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摘要:电梯轿厢安全关系着整个建筑电梯的使用情况,电梯轿厢的安全必须要引起重视,对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问题,我们要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从根本设计入手,对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问题我们配置防护装置,在电梯轿厢出现意外移动之前提前预警,电梯轿厢得到及时控制保护好每个乘客的安全。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逐步崛起的今天,电梯已然是最重要交通工具,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电梯安全也存在着一定隐患,电梯轿厢在开门的前提下会产生意外移动,进出电梯门的乘客稍不注意,会直接产生剪切性的惨案,会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我们要针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安全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最大程度的来保证乘坐电梯乘客与所搬运货物的安全,提高电梯使用质量,消除安全事故。
一、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含义
电梯轿厢产生的意外移动主要是开锁区域内且开门情况下出现的轿厢移动,不包括轿厢收到指令且不在装卸货物和上下乘客的过程中,电梯的轿厢因为驱动控制系统或者主机部分任何一个元件或者操作不当都会产生轿厢意外移动。而防止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含义即通过对电梯轿厢或者操作系统进行设置,通过整个电梯轿厢运行系统的优化和设计,最大程度上保证电梯轿厢的顺利运行,消除意外移动等安全隐患,保障乘客的安全。
二、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因素和特点
1、驱动主机:目前应用最多的通常是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曳引式驱动主机,电梯的正常运行就是通过曳引轮绳槽和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的。电梯长期运行后,可能出现曳引轮绳槽磨损、变形或者附着有油污,另外,还可能出现钢丝绳磨损绳径变小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
2、控制系统:电梯的起动、运行、制动、开关门等动作的执行都是依靠电气控制系统所发出的指令来完成的。而电气控制系统有可编程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电气元件组成,一旦控制程序出错致使控制电路失效或某一电气元件故障,都有可能造成系統发出错误指令,电梯误动作,造成开门溜车事故。
3、制动系统:制动器作为制动系统关键部件,其性能的的好坏对整个电梯系统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已发生的轿厢意外移动事故分析,因制动器故障和缺陷引起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制动器故障和缺陷常见的有:制动器制动力、顶杆螺栓、制动间隙调整不当、制动轮失圆、闸瓦磨损严重、部件老化、动作卡阻滞后等缺陷。另外,限速器和安全钳制动系统,当限速器和安全钳协调不当,也会产生轿厢滑行,且此时滑行过程中虽能报警但并不能阻止消除对乘客的损伤,若此时轿厢没有撞到缓冲器,则乘客有可能发生意外。所以,针对此类问题的存在,必须通过对电梯轿厢的设计,提出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方案,打造安全性的轿厢,提高使用质量。
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一)双向安全钳
属于作用于轿厢的一种类型,双向安全钳安装于轿厢上,下行动作部分作为普通的轿厢断绳情况下的安全钳使用,而上行部分则用于作为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二)夹绳器
夹绳器作用于电梯曳引钢丝绳上,有作用于轿厢侧的钢丝绳,主要适用于使用有齿轮主机且曳引比为1:1时带有导向轮的电梯,通常称之为正装,电梯上行时钢丝绳相对夹绳器由上而下运行,这种安装方式比较便于夹绳器的复位。夹绳器也有作用于对重侧的钢丝绳,主要适用于使用有齿轮主机且曳引比为2:1(或4:1)时的电梯,通常称之为倒装,电梯上行时钢丝绳相对夹绳器由下而上运行,这种安装方式夹绳器复位相对困难,但受限于主机侧的空间,属无奈之举。
(三)曳引轮制动器
曳引轮制动器直接作用于曳引轮(区别于一般的主机制动器),主要适用无齿轮曳引机,它即作为主机制动器使用,同时也兼作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四)对重安全钳
对重安全钳作用于对重,有别于底坑下有进人空间而不满足GB7588-2003中规定时设置的对重安全钳。
四、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方法
(一)在层门未被锁住且轿门未关闭的情况下
采用意外移动监控装置(失电)+双向限速器+双向夹绳器(拉索型)方式,可以满足“在层门未被锁住且轿门未关闭的情况下,由于轿厢安全运行所依赖的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何单一元件失效引起轿厢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这种以限速器作为监测真正意义上的意外移动距离,可以做到电磁铁失电动作(铁芯伸出),并不触发双向夹绳器动作,只有当轿厢的意外移动超过允许距离时,双向夹绳器才进行制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电梯轿厢进行制动的误动作,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
(二)在没有电梯正常运行时控制速度或减速、制停轿厢或保持停止状态的部件参与的情况下
意外移动监控装置装置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除非这些部件存在内部的冗余且自监测正常工作。在使用驱动主机制动器的情况下,自监测包括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的验证和(或)对制动力的验证。对于采用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验证和对制动力验证的,制动力自监测的周期不应大于15天;对于仅采用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验证的,则在定期维护保养时应检测制动力;对于仅采用对制动力验证的,则制动力自监测周期不应大于24小时。在使用正常运行时用于减速和停止的两个串联工作的电磁阀的情况下,自监测是指在空载轿厢静压下对每个电磁阀正确开启或闭合的独立验证。如果检测到失效,应关闭轿门和层门,并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对于自监测,应进行型式试验。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电梯结构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各种新的技术会不断出现、新结构形式的电梯超速的保护装置,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铁.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保护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5
[2]蔡剑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保护装置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5,07:227-229+242
[3]韩向青.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03:166+168
[4]佘昆,代清友.关于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系统检测电路的探讨[J].机电工程技术,2014,08:127-129+156
[5]邓君.基于CAN总线的电梯动态智能监测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