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坤 张智强
摘要:文章分析了部队装备管理的现状,论述了加强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加强装备管理信息化
建设应重点把握的五个方面问题,对提升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装甲装备;管理
1 装备管理现状分析
部队现行的管理模式是分级监督和阶段考评。在装备管理过程中完全依靠人员的自觉性来保证管理过程的正常进行,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和管理机制,因而容易出现缺管和失控现象;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现实的需要,各类新型装备陆续装备部队,但是部队在人才的储备上却远远未达到现实要求。现行的装备管理数据是部队相关人员根据装备动用情况的填写而收集到的,数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人为因素较大,使得所得到的数据往往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
2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正引领着世界新的军事变革,使武器装备呈现信息化的发展变化趋势。伊拉克战争以来,战争的形态已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使得信息化战争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同时,新的世界性军事变革正加紧信息化建设步伐,世界各国都在谋划自己的数字化部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部队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聯合作战样式。
2.2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装备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装备发展理念的革新,未来的武器装备发展呈现信息化趋势…。一是突出装备建设信息化。在武器装备的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武器装备中信息化集成程度,武器的信息化水平。二是突出装备体系信息化。未来战场环境中将更加注重装备整体的信息化串联和综合作战能力,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显著提升部队遂行军事任务的能力。三是突出保障体系信息化。先进的武器装备必将带来保障体系的复杂化,装备整体的信息化程度也将带来保障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只有发展与之配套的信息化保障体系,才能满足装备在未来战斗中对于装备保障的要求,促进战斗力的提升。
2.3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夺取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胜利的必然选择
联合作战将是未来作战的主要样式。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就是在战争进程中将战场情报的搜集、战场的指挥决策、信息的交互等过程实现信息化。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将充分体现作战样式中点、线、面、网等多维度覆盖和快速反应的特点,导致战争形态向高技术、全方位、全时域等发展的趋势。因此,只有加强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准确把握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确保管理质量;才能实现现代化条件下的高技术装备之间的协同作战,构建战场态势的可视化;才能充分发挥装备的整体战斗力,确保最终的胜利。
3 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把握的问题
3.1 树立先进管理理念
坚持科学管理理念。科学管理就是在装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科学组织、科学计划、科学协调、科学控制等过程,达到管理过程的最佳效益。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科学优化和高效管理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遵循客观实际,把握装备客观规律,统筹规划管理内容,又要突出信息的主导位置,通过信息的融合和交互,达到及时、准确掌握信息。要坚持完善管理机制,依托科学、严格的制度约束,使广大官兵端正思想,按照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要求自我,提升科学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3.2科学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一是积极实现各级网络的对接。使上下级之间的信息资源及时地实现更新和共享。二是实现过程的实时监控。根据建设和管理需要,将网络覆盖到部队相关位置和场所。实现装备动用的管理、远程控制、安全管理中的智能防范等过程控制。三是开发相关的系统管理软件。利用该软件,既能实现对数据的收集、整合,又能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首长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3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坚实、科学的领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科学管理机制就是在立足现有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合理、有效地管控方式,实现最佳的人机结合,保障物资配置的最佳化,很好地实现“由谁管”和“怎么管”的问题。在科学管理过程中,一要深化责任制。按照“定人、定装、定责、定奖”的总体要求,实行按级负责,按人设责,按装定责,形成自上而下、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以科学、合理的责任分工机制推进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二要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先进、科学的决策机制是管理信息化的根本保证。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融入先进的决策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为装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三要健全评价机制。健全的评价机制是装备管理效果的有效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目标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目标激励方式激活管理中的各个要素,也要按照“以用促训、以训促管”的思路完善各级评价机制,实现装备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动态评价。
3.4科学统筹装备管理
统筹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的关系。机械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因受当时科学技术等条件的约束,缺少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化的检测设备作为支撑,只能进行定性方面的管理,而现代条件下的信息化装备以先进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为支撑,既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时地对装备进行监控,又可以利用相关的智能检测手段采集相应的数据,使管理具体化、数据化、定量化。因此,需要统筹两者关系,在宏观上对装备管理定性规划的同时,又可以在微观上实现对装备技术状况进行定量的描述。
3.5加强装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管理需求,必须下大力抓好装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懂装备、懂技术、会操作、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是要结合“管、修、供、训”等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发展什么培养什么、培养什么精什么”的思路,分阶段、分层次培养人才;二是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与科研院所、军工厂等共建育人环境和机制,加快技术骨干和管理能手培养;三是要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人才。同时,建立优秀人才选留机制,以机制优化人才队伍,以机制保留业务骨干,进而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装备管理人才队伍,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单惠民.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军区部队装备科学管理[J].装备学术,2010(1):11-12.
[2]马光义,蒋伟.装甲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研究[J].西南装备,2010(8):24,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