里,我們原谅你的软弱,原谅你心甘情愿地给西门闹当奴才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也不会因为你跟迎春结了婚而改变你雇农的阶级成分。
译文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文基本是按原文的形式来翻译的,其结构自然而流畅,这是因为韩国语中注重文章的韵律与美观,对反复与排比手法使用颇多。将原文的形式直译之后,对译文的流畅性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可是却没有表达出当时人们的语言方式,无法凸显出当时百姓的政治思想观念。政治因素的韩译单纯地保留了原文的形式,而其形式中的政治内涵却遗失了。
3方言的翻译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家乡高密东北乡的方言,不仅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也使莫言的文学世界更加丰富,提高了整部作品的审美效果。
例文2: 回不去就在家里歇两天,母亲说,好久没听你拉呱了,今晚上你好好拉拉。
译文2: ? ?? ??? ? ?? ?? ??, ?. ???? ????. ??? ?? ?? ?????, ?? ??? ?? ???? ?? ??!
例文3: 一点也不假啊,我说,哥们儿,你可真能够忽悠啊!
译文3: ????. ?? ?? ?? ???? ??????
用意译法来解释方言,使作品中文化要素的异国色彩减小;用直译法来翻译方言,又需要加以解说。每位译者都有自己的翻译特色与翻译目的性,如果是为了单纯的情报交流,任何的翻译都是可行的,因为这种情况下译者的任务就是让韩国读者可以读懂莫言的作品。但如果译者的目的在于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那么在方言的翻译上,我们就要考虑更多的可能。
4俗语的翻译
每个国家经过漫长的历史,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中国就有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统称为俗语。俗语是通俗易懂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和底蕴。
例文4: 马智伯的话让我心头一凛,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任何事,只要开了头就要干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出了一半的圈,不能再回填。
译文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译法是典型的异化手法,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使目标语言读者切身体会到源语言国家的语言方式和生活习惯,但是这种翻译策略有一个前提:译者将原文直译的情况下不得影响译文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即译文读者在读到这段译文时,应上下文衔接流畅,不产生理解的误区。
例文5: 我要让这个罪恶累累的坏种,落个鸡飞蛋打的下次。
译文5: ?? ? ? ?? ?? ?? ?? ? ??? ???.
解释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利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但源语言国家独特的历史因素,地域因素等文化因素却会随之消失,有时甚至会产生对原文理解的偏差。
5 结论
文化的不同是源于文化要素的不同,上文中对莫言作品中的作品名,人名,政治因素,方言,俗语等各种翻译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译员为克服文化差异而不断努力,关键就在于各种文化要素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翻译。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中韩翻译中民俗语言的翻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中韩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 ??? ? ?, ???, 2015.
[2] ??,??? ??? 1, ??? ?, ??, 2012.
[3] 莫言,《蛙》,作家出版社,2012.
[4] 莫言,《生死疲劳》,作家出版社,2015.
[5] 许均. 《翻译理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6] 韩东吾. 《朝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4.
[7] 金永寿,全华民. 《汉朝朝汉翻译基础》.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8.
[8] 金日. 《中朝翻译基础》.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