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童话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7-11-03 23:59吴雪瑛
学周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低年级策略

吴雪瑛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教师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好教学策略,自觉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阅读童话,演活童话,续编童话,呵护好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童话世界的美好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完成童话教学的真正教育意义。

关键词: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48

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儿童所喜聞乐见。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童话教学呢?我结合《一片树叶》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一、走进童话

《一片树叶》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以童话的形式说理,在浅显中见深刻,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明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无论对学生,还是大人,教育意义都很大:事情虽小,但是如果大家都原谅自己的罪行,后果就是非常糟糕的。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播放动漫课件,以生动活泼、饱含深情、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学生展示童话故事,注重画面的展示,让学生看见小黄牛栽下了一棵小椿树,每一个从小树旁经过的小动物都从小椿树上摘了一片树叶。第二天,小黄牛发现小椿树的叶子一片也不剩了。注重音乐的配合,可以更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使学生既见其形又闻其声。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情牵引感,以情激发想象,让学生初步走进美妙的童话世界。

二、阅读童话

低年级童话,语言优美、明快、活泼,富于音乐美,是最适合朗读的体裁之一。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语句优美,通俗易懂,学生很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决定从繁琐的课文分析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阅读去理解文本。

首先,我抛出一个问题:“小动物们喜欢小椿树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通过读文、讨论、交流,知道了小兔子、小猴子、小熊都喜爱小黄牛种的小椿树,他们欣赏、赞叹、欢呼,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并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他们都觉得“当然应该爱护小椿树”,也都认识到小椿树将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和进行小组谈论。我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尽量做到声情并茂,读出童话的情趣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并想象自己已经变成了这个角色来参加各小组的学习,他们进入了角色,开始自由的讨论,这样,就能获得阅读的个性体验,就能体会小动物的感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动物们以各种理由从小椿树上取下了一片树叶,尽管他们都说服自己绝对不采第二片叶子,甚至在采树叶时,也是“小心地”“仔细地”“摘下”“掐下”“捋下”,但是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摘的一片叶子也不剩了。通过自由阅读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较快地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学生明白了,小动物们爱护小树只停留在口头上、道理上,行动上不但不爱,反而损坏树,还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他们的认识和行动不统一,或者说只“爱”不“护”。

三、回归童话

学生能够在朗读之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可是感悟了之后就要回归课文,回归童话。课文对小动物的描写非常传神,尤其是对小动物的心理写得非常生动,使小动物的形象呼之欲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小动物的言行,体会小动物的心理,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小动物言行的语句,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小动物矛盾的心情。小椿树竟然一片叶子都不剩了,这是小黄牛未曾意料到的,更是其他摘取树叶的小动物不愿看到的。最后一个叹号,更是对故事中的“人物”,对读者发出警示:看,每个人只犯一点点小错,后果就是这样严重!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待读者去思考和想象,非常具有震撼力。

四、演活童话

表演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内化,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加深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并进行再创造。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对表演课文有很高的热情。我首先让学生做好表演的准备,在分配角色以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文中有关段落,以利于学生学习语言,进行再创造。可以把一个角色分配个某个同学,也可以把一个角色分配给一个小组,小组同学讨论应该如何演好这个角色,然后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出演分配的角色。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思想交汇、碰撞,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即使是不做演员的同学,也会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排练时,注意启发学生做创造性的表演,比如,小黄牛开始种树,后来见到小树时会说什么话?应该是什么样的表情?演小树的同学,应该细心揣摩小树前后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表演时注重实效,把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如何演好上,不要图热闹,防止嘻嘻哈哈走过场。可以先在小组中演,然后在全班演。最后要注重表演后的评价,表演不是最终目的,表演只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受到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对表演的评价不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好或者不好,要认真地进行评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防止要求过高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整体评价,也可以分角色评价:如小黄牛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应该怎么演?请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鉴于学生比较善于生动地表现反面角色,教师要想办法强化正面教育。这样的“游戏”让学生体验童话中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经过表演这一过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体会、感悟就更深刻了。

五、续编童话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今天,我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童话故事中大胆夸张的想象正符合启发学生想象的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而我在最后环节设置了续编童话:在小树叶掉光以后,小家伙们又来到这个地方……根据童话的内容,学生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构思新的故事情节,以童话的形式打开写作大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每个学生都有童话一样丰富的内心,教师只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好教学策略,便能呵护好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童话世界的美好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完成童话教学的真正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施雪梅.小学语文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探析[J].小作家选刊,2016(21).

[2] 曾扬明.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08(7).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低年级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