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雪夜,周遭异常寒冷
整个小镇
只有基督教堂
传来穷人们热烈的
歌声
不由自主的进去,带眼镜的神父
迎接着我:孩子,近前来吧
不管有怎样的挣扎和罪
因信靠,就会得安宁……
我已四十有七,他竟然叫我孩子
我已四十有七,竟然顺应了他的呼声
那个夜晚,一定有什么发生了改变
试想想,那么冷的冬夜
一群贫穷的人,他们却满是喜乐和至福
你不得不相信,有一种东西
从天上降临
步出教堂,雪依舊在下
我走在每天都要经历的街上
发现眼前的一切
已变得和以往
有些不同
刘波点评:毛子这些年的诗,都是在低沉的音调里回荡着浓郁的宗教感,这也是他身上所独有的气质,虽然他并不是一个教徒。在这首诗里,毛子直接去教堂感受那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他仅仅只是看到了一群穷人卑微的精神生活吗?表象上如此,但从更深层来看,他其实是在这样的气场里寻找自己的方向。“不管有怎样的挣扎和罪/因信靠,就会得安宁……”这是到教堂后,在那种宗教神秘氛围的影响和感召下,就自然拥有的一种切身感悟。它不需要诗人刻意去捕捉,他自然成为了神父眼中的“孩子”,那是因为虔诚,因为从灵魂上对一种关于信与善的认同。
不管诗人发出怎样的感叹,他走进教堂的细节,我们是不需要去深究的,他完成了一场精神洗礼的仪式,让世俗的生活从此变得不一样:走出教堂,雪依旧在下,路还是自己每天都要经过的路,但他经过宗教浸润后的身体感知不一样了,这才是信仰给人带来的改变。这首回忆之诗,诗人调动了他内心积累的爱意,将它们铺洒在了文字和宗教相遇的途中,这更是他仍然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见证。
创作谈: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山村度过的——大自然的野趣,淳朴而愚善的民风,桐油灯、犁铧和贫穷组成的乡土记忆,它们构成这个世界对我的最初教育。特别是艰辛劳作之后的村民,捧着一碗稀粥的幸福和满足,让我记忆犹新。许多年后,我奔波在人来人往的大街,突然想到这种“穷人的喜悦”,已被贪婪而膨胀的物欲所代替。
感谢那个寒冬之夜,遇到的那群人。让我看到了久违的“穷人的喜悦”。也让我在一首诗里,和爱与温暖相遇。这其实是一首没有任何难度的诗歌,我只是以口语的叙述,记录那个夜晚发生的事情。这种发生的场景是由“我”、“神父”、“一群喜乐的穷人”串联而成,他们在寒夜的底色中,渐渐泛起暖色和亮光,这种寒夜中的暖度,仿佛清晨一屉出笼的馒头让生活变得热气腾腾。我把这种在毫无诗意的生活中发现的诗意,称之为“生活之光”。
我有一本手工制作的留言簿,上面留下了许多诗人的手迹。其中诗人朵渔留下的是这样一句话:“毛子,爱这个世界!”我常在这句话前良久停留。他所说的爱,是不断地拉低自己,低到尘埃中的爱,一种参与到残缺世界的建设中的爱。怎样在缺乏诗意的生活中发现诗意,这是每个写作者面临的问题。不久前读《新约 雅歌》,一段赞美心爱人的诗句抓住我的心,他是这样唱的:“我的佳偶,我的良人,她的腰像堆麦子!”想想我们在对爱情和爱人的赞美中,动用了多少沉鱼落雁的华丽辞藻,但一句朴实的“她的腰像堆麦子”,却道尽了女性丰腴的神韵,闪烁出女性饱满、结实的光芒。这句诗带给我的启示,就是要在言说中脱尽铅华,在日常的细节中发现诗意,在人类的普遍情感中,建立共同的纽带。《降临之夜》就是我与人类普遍情感的一次相遇,这种相遇悄然改变了我的内心,也改变我和世界的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