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昱健?
摘 要:暴力美学不仅在影视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动画这一分支中也得到了呈现。暴力美学并非一味表面上的暴力血腥,其更注重“内涵性”,动画中的暴力美学并非一味地应该受到批判和扭曲的解读,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合理的运用暴力美学对于动画有着一定的促进发展作用。以《大护法》为例,分析这部动画中的暴力美学的体现和应用,从艺术价值出发理性探讨其中形式表现和镜头含义,和对这部动画自主分级进行探讨,这对我国动画的形式和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动画;暴力美学;大护法;分级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00-02
一、暴力美学与动画
暴力美学这一概念最开始并不是严格的理论术语,而是从形式感出发的批评术语。主要对电影中的暴力场面进行形式感的发掘,暴力美学是实在存在的以诗意的画面、美学的方式、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暴力行为和人性暴力面的一种表现手法,暴力美学也包括在艺术领域、自然界和社会上的领域。有学者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类有建设和破坏的双重快感”的“双重”特性是暴力美学审美情感的存在理论依据。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暴力美学的探讨不再是简单的暴力表象,而更加注重内涵性,以暴力的画面批判现实中被忽略的方面,给受众带来人文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对于动画来说,在动画中运用暴力元素也成为了一种表现手法,这一方面在国外的动画作品中表现的十分丰富,像美国动画《Happy Tree Friends》中以可爱的卡通造型和童话的氛围承载着暴力和血腥画面的塑造,加拿大充满了隐喻镜头的女性题材的成人动画《帽子梦魇》,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豪剑生死斗》《杀戮都市》等,这些动画中都充斥着血腥暴力画面。但是动画作为一种相对于真人电影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艺术形式,其中暴力美学的画面处理更加优于真人电影,相对于真人电影直接的真实的暴力血腥画面,动画适度的拉开了受众与影片表达真实感的距离,这一点在受众心理上更加容易被接受。但是国内动画对于暴力元素的处理都相对内敛许多,因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分级制度,像以武侠元素为主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中的打斗场面,包括早期《黑猫警长》中老鼠耳朵被打下来鲜血直流的画面,以及《熊出没》《喜羊羊》低龄动画中的一些暴力情节等,这些直接的暴力画面在给低龄儿童观看时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也在实际中出现了一些少年儿童因为模仿动画中的暴力行为而产生了严重后果的例子,这也是国内一直以来关于动画中的暴力与青少年之间关系的争论存在的原因。近两年来随着国内的动画种类逐渐多元化,出现了《大护法》这样一部成人向的动画电影,片方自主分级为PG-13,以水墨画风、暴力美学为主题,独特的风格和世界观被很多人评论为反乌托邦的电影,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大护法》等,这可以说是随《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之后我国动画又一部有着开创意义的动画电影。
二、暴力美学在《大护法》中的形式表现
《大护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以大护法寻找太子为起因,在花生人镇遭受的一系列事件为故事,影片惯用了导演不思凡的风格,并且在这部看起来奇异新鲜的世界里通过简单而合理的逻辑,讲述了我们最熟悉的“人”,导演在创作初衷就表达了理念“尝试用最简单的形式,讨论最复杂的人性。”事实证明,这样不一般的贯穿着暴力美学元素动画作品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一)暴力氛围的营造
首先,在画面上的营造。在这部影片中人物设计简明,形象怪诞,花生人简明的形象设计呆滞的五官表情更是透露出诡异感,画面风格色彩明快,采用了中国水墨画风元素,场景上主要分为山林风光、花生小镇和地下隧道三大部分。影片在开篇大护法面对花生人袭击者进行反击时就出现了整个影片出现最多的暴力元素“爆头”,对于花生人脑袋被打掉的画面进行了直接的画面描写,之后还包括花生人肢体被打散掉落在地上的画面,但是相对的这部影片对于血液进行了隐晦的处理,以绿色和蓝色来表示血液的颜色,之后的暴力画面还包括处决花生人时枪击头部的直接描画。其中花生人通过细长的舌头进行吸取营养和接吻的画面也让人印象深刻。之后随着剧情的发展,对于花生人的诞生起源进行探索时,在地下隐蔽的山洞中画面直接描绘了畸形的胚胎,失败的半成品,散落的花生人尸体碎块等。在庖卯自取心脏,反派杀手的死亡,这些直接蕴含着暴力血腥元素的画面在国内其他的动画影片中很少有类似的出现,简单直接对暴力画面的刻画是动画中暴力元素得以体现的表现形式,使得受众上受到的感官冲击更为直接,从视觉上来讲直接的暴力画面超出了观众的心理预期,残酷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而动画的非真实人类特性又使得观众在心理上有能力更加接受,有进一步思考暴力表面之下的空间。
其次,在音效上的营造。影片中声音是渲染情绪和氛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具有暴力元素的一些隐喻的画面中声音负责呈递了暴力的发展,甚至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大护法》这部影片在呈现去猎杀感染的花生人的剧情时,音效营造了极其紧张的氛围,影片中的枪杀音效也是在听觉上给暴力元素的画面起到了深度的补充作用。并且这部影片的同名印象曲在歌词中也传达出该片想表达的暴力美学态度。
(二)暴力动作的处理
动画中的情节设置一般都存在着善恶两种人物形象,通過这二者的矛盾冲突和动作场面来使得情节更加有感染力有说服性,这种设计满足了人类本性中的暴力需求。动画作为影视艺术的分支,运用镜头表现和剪接可以强化激烈的暴力动作。这部影片中就充斥着爆头,枪战和肉搏等暴力动作,相对于其他一些将暴力动作进行变形和暗示的常用动画处理方法,这部影片更多是残酷的将暴力过程进行真实的表现,全片大护法与花生人的枪战占了一定的比重,枪战动作流畅,节奏明快。在庖卯被腰斩和自取心脏的动作刻画中稍作了隐蔽的暗示处理,并未直接特写,而花生人似人非人的外表与蓝绿色的血液也简化了暴力动作的冲击感,这一方面是影片暴力动作设计的结果,也反映了动画处理暴力动作的优越性。虽然全片设计的暴力动作较多,但是在镜头的表现和剪接上处理的节奏紧凑,在视觉上加强了暴力动作的冲击感。endprint
(三)暴力下的内涵
所谓暴力美学,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暴力的快感,更多的应该是通过暴力传达深层次的内涵,引发人的自主思考,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大护法》”这样的影评出现,这部影片就企图通过暴力美学讲述人性,传达“守护”“希望”“寻找自我”的观念,片中与暴力分不开的三类人,其一,花生人群体,承载着最多的恐惧和暴力,他们更多是逃避和顺从,做着无力的祷告;其二,大护法这个角色性格带着暴力却不“恶”,身处黑暗但不逃避主动抗争;其三,以吉安大老爷为代表的人类,他们身上承载的欲望催生出的人性的暴力,以及片中的小姜、太子、等这些人物在暴力中也承载了自身意义。所以这部影片把艺术手法贯穿进暴力之中,批判现实中被受众忽略的方面,展示成人世界的哲理。
三、自分级的启示
动画可以承载暴力美学元素,然而相应的传达暴力就会考虑到受众,在我国并没有分级制度的存在,这样的环境下动画的受众必然就会以低龄儿童为主,而低龄儿童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都尚未成熟,在接收暴力的传达必然不会像成年人会有自主的思考,探寻动画中的深层美学意义和内涵,这也就造成了心理调节结构不完善的青少年发生错位,也就是现在国内经常会争议的动画中的暴力与低龄儿童的相互关联。然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动画作为可以承载暴力美学的影视图像是具备一定的美学意义的,暴力融入正义和理想中是电影艺术本身的一部分也是无法分割的,就在于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在适当的范围内,防止暴力画面对青少年产生损害。这一点上,《大护法》做出了先驱性的尝试。
《大护法》这部动画电影不仅是因为“暴力美学”和原创性而让受众得到关注,而重要的是在暴力元素下其自主分级的探索性,在此之前,但凡提到国产动画中的暴力都是对低龄儿童有害的,都是应该尽量减少删除这类的暴力画面,这其实都是潜意识中对于我国国产动画就应该是以低龄儿童受众为主的思维的定性,而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就明确将自己定位于成人动画,并且自主打上PG-13的分级标签,这在我国之前的动画电影中是不存在的,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对动画行业的偏见做出一个改变,也就是动画不全是给小孩子看的,这是一种探索,也必然会流失很大一部分的票房,而且对于动画的偏见依然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才能得以纠正,但是《大护法》的这种探索仍然对动画这个行业有着一定意义,是一种尝试性的突破。
四、总 结
动画的暴力美学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暴力构建了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语言的独特审美形式,通过独特的而强烈的视听快感满足了大众想要宣泄的审美欲望,动画中的暴力美学来源于客观世界,也更能深化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动画作为一种图像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于其中承载的暴力美学元素不应该一味的排斥。但是相应的动画中的暴力元素对于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群体确实会造成消极的影响,也应当正确认识动画中暴力元素对低龄儿童的不适宜性,另外,也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有些动画作品为了暴力而暴力,忽略了内容思想上的深度而十分空洞,这些都取决于社会和创作者的意识。对于动画中血腥暴力的画面并不是追求新奇刺激的精神内核,而是对于一部作品的深层含义的解读,这应该在暴力中植入正确的信念价值观,这样在充满暴力美学的动画中就能吸引正确的受众人群,也能积极地促进我国动画的多元化发展,也就是说,作为动画创作者和出于社会的责任感动画中的暴力美学表现需要有道德性、文化性和历史责任感作为内在的依托。
参考文献:
[1] 杨光.试论当代动画艺术创作中的暴力趣味[D].江南大學,2011.
[2] 任小飞.影视动画中暴力美学的表现与分析——以《Happy Tree Friends》为例[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26-28.
[3] 刘海年,刘晓兰.论动画的“暴力美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100-101.
[4] 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J].电影评介,2007(10):43-44.
[责任编辑:传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