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广晶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追溯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与会领导、嘉宾与追溯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共同启动成立仪式
近年来,“追溯”一词已渐渐成为流行词。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序列号等方式获取食品药品信息,从而实现风险可控、来源可查,这已成为食品药品行业的共识。经过各方努力,我国追溯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各追溯体系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对接,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数据真实性不够等问题却日益凸显。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追溯专业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我国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促进会追溯专业委员会有哪些职能?对我国食品药品追溯工作进展有哪些作用?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2015 年10 月1 日实施的新修订《食品安全法》首次将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写入了法律。在2015 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食品,督促指导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并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可投资建设追溯信息平台,采用市场化方式引导会员企业建设追溯体系,形成行业性示范品牌。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协会提升服务功能,此外,为会员企业建设追溯体系提供专业化服务。2017 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再次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确保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信息采集留存真实、可靠、可溯源。2016 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先后发文,就食品药品企业建立追溯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时要求行业协会切实发挥规范引导作用,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组织、推动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工作,探索、制定行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指导规范。
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追溯委员会副主任于辉宏介绍说,有效的产品追溯是采用“一物一码”方式,通过采集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生产环节上的信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过程。食品药品追溯体系可以帮助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实现及时的市场监管,及时了解食品、药品等生产企业信息、产品流通情况等,做到随时可查、可控、可监管,同时为政府提供大数据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这一体系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防伪与全程追溯功能。食品、药品等生产企业可快速建立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全程信息可查,同时帮助企业进行防窜货管理、产品召回管理、营销管理、产品大数据分析等,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品牌口碑。同时,还可以通过使用物理和系统防伪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防伪功能,杜绝产品被伪造的行为。消费者也可以利用此系统实现便捷查询,他们通过扫描产品上的追溯码信息,可及时便捷获取产品信息,以保证自身舌尖上的安全。
于辉宏说,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欧盟均有完善的法律和部门体系对产品追溯进行统一管理,保证食品的安全。近年来,国家也逐步加大了对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的工作力度。在中央政策导向引导下,“产品质量追溯”成为一个热词,备受社会关注。我国追溯技术和应用市场迅速发展。追溯技术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不无遗憾地说:“这本是好事,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自建追溯平台,自监自管,既无公信力,更没有什么大数据可言,这就造成了严重的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又如: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追溯标准,很多公司纷纷打着追溯的旗号,其实并没有帮助企业实现有效追溯。”此外,由于追溯尚属新生事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消费中的追溯维权意识较为薄弱。
2017 年年初,华宇软件和食药网两家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会员企业共同向促进会提交了“发起成立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追溯专业委员会的请示”,请示受到促进会负责人重视并给予批复。随后,追溯委员会筹备工作启动。筹备小组经过反复调研、研讨,对追溯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撰写出了《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全国食品追溯平台初步建设方案》,理清了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了委员会的主要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协助促进会开展食品药品追溯相关工作的调查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立法方面的建议;组织广大会员卓有成效地开展食品药品追溯技术交流,有效推进食品药品追溯分类标准规范的统一,并在会员企业进行示范应用和推广;承担食品药品追溯相关的咨询与研究课题,出版书籍会刊,定期开展学术评价,组织会员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工作;开展追溯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会员企业建设追溯体系,为会员企业建设追溯体系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行业性示范品牌等工作。
追溯专业委员会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陈京念先生出任主任委员,邱中勋先生和王仕杰先生分别担任副主任委员,梁亮先生任秘书长。此外,根据相关业务开展需要,追溯专业委员会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确定了日常办公场所,搭建了门户网站,起草了追溯相关行业技术规范文件初稿,推动溯源云食品追溯云服务平台并与中国追溯等其他组织洽谈合作事宜。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委员会筹备组组长邱中勋告诉记者,筹备期间,该专委会已发展了首批会员46家,其中食品企业21 家、药品企业10 家、其他企业15 家。
2017 年6 月23 日,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追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促进会上级主管单位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追溯委员会、相关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领导,以及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来自全国百余家会员食药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媒体200 余人见证了追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促进会追溯专业委员会的专属平台——“溯源云平台”(面向消费者服务的“食无忧”APP)也将很快上线。
就追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北京市食药监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宽表示,他很看好追溯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前景。他说,其实食品药品可追溯的问题,早在2008 年以前就已经在探索了,一直不太理想。专业委员会的追溯模型非常好:一是在食品药品领域实行统一的追溯标准,且不做特别复杂的信息跟踪,这是以后追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食品太复杂了,对所有的信息做到可溯源,在我国现阶段很难实现,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所有信息都溯源,在当前形势下,做到基本信息可溯源、法律主体可追溯即可。二是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适合本企业的追溯体系,经过了多年的验证,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追溯专业委员会可取之处是通过云平台,可以与企业已有的追溯技术对接起来,而不是废止这些平台,这个思路非常好,不是资源浪费,而是有效对接,这就降低了企业在追溯上的成本。标准化问题和现有资源可利用问题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张志宽认为,根本性的问题是数据的真实可信。诚实守信是企业,甚至行业的生命线。我国食药行业能够一起开展追溯工作,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他呼吁,追溯委员会和参与追溯的企业,都要为上传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内消费者,甚至全世界的消费者认同我国企业生产的食品,对我国企业生产的食品有信心。也只有这样,我国食品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追溯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做筹备情况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