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转型期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变革

2017-11-04 13:34宋英华
学习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变革

宋英华

摘要:在当今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学校管理也要应势发生变革,中小学教育管理应该改变传统的行政集权朝着民主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模式发展,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机构。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社会转型;中小学管理;变革

一.中小学教育管理变革的背景

80年代以来,教育振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社会转型剧烈进行,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经济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劳动密集型朝着智力密集型的方向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工业化还没有彻底完成之前,信息化不可阻挡的到来。从经济运行模式方面来看,经济的运行不再是以计划经济为主而是朝着市场调节的方向发展,转变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体制落后的弊端逐渐显现,行政管理、组织构建及模式方面都亟待变革,以适应社会的转型期。

二.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变革趋势

(1)从行政集权型向民主管理型转变

观察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还是主要以行政集权管理为主,学校的各项事宜还是由领导者决定的,中小学生职能接受命令式的管理,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学校应该发挥学生、家长及社区的积极作用,让他们民主决策。具体应该做到,第一,领导部门转变观念,以教育的公益性为主导,实现学校的最佳效能,在决策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第二,学校应该是服务者而不是行政管理者,建立完善的监督民主管理机制,学校的重要决策可以由学生代表会参加,让学生的言论能够被聆听。

(2)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

中小学的传统管理模式重视任务型管理和人事管理,管理是刚性的,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教育不可避免会受到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影响,必须要在管理方式及教与学的关系方面进行变革,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网络化的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校园网络管理系统也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是指运用新型的管理技术和手段,革新教育管理的组织形式,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从外控型管理向校本管理的转变

在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中,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等都有管理的权利,这样就限制了学校的自主权,每个学校的政策和安排千篇一律,培养人才的方案也缺乏新意,影响了教育的创新性和教育质量。中小学教育管理应该实现校本的管理模式,管理权力由学校自主掌握,让中小学成为管理的主体,结合自身的情况设立发展目标,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情况制定激励政策,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构建民主决策,发挥学校自主权的作用。

(4)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的构建的转变

下面研究学校的内部管理,传统的刚性管理已经不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应该朝着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方向发展,重视人文关怀,在科学化的管理期,学校素有标准化工厂之称,虽然呼吁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物质文化建设也往往更受重视,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化培养。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实现师生和谐共处,构建学校校风和传统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环境,让校园无形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提高校园的凝聚力,发展学校的特色。

(5)从科层组织向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转变

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出现信仰危機和拜金主义,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开始下滑,人性物化成为趋势,这就要求中小学教育管理要转变科层组织,实现学习型组织结构。科层组织强化了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矛盾,使得学校的工作程序和标准更加权威化,最终使学校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摆脱学校的奴隶式的发展模式,完善本土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不同管理理论综合起来的逐渐演变而来的,一所学校组织学习能力水平高低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也影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也是学校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在当代学校的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借鉴这一模式。为了改变科层化的管理运转模式,每个学校有责任构建自己的文化发展脉络,运用自身学校个性化的背景,实现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中小学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用争取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提高环境的适应性,构建创新型的学习模式。

三.结语

在社会转型期,中小学教育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应该被淘汰,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发展情况创建柔性的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校本管理模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化的发展,让学校的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型的校园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周 兴 生 . 新 课 改 校 长 办 学 思 想 与 课 程 领 导 [M] . 华 龄出版社, 9- 16.

[2] 叶澜. 21 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层教育改革 [J] . 中小学教育, 2005, ( 4) .

[3] 刘熙瑞. 现代管理学基础 [M]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1991.257- 260.

[4] 黄俊. 民主管理基调是完善校长负责制的新尝试—论 校 本 管 理 模 式 、 民 主 管 理 模 式 与 校 长 负 责 制 的 结 合[J] . 中小学学校管理, 2006, ( 5) : 31- 32.

[5] 黄 云 龙 . 学 校 管 理 人 本 原 理 论 [J] . 中 小 学 学 校 管 理 ,2006, ( 6) 9.

[6] 谈松华.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J] .中小学学校管理, 2005, ( 8) : 3.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变革
聚力铸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社会转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社会转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双城记》
经理人变革指南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