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背景下信阳中隆红枫自行车绿道建设研究

2017-11-04 17:40黄玉上罗晴田朋朋王鹏飞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黄玉上++罗晴++田朋朋++王鹏飞

摘要:阐述了自行车绿道基本概念及绿道建设对乡村旅游的作用,通过对信阳中隆红枫自行车公园进行现状调研,参与自行车绿道规划设计,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以期为当下美丽乡村的自行车绿道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自行车绿道;乡村旅游;信阳中隆自行车公园

中图分类号:S73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10.024

Study of the Green Road of the Hongfeng Maple in Xinyang i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Tourism

HUANG Yushang, LUO Qing, TIAN Pengpeng, WANG Pengfei

(College of Forestr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explain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greenway for bicycl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ng red maple bicycle park in Xinyang,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bicycle gree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result found that it existed many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bicycle greenway in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 bicycle greenway; rural tourism; Xinyangzhonglong bicycle park

近年来,信阳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宜居城市”,在河南省政府提出旅游立省的概念下,信阳市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所辖各县镇都在努力学习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经验,为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利用地方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信阳地区有着丰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水质量、空气质量均位居河南省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市。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对农村自然景观和环境进行科学保护,还能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构建健全的乡村文化体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水平。

1 乡村旅游与自行车绿道

1.1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依托于乡村地域和生态环境,集乡村生产形态、生活习俗、乡村聚落、乡村文化等特点于一身的休闲度假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乡村自然资源为根本,以村民为经营主体的旅游产品经营活动[1]。19世纪中期,欧洲最早出现乡村旅游,其成熟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则刚刚初具规模,正在步入转型期。

1.2 自行车绿道

绿道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在欧美国家发展相当成熟。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绿道的含义持有不同的看法。最著名的还是美国查尔斯在《美国绿道》中的观点:绿道是指沿着河岸、河谷、山脉等自然廊道建设或者沿着由铁路改造而成的游憩娱乐型通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绿地景观[2]。而自行车绿道就是在原有绿道的基础上,主要以自行车骑行为目的,以彩色水泥铺装路面,并辅以错车空间的道路景观系统。在乡村建设中,自行车绿道要注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综合考虑其线性空间如水网、村网、路网等,使城市与农村、乡村与乡村之间可持续发展[3]。

2 自行车绿道建设对乡村旅游的作用

2.1 转变人们休闲游憩方式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乡村,逃离城市,亲近大自然,去追求康体健身游和乡村度假游。而此时乡村自行车绿道串联起城市与农村,让城市居民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在自行车绿道里休闲健身,骑行锻炼。

2.2 带动偏远地区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自行车绿道将景点、村落、农田等合理地连接在一起,营造出很多的休憩空间,美化了乡村自然环境,优化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与村之间交通系统,让许多偏远村落不再封闭,缩短了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当地村民的就业提供了许多机会,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带动了偏远乡村旅游发展。

2.3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乡村旅游也红红火火。由于乡村景观最吸引人的是原始的生态农业环境,所以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最根本的是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原始的生活、生产方式[4]。而自行车绿道就像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一样,连接着乡村各斑块,并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

2.4 营造乡村特色景观

美丽乡村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保持农村原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不是简单的绿化行动。用最少的投资能保持乡村景观的完整、真实和具有特色,是规划者所追求的[5]。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运用科学规划理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自行车绿道网络,发挥绿道生态、文化、教育、游憩功能,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场所,同时也营造了真实而富有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

3 信阳中隆红枫自行车公园绿道建设

3.1 信阳中隆自行车绿道建设概况

在信阳中隆红枫自行车绿道建设中,绿道宽度4 m,总长5 111 m,沿线布置服务点8个(图1),串聯整个公园的旅游资源,自行车绿道像纽带一样组织公园景观结构布局,打造“一心,一轴,四组团”,即一心是游览服务核心,一轴是观光游览产业发展轴线,四组团是红枫栽植组团、松林氧吧体验组团、休闲娱乐体验组团和特色植物栽植组团(图2)。在自行车绿道规划设计中出于实用考虑,每隔一段会设置自行车道缓冲区,方便游客中途下车调整、休息以及会车需要。自行车绿道使游客在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各具特色的美景,满足现在都市人民对休闲观光旅游高品质的要求,同时满足生态旅游、环境整治、护林防火及生产、生态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endprint

3.2 信阳中隆自行车绿道建设对乡村旅游的作用

3.2.1 建设和完善乡村旅游道路 信阳中隆绿道建设主要以自行车骑行为主,规划设计的核心是绿道的选线和乡村旅游道路建设。自行车绿道的规划建设使得白马村道路设施有了质的改变,方便村民生活、生产。宽度为4 m的自行车绿道连接整个园区,道路主要是彩色水泥路面,同时配以生态透水砖。在临近水库边界时,规划木栈道路面,增加亲切感,同时也为游客较近距离地亲近水面提供方便,提升了园区的趣味性。自行车绿道的规划建设方便了当地村民出行,带动了村庄经济的发展,也为游客观光游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3.2.2 展示乡村特色自然景观 人们通过在自行车绿道进行骑行,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能够欣赏沿线美好的乡村景观。骑行在绿道中,游客可以感受千亩红枫林的超强视觉冲击,可以体验信阳独特的毛尖文化,亲自采茶、炒茶,体会农家风光。在劳累之际,可以慢下脚步坐在木栈道或者湖边小木屋旁,静静地观赏山与水的唯美画卷。自行车绿道的建设能让游客较方便地体验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

3.2.3 推广普及生态旅游理念 低碳、生态、健康是信阳自行车绿道建设的宗旨。人们骑行或者行走在绿道中,能切身体会到开发和建造过程中园区对当地原有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尊重,绿道的建设较好地保留了当地乡土乡情和民俗文化[6]。通过先进的规划理念和环保路面材料,自行车绿道能够倡导绿色出行、生态旅游,并能让游客在游玩之余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3.3 信阳中隆自行车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自行车绿道特色不鲜明,缺少连接和过渡 绿道连接红枫栽植组团、松林氧吧体验组团、休闲娱乐体验组团和特色植物栽植组团。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各个组团主题不够鲜明,组团内各项目宣传力度不够,各组团缺乏有效的衔接与过渡。如“红枫栽植组团”植物生长缓慢,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娱乐休闲组团展现农村特色较少,自行车道路与村庄原有道路缺乏互动,游客无法较直观地感受乡村特色景观。同时园区缺乏对乡土民俗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大量浪费[7]。自行车绿道和村庄主要道路、乡间小路较生硬地连接,没有合理的过渡,破坏了自行车绿道的完整性[8]。

3.3.2 原有村民参与度不高 自行车绿道在信阳地区普及程度较差,村民接收新鲜事物能力不强,对绿道的好处和优点认识不到位。在园区,只有少量村民利用园区游客资源进行相关经营活动,但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定,村民经营活动经常和园区正常管理存在冲突[9]。

3.3.3 园区景观节点严重不足,缺乏配套设施 在规划设计上,在园区的详细设计上景观节点表现不充分。在自行车绿道上布置有导视牌和服务点,但人性化设施配置不够完善。如在园区入口距离5 km的范围内只布置有2处导视牌,给游客的游览造成了不便。在骑行过程中,自行车换乘点较少,游客满意度较差。综上所述,园区管理服务设施有待改善。

3.3.4 宣传力度不大,缺乏包装经营 信阳中隆自行车绿道自建设以来,朱堂乡当地游客居多,影响力不够,尚未形成规模。比如外地游客自驾或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到达信阳市区后,不能很好地通过旅游指示到达目的地。由于自行车绿道处于乡村偏远地区,迫切需要科学的旅游策划,引导城市居民来到农村,方便游客观光休闲和康体健身[10]。

3.4 信阳中隆自行车绿道发展对策

3.4.1 极力表现自行车绿道特色,做好过渡和连接 红枫栽植组团不能仅限于苗木的输送,在红枫生长旺盛季节,要通过网络、微信等宣传,吸引游客前来拍照等,同时在观红叶之余能到园区垂钓采摘,吃农家饭,并能让孩子体验农事活动。在松林氧吧组团中,当地自古以来马尾松生长茂盛,故称为大松林,园区可以保留枝干茂密的松树,在游客来休闲观光之际能让他们回忆起童年快乐时光,留住乡愁;同时保留的松树能增强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城里的孩子真正触摸到树,知道植物也是有生命的[11]。在休闲娱乐体验组团,可以建设具有当地民居特色的小木屋,在茶园中设置拍摄墙,在水库边布置木栈道和水车,让游客真正能参与到园区活动中,这样才能留住客源,提高经济效益。在特色植物栽植组团中,植物配置上应保证四季有花,同时科学地与自行车道相结合,在道路两旁布置一些速生花草,提高道路两旁的景观特色。

针对过渡、衔接的不足,园区应提高各组团的自身优势,强调主题优势,合理优化景观布局,在交汇处布置指示牌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同时布置一些必需的设施,如公厕、医疗点、各区域介绍牌等,并要加强各组团的联系,利于统一管理[12]。

3.4.2 调动村民经营乡村的积极性 建造乡村绿道是为了发展農村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长远看是为了改善和提升乡村村容村貌,营造乡村特色人文景观[13]。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企业、政府等不能忽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应积极寻求和村民合作共赢,因为村民土生土长在这里,对当地环境、风土人情甚是了解,与村民合作好了,绿道建设及相关项目会稳步推进,相反,则会停滞不前,发展受阻[14]。因此,应在政策上和相关实际行动上向村民倾斜,鼓励村民参与和绿道相关的活动,比如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需要人员管理果园、后期维护,这时应首先考虑当地村民,尽可能多地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还有企业承包了大量土地后,应鼓励村民参与,比如一亩地划拨一户村民,这一年的农事由村民负责,收获的庄稼、果实等企业统一收走;在绿道经过的地方,村民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积极展示村庄特有风土人情。作为政府应在媒体上大力宣传绿道知识,组织培训交流会,聘请专家为村民讲解发展绿道对村庄的益处,让村民能切身体会到发展绿道能实实在在提高收入,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绿道推动下的乡村旅游大潮中。

3.4.3 建立健全基础服务设施 基础服务设施包括服务点、绿道指示牌、医疗点、自行车停靠站等。自行车绿道服务设施材料选取上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例如建造服务点可以采用当地的木材,景观节点设计素材以当地民俗文化为灵感来源。建立建造一些专门的标识系统,如景点指示牌、植物介绍牌、道路里程牌等,不仅仅要满足功能需要,还要结合当地地域特色,能调动游客的积极性。从长远考虑,自行车绿道每隔1 km范围内应设置饮水点和维修站等设施,方便游客的需求。endprint

3.4.4 科学系统策划,提高知名度 加强对信阳中隆自行车绿道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整个园区人员素质,以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扶持绿道建设,通过媒体等介质重点宣传自行车绿道,吸引信阳地区乃至整个豫南地域的优质客源前来游玩健身[15]。

4 小 結

目前,乡村旅游模式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最终很多企业由于恶性竞争都被淘汰,而自行车绿道的建设却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自行车绿道连接了村庄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发挥生态、文化、休闲三大功能,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自行车绿道建设在信阳地区处于摸索阶段,很多规划理论、建设技术都借鉴了南方发达城市,但还要因地适宜,需要总结出一套适宜每个地域的绿道规划建设细则。因此,规划自行车绿道既要学习别人优秀的建设经验,又要结合实际,促进乡村全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崔丽萍. 浅谈乡村旅游运营机制的构建[J]. 新西部, 2007(18): 72.

[2]C E LITTLE.Greenways for America[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Ltd. , 1990.

[3]徐文辉.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2.

[4]危婷, 胡晓颜, 陈展川. 乡村旅游背景下海南省文昌八门湾绿道建设[J]. 福建林业科技, 2013(3): 209.

[5]胡剑双, 戴菲. 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 2010(12): 88-93.

[6]城市快速路绿地景观营建研究:以南京市纬一路为例[J]. 天津农业科学, 2015, 21(7): 159-164.

[7]罗亦殷, 唐丽. 东方村旅游式乡村植物景观设计[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 22(4): 143-145.

[8]徐文辉.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J]. 城市规划, 2010(6): 61.

[9]郭摇旗, 张五力. 江苏省农业生产性景观美学特色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5, 21(7): 165-167.

[10]高阳, 肖洁舒, 张莎, 等. 低碳生态视角下的绿道详细规划设计:以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段为例[J]. 规划师, 2011, 27(9): 51.

[11]廖茜.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贵州城镇景观的生态规划探讨[J]. 天津农业科学, 2014, 20(10): 115-118.

[12]赵海春, 王靛, 强维, 等. 国内外绿道研究进展评述及展望[J]. 规划师, 2016, 32(3): 136-137.

[13]薛永卿, 刘志芳, 薛枫. 城市绿道建设的新探索及思考:以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绿道建设为例[J]. 中国园林, 2013(9): 74.

[14]徐文辉. 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J]. 城市规划, 2010, 34(6): 60-63.

[15]宁志中, 王婷, 邱于皙, 等. 乡村绿道休闲产业系统规划实践:以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为例[J]. 规划师, 2017, 33(3): 93-94.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