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浙大在校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网文将可认定为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 “重大网络传播”指作品被不少于2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以及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较大网络传播”是指作品被不少于1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其中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10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万。该《办法》推出后,引发广大师生和网友热议。
【述评】 微信10万+文章等同于C刊论文?当网络热闻与学术文章可以划等号的时候,势必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表示,该举措是“海纳百川”,开了国内高校先河,有巨大创新意义。也有网友则质疑。网络文章、作品能否保持学术的严肃性?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应飚表示,“该《办法》是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对优秀網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的探索尝试。”
在笔者看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言论愈发自由,言论自由的环境更能激发出人们的创作热情,我们应当重视有别于传统媒介的网络文化成果,为网络文化成果提供更多的鼓励。同时,重视网络文化成果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规范网络文化成果发表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国家核心媒体的两微一端平台,在主题、内容、倾向性方面都有着严格要求,不是随便一篇鸡汤文、网络热门博主力求赚眼球的文章就可以有机会等同于学术文章的。
同时,我们应当更加广泛地解读“10万+”的定义。“10万+”不仅是一个数字,更代表一种现象级的关注、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观点。从量变引发质变的道理来看,能够引发10万+的关注绝非易事,其文章在内容、形式上的亮点不言自明。而作为自媒体运营者,一篇严肃文章在自媒体平台能够斩获10万+的,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硬性指标。因此,浙大设置这样的评判标准有其合理性,并非彻底打破了学术的底线。
当然,在政策创新的同时,校方应当提防某些恶意刷流量、甚至不惜买粉丝刷关注度的行为作祟。不同于传统介质,网络媒体的自由度更高、平台更公开透明,势必存在为了刷流量而刷流量者。因此加强网络发文监督审核机制十分有必要,如果出现网络文化成果发表乱象而无法遏制的情形,那么这项措施注定是昙花一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