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按需出版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规划

2017-11-04 21:00李文静高尽辉
科技传播 2017年20期
关键词:出版社

李文静+高尽辉

摘 要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如何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驱动出版业务的转型和发展,如何在支撑传统纸质出版的同時支撑多种数字出版方式,支撑按需出版的业务模式,为读者提供多种方式的阅读服务,已经成为众多出版社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知识关联和多媒介出版的内容管理系统为作者和编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易操作、可随需扩展的协同工作环境,使得内容资源可以更加有效的得到利用。本文结合作者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分析了实现按需出版的关键点,给出了实现的相关思路。

关键词 出版社;内容管理;协同编辑;按需出版;出版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7-0013-02

1 关注内容管理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出版业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所在。出版社迫切需要整合出版资源、优化内部业务流程、改进和加强管理、提高资源的复用度、提升面向读者的综合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就是数据,关注的就是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利用。而出版物及其相关的各部分内容本身不仅是一种数据,更是一种知识,它的组合就是一种知识内容产品,所以挖掘出内容的深层次价值,形成多种模式的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产品,是出版社转型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关键。因此内容管理必将为出版社的知识产品提供从原创,到编辑加工,到生产制作,到传输发布,再到阅读消费等一体化服务。

2 出版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除了一些大社和出版集团,我国的出版机构普遍缺少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能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战略的就更少了。很多出版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没有清晰的思路。总体来看,中国出版行业信息化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

问题。

2.1 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和重复利用

许多出版社虽然组建了内部局域网,也开通了网站,但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往往还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彼此相对独立,无法进行资源整合,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一些出版社已经开始在出版、财务、发行等业务部门应用系统,近年也多次升级,但由于多家供应商提供不同系统,部门间还是相对独立,整合难度较大。出版社内部系统无法连通,造成数据重复录入,不光提高了人力成本,也容易降低数据的准确性。

2.2 行业标准及内部标准不统一

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受到整个行业的影响,信息标准无法统一,使出版社无法有效整合数据,实现和分销渠道的双向沟通。这不仅阻碍了市场信息向上游出版单位传递,还造成目前的出版物盲目生产,导致严重的退货积压。

2.3 对数字出版支持能力弱

数字出版包括电子书、网络下载、手机阅读等多种形式,为了拓展数字出版的新领域,出版社需要更为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做支撑,但是,现在各出版社的信息化系统还比较落后,不能支撑新业务模式的发展。

3 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出版行业的协同能力、资源统筹复用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尤其是利用大数据处理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具体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3.1 建立统一的业务技术标准

规范出版行业或出版社内部业务、技术建设标准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业务协同、柔性化按需出版的前提,通过统一规划,构建统一的业务协同平台,打通各业务板块之间的信息通道,构建基于统一标准的信息管理与复用机制,打造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3.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

整合信息资源应首先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出版企业应结合业务战略,明确IT战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奠定基础。同时,出版社在建立自己的业务管理系统时要考虑到互联网商务发展的大趋势,逐步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和知识资源协同调度中心,为业务流程重构、业务模式创新、新型出版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3.3 关注以大数据内容资源为基础的多形态内容产品设计

出版社要以支撑柔性化的按需出版为业务导向,以提供多形态的内容产品为目标,建立内容产品提炼和复用机制,逐步形成内容资源从素材到内容到产品的知识链,打造适合读者多角度阅读学习的复合型内容产品,并建立相关自推送和发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读者需求,并依据内容资源进行个性化多形态的产品设计是重中之重。

4 面向按需出版内容管理系统的规划思路

为构建流程协同、内容复用出版社内容管理系统,需要将原来的业务流程各环节进行优化,并按照阶段划分到内容研发、协同编辑、内容增值服务、内容管理与产品生产发布等5个部分。

4.1 内容研发

内容研发的目标是将原本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聚集,形成统一资源内容,并为按需出版以及发布各类信息提供基础。从信息来源上分,数据采集包括3种方式:原有信息的采集、新业务数据采集、外部数字资源采集。从采集的方式上分,它包括:网络信息采集、人工信息采集、格式文档采集、远程信息录入、业务系统交换采集。

4.2 内容编辑

内容编辑系统为作者、编辑、多媒体制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者和编辑能够完成稿件的传递,在出版社内部实现编辑三审三校流程,完成编辑加工的书稿能够和排版输出无缝衔接。内容编辑系统在网上实现组稿、投稿、审稿、编辑、校稿、出版、阅读、检索等全方位的功能,从投稿到最终出版,都是协同在线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编辑内容与内容资源平台相关资源的匹配,可推送、参考和利用历史资源。内容产品的生产过程不用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省掉在计算机和人工之间的多次转换过程,并且可以解决各个环节间信息丢失的问题,使整个过程流程化、智能化,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4.3 内容增值服务

内容增值服务部分主要靠内容标注、自动聚类、关联分析等来完成。最基本的我们通常说的“标注”,在图书馆情报学领域也被称作“标引”。标引就是给每一份内容加上一些检索标识,如书名、作者、分类、主题词、摘要等等,以便今后能够根据标识信息,检索到这份内容。有了标注信息,平台就可以根据内容的相关性、使用过程的关联性、销售过程中与购买者的特征属性进行分析,形成内容知识相关信息,进而形成知识链,实现内容自动升值的过程。

4.4 内容管理

根据管理的内容种类和方式不同,平台将内容进行分区、分类的管理,为内容增值提炼、内容提取、内容产品的设计提供基础管理服务。

4.5 产品生产发布

产品生产发布主要实现产品发布前的产品定义、组合生产和发布工作。这里的产品可以是指纸质图书、电子书、多媒体等出版社编辑工作后形成的成果。产品生产发布过程主要包括产品定义、产品包装、产品审核、产品发布四项功能。产品定义用于实现产品的基本信息定义和产品的内容选择。产品包装用于实现产品的格式转换、打包。产品审核用于实现对产品的审核。产品发布用于实现产品的对外发布。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内容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出版内容的挖掘和重用,为出版社按需出版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出版业务模式的转变。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项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一种全新的机制,一种管理模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黄凯卿.我国出版业信息化建设综述[J].出版科学,2002,1(S1):74-81.

[2]盛娟.信息化建设促管理变革[N].出版商务周报,2011-4-18.

[3]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150-161.

[4]施高翔.简谈中小出版社仓库的信息化改造[J].出版发行研究,2011(4):45-46.

[5]冯明,唐宏,陈戈.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原理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版社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Thoreau and Walden
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教育培训中心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