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华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吉安 343000)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罗家华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脑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以来,选取90例脑血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只使用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比较2周后,两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劲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劲动脉斑块面积明显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于脑血栓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的劲动脉斑块面积,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他汀类药物;脑血栓;临床疗效
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也是比较严重的脑部血管病变疾病,主要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临床上也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者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动脉主干,或者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的血管变厚,管腔狭窄闭塞,形成血栓,从而导致患者脑局部供血中断或减少,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就会出现软化坏死的情况,患者表现出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1-2]。脑血栓主要发病于中老年群体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脑血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究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脑血栓患者中的作用,特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脑血栓患者90例。所有患者参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经过MRI、CT等确诊检查,符合病理学、影像学以及临床表现。90例患者和家属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无法参与研究的患者,排除有药物过敏、恶性肿瘤、心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调查选取9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8例,女17例,患者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6.0±2.5)岁,病程2~9 h,平均病程(5.1±2.2)h。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5.0±2.7)岁,病程2~8 h,平均病程(5.2±2.1)h。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脑血栓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基础治疗,保持卧床休息,进行抗感染、降压、吸氧、强心等常规治疗。患者要同时服用营养神经相关药物,配备低盐饮食。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方式是口服,每天服用1次或者2次,每次75~100 mg,最好临睡前服用,疗程为14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服用他汀类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服用阿托伐他汀,方式是口服,每天服用1次,每次10 mg,或者服用普伐他汀钠,口服,每天1次,每次10 mg。连续服用14 d。
1.3 诊断指标 对两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级别,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没有意识障碍,偏瘫或者头痛的状况,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比治疗前降低了90%以上,患者的病残程度是零级。显效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好转,意识障碍,偏瘫或者头痛的状况有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比治疗前降低了46%~90%,患者的病残程度是1级到3级之间。有效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意识障碍,偏瘫或者头痛的状况有所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比治疗前降低了18%~45%。无效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比治疗前降低了18%以下。患者的总有效率是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劲动脉斑块面积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两组脑血栓患者的对比,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为93.33%,只服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劲动脉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劲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劲动脉斑块面积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的劲动脉斑块面积变化情况(±s)
P值0.725 0.01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5)1.9±0.2 1.6±0.5观察组(n=45)1.8±0.6 1.4±0.1 t值0.683 8.436
脑血栓主要是由患者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一般起病比较缓慢,常在患者安静休息或者睡眠时期发生。患者通常在睡眠前很少有先兆症状,但是早晨会出现失语或者偏瘫,患肢不能活动,说话含糊不清。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的意识障碍或者意识消除。轻度脑血栓患者主要症状是言语不清或者失语,感觉迟钝,一侧的肢体活动不灵活,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甚至死亡[3-4]。脑血栓病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严重,脑血栓的发病患者越来越多。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脑血栓的诱发因素有许多,比如患者酗酒嗜烟、受寒、情绪波动比较大、过度劳累、生活和饮食不规律、降压过度等。有八类人群是潜在的脑血栓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和高血脂症人群,有脑血栓家族病史的人群,血压偏高的中老年人群,感觉异常、经常性头晕头痛的人群,有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人群,有烟酒嗜好的人群,有短暂性脑缺血但是没有充分治疗的人群,血流动检查不正常、血液粘稠度比较高的中老年人群等。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复视、眩晕、面瘫、中枢性偏瘫等问题。患者的血小板被激活,从而会释放出血栓素,在患者体内形成固体的质块,质块在患者的动脉粥样的硬化和斑块上,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血栓的重要。患者及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胆固醇,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从而阻断患者细胞内,羟甲戊酸的代谢方式,降低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还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血管内皮的炎症问题,改善内皮的功能,使斑块能够稳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从而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保护,对血栓进行治疗[5-6]。临床上的他汀类药物比较多,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美伐他汀等都是天然化合物,阿托伐他汀、罗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等都是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其中阿托伐他汀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在基层医院中应用比较多。阿托伐他汀不仅耐受性比较好,而且价格比较便宜。但是他汀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造成肌肉疼痛,对患者的肾脏和肝脏有一定的影响。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大部分是一过性的,比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或者便秘。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中比较广泛,能够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并且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对稳定已形成的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的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只使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劲动脉斑块面积比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降低。有研究发现,引发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身体脂质代谢紊乱。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和抗炎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除了药物治疗,中老年人群要做好脑血栓的预防工作,要戒除烟酒,控制血脂和血糖,控制好自己的体质量,保持在正常的标准之内,要注意坚持服用降压的药物,稳定血压,坚持有氧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多食用清淡、富含膳食纤维以及能够降脂的食物。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有积极的作用。脑血栓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减少劲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92-1193.
[2] 秦本炅.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273-1274.
[3] 王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6):87,89.
[4] 李晓昶,杨改清,胥丽霞,等.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4(15):54.
[5] 张华雄.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8-10.
[6] 王萍.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5(24):17-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