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吸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自觉地去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讲解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之美,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自觉地去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做法。
一、深挖課文内涵,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初中语文教材是一本厚重的传统文化教育史,从神话传说到先贤伟人,从古代诗文到传奇小说,都承载着厚实的传统文化。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把学生带进教材,鼓励学生去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强烈的人文关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例如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无数的文人墨客,用灿若星辰的诗文,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会读会学,还要发掘出语文教材中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为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服务。
二、结合课文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在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都涉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如在教学沈从文的《端午日》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认识的端午节的来历、习俗,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以及每年的五月初五每个地方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不同习俗。在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拓展迁移中设计题目:“现在,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而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对这些问题你是怎样看的?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传统节日?”以此来引导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且懂得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利用语文活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综合实践部分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引导学生去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如学习了汉字专题,让学生了解我国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魅力,欣赏许多书法家的字,体会或成熟稳健或潇洒飘逸或粗犷豪放的书写风格,通过猜字谜,谈蕴藏在汉字中的文化来感受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瑰宝,以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围绕汉字设计题目:“有人说,在电脑时代汉字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的瓶颈,应该抛弃汉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明白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学好、用好它;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中学生应该光大灿烂的汉字文化,发挥汉字的重要作用。
四、阅读文学作品,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同时,也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渗透的良好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精神现象的总称,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些丰富的内容就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中学生除了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节选了一部分,如《三国演义》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教师可以在讲解这部分节选的内容时,进行一定的拓展补充,引导学生去读完。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定的文言文,古诗词,如《诗经》《史记》《论语》《资治通鉴》等。在阅读的同时摘抄好词佳句和写读后感,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并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语文教师应该以语文教材和课文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 张多凤.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J]. 作文成功之路,2017(23).
[2] 赵亮.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 都市家教月刊,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