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阳+易高明
摘 要:基层业余体校乃我国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使基层业余体校为国家输送更多优质后备竞技体育人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基层业余体校体育发展现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调研,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实际,基于其存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构想,该课题研究成果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基层业余体校 体育后备人才 培养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147—03
1 长阳县业余体校师资概况
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员工6名,其中校长1名,副校长2名,中级专职教练员5名,初级专职教练员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教练员占33.33%。聘请高级教练员1名,中级教练员1名。
2 长阳县业余体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2.1 领导重视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根本保证
历年来,省市县各级领导对长阳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长阳县举重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从10多年前,长阳县业余体校确立了以举重为重点项目,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精兵战略”的发展思路。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阳县业余体校迅速完成举重训练房的改造,少儿举重队组建工作。并积极寻求湖北三源水泥、三峡华翔集团等企业赞助,获得启动资金,及所需训练器材,相关训练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体校举重运动员主要是从各乡镇中小学生中选拔,按照“精兵战略”的相关实施计划,运动员需要在体校集中训练,集中食宿,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就近上學。长阳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决定县业余体校每年新招的运动员进入长阳县龙舟坪中学和长阳县实验小学两所最好的学校就读文化课。亲自出席少儿举重队教练员、运动员及其家长座谈会,县委县政府领导每年都要到湖北省举重队去看望长阳县输送的运动员训练。2013年长阳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体育争光奖励办法》。当长阳县输送的运动员在取得成绩时,县委县政府当即发出贺电。在运动员返乡时,召开座谈会奖励运动员,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为祖国建功,为家乡人民添彩。加强对这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宣传和报道。借助这些优秀运动员的名人效应,大力发展我县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这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阳县体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经费得到有效保障,训练场地等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提档升级。教练员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让长阳县举重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走向了良性循环。[1]
2.2 注重选材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环节
众所周知,要培养优秀的运动员,首先要把好“选材关”。10多年来,长阳县业余体校对举重选材方法进行不断的实践、改进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选材模式。每年的3月份或者4月份,长阳县业余体校选材小组由体校校长亲自带队,深入到全县11个乡镇中小学12岁左右的学生中进行初选。在初选阶段教练员主要观察学生的身体形态以及检测学生的一般运动素质,来判断学生的身体条件。初选阶段的任务是预选20-30名好苗子,并发放试训通知书。对特别优秀的苗子做好记录,并做好与其家长的沟通。试训阶段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进行。对通过初选阶段进入试训阶段的好苗子,经过为期15天的训练和考查,对其专项素质、心理素质等主要因素进一步评价预测。最后从试训的运动员当中挑选10人进行严格体检。与其家长的沟通之后再精选3至4人列为重点培养对象,集体商议后经体育主管部门同意,才可以同学生家长签订先试训一年的协议。试训一年不合格者及时退回原籍上学。入选运动员则进入长阳县最好的长阳县龙舟坪中学和长阳县实验小学就读。这样高标准、高起点的选拔运动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运动员选拔的淘汰率,保障了我们运动员较高的成才率。田涛就是经历这样的选材离开家乡,走上举重之路。2004年,田涛刚满10岁。
2.3 教练员敬业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核心力量
长阳县业余体校目前现有的2名举重教练员,是长阳县首批培养输送出去的,同时也是从湖北省优秀专业运动队退役下来的,具有多年的运动队训练经历。为现在举重训练奠定了教练员人才培养、运动员人才输送的坚实基础。我们举重队的两名教练员对举重事业有执着的热爱,用自己较高的专业素质去循序渐进的指导运动员训练。训练场上他们是教练员,科学严谨,从每一个基础动作开始教授,帮助运动员快速准确的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克服各种训练困难和心理压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训练场下他们是慈爱的父母和老师,运动员的生活起居他们悉心照料,运动员的伤病他们精心护理,运动员的学习他们狠抓落实不放松。他们对运动员的关爱胜过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正是教练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举重幼苗,让这些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进入省队,走向国家队。[1]
2.4 不断刷新的运动成绩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动力源泉
历届长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全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长阳县业余体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曾先后在国际、全国、全省体育赛事上获得金牌180多枚,其中田涛获得2014年仁川亚运会男子举重85公斤级金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85公斤级银牌。10多年来,长阳县业余体校向上一级训练组织共输送31名运动员(其中国家举重队2名,湖北省优秀运动队8名),长阳籍运动员近年来走出国门参加各类世界举重赛事已成常态。这些成绩的取得激励着长阳县正在训练的小运动员们吃苦耐劳、立志成才、自强不息、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热爱家乡。同时在乡镇中小学校选材时,也得到了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和认同。
2.5 人才跟踪服务是培养优秀体育拨尖人才的必要补充endprint
在长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从长阳县培养输送出去的运动员的跟踪服务工作。长阳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体育主管部门领导每年定期到省队看望慰问长阳籍运动员,同他们的教练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了解运动员们的思想动态和训练生活情况。体校的教练员每个月都要同各自输送出去的运动员进行电话、微信、QQ等以及面对面的交流,及时掌握运动员的各种情况,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在训练和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教他们如何与别人相处,缓解训练和比赛压力。同时也通过这些在国家队、省队训练的运动员带回先进的训练技术和方法。每逢重大国内比赛,体育主管部门领导带队赴现场观看他们的比赛,给他们予鼓励,同时也掌握国内举重项目发展的方向,加强了与上级教练员的交流,从而促进最基层的选材与训练[1]。
3 长阳县业余体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问题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相关经费,包括教练员工资,运动场地建设费用,运动器材维护费用,以及运动员参赛费用等一直以来都是由体育主管部门预算、审核之后报财政部门划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业余体校面临的经费问题越来越严峻,训练场地日渐老化,维护费用高昂,相关训练器材售价不断攀升。虽然体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经费本级财政预算,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按一定比例足额拨付,还有企业的赞助,但是依然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无法填补,经费问题的制约,严重阻碍体校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3.2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招生难问题
当今的业余体育训练,已经不再像上个世纪那样风光无限,体校不愁找不到生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体育健儿能站在奥运赛场奋勇拼搏,为国争光,扬眉吐气,使得青少年的爱国热情高涨。当时的业余体校还可以解决业余运动员的城市户口问题,这对于当时的农村家庭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然而,当代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青年人受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选择多元、多变,更加体现自我选择、个性化。这与过去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各地相继取消户口区别,让城乡居民享受平等,再加上高校招生不断扩大,就业制度不断完善,业余体校相对而言,是无任何吸引力的,并且学生的素质都在逐年下降。体校成才率不高,学训矛盾尖锐等是长期以来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重要原因,极大的阻碍了基层业余体育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
3.3 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
现代社会的人才衡量标准是体现个人的综合能力。基层业余体育训练选拔培养优秀的专门性体育竞技人才,但在现实中,只有处在金字塔顶尖的极少数的“金牌健儿”能够衣锦还乡,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无上荣耀与丰厚收入。大多数的运动员退役后同样要面临就业问题,同样进入到社会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工作和生活。当前基层业余体校的运动员掌握的技能较为单一,以竞技为主。突出的学训矛盾,使得运动员们文化知识水平低,这就成为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竞争的障碍。当运动员退役后自主择业时,因缺乏必要的职业竞争力,求职方向狭窄,可供选择范围小,企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虽然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但家庭独生子女居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家长们显然不会让自己的子女选择竞技体育这一条道路,这使得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局面更加不乐观。[2]
4 改善基层业余体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策略
4.1 转变思想观念,实现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格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体育、教育、财政等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逐步调动和吸引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积极参与到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实现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格局。即政府制定方针政策,发挥协调、监督的职能,体育、教育、财政等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在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下,制定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划,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投资与建设,组织训练与比赛,开展大众体育等,从而使当地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2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构建以学校体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长阳县体育和教育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大联合力度,推进体教结合,积极沟通协商并解决体教结合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长阳县中小学校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生源的基地,在不影响文化教育的前提下,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小学、初中阶段以培养体育兴趣为主,引导青少年发展体育特长,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基础性体育技能的训练,加强趣味性,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高中阶段应注重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选拔,要求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文化成绩达标的基础上,方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对于运动成绩突出,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推荐进入体育院校继续学习与训练。对于运动成绩特别突出的,可以选拔到优秀的专业运动队,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培养模式的构建,旨在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保证参加运动训练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为退役后融入社会提供可靠的保障。[3]
4.3 大力推进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校外体育俱乐部是學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补充。应借鉴欧洲体育俱乐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采取政府与民间组织协作的方式。政府负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和专业人才的加入,鼓励和支持各种民间体育俱乐部的创立与发展,帮助体育俱乐部打造专业的运动训练基地。
参考文献:endprint
[1]許卫东.长阳县文体局在2015年全省竞技体育精兵梯队建设暨冬训动员大会上的发言[EB/OL].http:// www.ycty.gov.cn/content-15202-879151-1.html.
[2]李卫东.十二五时期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保障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33-36.
[3]王泉海.新时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借鉴与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158-159.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Reserved Talents for Grassroots Amateur Sports Schools
—— A case study of the Changyang county amateur sports school
Liu Jinyang Yi Gaoming(Changyang County Amateur Sports School,Yichang Hubei 443500,China)
Abstract:The grassroots amateur sports schoo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alents of high level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For the grassroots amateur sports schools in the nations transportation more high-quality reserved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this topic research, by apply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expert interview and case stud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studies grassroots amateur sports 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and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based on its existing problem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its own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the subject research provides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our country athletics sports reserved talented persons raise.
Keywords:Grassroots amateur sports school Sports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search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