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深海战略

2017-11-04 17:17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18期
关键词:陆地深海大国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尤其是深海的世纪。深海的重要,在于拓展了新的空间。16世纪,人类在平面上进入海洋,开拓的是陆上空间:“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是亚非拉的陆地资源,从矿产到奴隶的物质和人力资源,造就了世界经济几百年的繁荣。近一百年来,世界人口翻了两番,但是90%的人挤在10%的陆地上,深感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因此,人类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开拓新的空间,宏观地讲无非是两大方向:地外星球和地球深处。而向地球深部拓展,深海必属首选。

人类进入深海虽然还在起步阶段,其社会后果却已初见端倪,这就是海洋经济重心的下移。世界海洋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海底油气已经高居榜首,远远超越了渔业、运输和旅游,现在全球油、气总产量的1/3出自海底。新世纪头十年发现的油气田,40%来自水深超过400m的深海,20%在浅海,陆地已经退居第二位。除了能源,即便原来限于海面的传统产业(如海鱼捕撈),也在向深层拓展,发展了深水鱼类的捕捞技术。海底资源发现产生的政治后果,就是新一轮的海上权益之争。历来无人问津的荒岛,突然变成了国际争端的焦点。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从此根据一个小岛就可以将周围200海里范围划为专属经济区;有的国家据此申报的海域,比它本土的面积还大。

鉴于人类正加快走向深海,深海的战略形势将极大程度上左右未来的国际海洋政治格局。当前,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正从经济开发、军事竞争、规则塑造等方面加大对深海的关注与经营。中国是个海洋地理相对不利的国家,人口众多、海洋空间相对狭小、人均海洋资源十分匮乏,海洋实践与经验远远落后于传统的海洋强国。而且,时空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任何国家均难以延续或效仿马汉笔下以“贸易即势力范围扩张”和“控制海洋”为基础的二元海洋强国之路。此外,随着海洋政治议程的日益多元均衡,海洋强国的内涵也正在发生变迁,作为海洋大国,必须同时兼顾海洋控制、海洋发展与海洋治理三大议题,唯海权论、唯发展论、唯责任论都既不现实,也不可行。

近代史告诉我们,大国崛起都与其在海洋上的成功有关。无论是18世纪彼得大帝的改革,还是19世纪睦仁天皇的明治维新,都伴随着向海洋文明的转变,伴随着海上的开拓;而缺乏海洋视角的光绪“戊戌变法”归于失败,加快了大国的衰落。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看,华夏振兴还是要过“海洋关”。习近平强调,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已经列为国策,深海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军事应用空间广阔,战略价值极高,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期提出拓展深海、深空、极地、网络四大新空间,将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过程中关键技术的掌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16世纪海洋在平面上的开发,引发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转折,21世纪海洋在立体上的开发,很有可能会导致又一次的历史变化。从陆地进入海洋,又从海面深入海底,都是改变人类活动运行方式的历史转折,肯定要经历各种挫折和反复,从欧洲当年“地理大发现”历史看,这必然是个以世纪计算的长期过程。中国要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就必须进行范式、科技和制度三大创新,而深海恰恰是中国在国际海洋政治中推动创新、成就新型海洋强国的关键领域或舞台。中国在深海有海上交通线安全、资源、战略空间和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利益,深海经略攸关海洋强国的成败。本期“中国的深海战略”专题策划,我们约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从深海开发问题国际研究动向、区域开发法律责任、中国海洋科技发展中的潜力与挑战等角度展开讨论,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陆地深海大国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深海特“潜”队
陆地开来“宙斯盾”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