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民:用仁心仁术诠释医者责任

2017-11-03 07:45冯翔慧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医者耳蜗外科

◎ 本刊记者 冯翔慧

韩德民:用仁心仁术诠释医者责任

◎ 本刊记者 冯翔慧

韩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一名医者,他是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军人物。他也是一名医院管理者,曾担任北京同仁医院院长12年。这期间,他曾因对医院发展的诸多前瞻性想法备受关注。现在,他的头衔又多了,他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的会长。“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学科建设”是韩德民对目前核心工作的阐释,而这项工作有个响亮的名字--华佗工程,这也使韩德民成为推动细分领域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吃蟹人”之一。

医者:新技术让患者耳聪鼻通咽畅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直是外科中最难的领域之一。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仅耳科就有5000万左右患者,其中患有听力障碍人群达2800万。“我们这代人有幸赶上学科技术蓬勃发展,学成回国后进入学科黄金发展期,带回了许多国外的技术。”韩德民说。

抗梦雯,是中国首例人人工耳蜗儿童植入者,为她做手术的正是韩德民。梦雯出生后不久被诊断为双耳失聪(听损120分贝),家人为了孩子的治疗跑遍了全国大小医院,尝试各种治疗均告失败。她的名字“梦雯”,也是父母希望能够在梦里听见(闻)声音。1997年,韩德民主刀为三岁半的小雯完成了全国第一例人工耳蜗儿童植入手术,术后效果良好,目前她就读于加拿大艾米丽卡尔艺术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正在为能够成为一名珠宝设计和婚纱设计师而努力。

有一天,韩德民正在为患者施行鼻中隔成形术,他示意助手传递鼻腔通气管。原来,在患者两侧鼻腔底部放置硅胶通气管,可有效解决手术后的鼻腔通气问题,然而很多医生却忽略了这个细节。在韩德民看来,一名好医生要时刻注重病人的感受,只有永远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施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作为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军人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德民先后引进了鼻内镜诊疗技术,提出了鼻内镜外科技术概念,推动我国传统手术进入到现代鼻内镜外科时代。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带动了神经性耳聋的治疗。

公益:促成王永庆老先生价值40亿捐款

如果只是做到业务上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就是一位医者执业生涯的全部,或许小觑了这位医者的仁心仁术。一直以来韩德民非常重视公益事业的开展,力所能及的组织开展各类帮扶经济条件困难的医患群体活动。

“我曾经五次去台湾同王永庆老先生进行交流,最后王老先生同意向大陆捐赠一万五千例人工耳蜗,当时市值40亿人民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来台湾向大陆捐赠的最大一笔善款。以此为始,国家关注并积极开展了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当前每年为三到五千例病患买单,大量经济困难的患儿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

2000年受国家卫生部门委托,时任同仁医院院长的韩德民组织眼科专家制定国家防盲计划,2003年“青藏高原光明行计划”正式启动。韩德民回忆道:第一次义诊活动是到林芝,医院走廊里、大礼堂里满满的全是病人,有许多病人是带着毡房举家过来看病,因为病房不足,做完手术后藏民就在毡房里休息调养,漫山遍野的白色毡房,十分壮观……

在以韩德民为首的一批优秀医生的带领下,“光明行”公益活动一做就是十几年,从青藏高原光明行到国家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最终变成覆盖亚太地区、南部非洲的光明行活动……无数眼疾患者因为这项公益活动获益。白内障手术得到极大推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务人员……2012年韩德民院士被授予联合国“南-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奖”,全球第一位医生获此殊荣。

责任:把成熟的技术带到基层去

韩德民说,当前我国医疗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将“常见疾病控制在基层”的美好愿望很难实现,因病致贫、返贫成为了医疗领域非常大的压力。在贫困县和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的的比率占到40%-65%。如何把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固定在基层,使他们足不出户在县级医疗机构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中国医促会考虑的重点。县级医院覆盖的人群占9亿,如果这部分人群的健康得不到保障,这实际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医改的深化一定要面向基层、面向9亿人口。

如何把中国医促会各个学科形成的专项技术固化下来,做成标准模式推广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学科建设?韩德民说,通过“华佗工程”,希望能够把华佗精神传承下去,用他“悬壶济世、走街串户、为黎民百姓解病除难”的精神和责任感培养一大批“当代华佗”,把成熟的技术带到基层,让9亿基层民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医学之进步。

在学生眼里,韩德民教授是个“时间永远靠挤”的大忙人,每周除了出诊、手术外,还要参与大量的学术交流。有次韩教授和学生改完幻灯片已是深夜,当他站起来舒展酸麻的臂膀时,险些摔倒在地。此时,学生才发现韩教授的右脚大拇指发生了甲沟炎,不禁惊叹老师工作时的忘我与艰忍。

小患者在与韩德民说悄悄话

未来:还可以肩负更大的责任

青年时期在农村插队的经历,磨砺了韩德民的意志。谁也不曾想到,这位当年扎根农村的生产队长,后来迅速成长为我国耳鼻咽喉颈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回顾从医历程,韩德民几乎没有休过假,即使是节假日,他的身影也穿梭于医院、教研室或研究所。这种勤奋好学的品质,支持他在国外两年之内就拿到别人需要四年才能拿到的医学博士和医学哲学博士。

他告诫学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的进步,才能走在时代大潮的前沿。”而关乎患者生活质量的创新路,要步步谨慎。

此后,他发现并命名软腭“腭帆间隙”解剖部位,创建了Han-UPPP新术式;创建了鼻腔扩容术,保留腔基本结构,维系生理功能;成功施行中国第一例儿童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三项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创新性工作,都成功在国内外得到推广。

交谈过程中,韩德民的姿势保持挺拔。他这个年纪,说老够老,他经历过特殊年代的浩劫;说年轻也够年轻,他已经从各种争议中喘过气来,且在国内外耳鼻咽喉颈外科学界享有盛誉,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殊荣。

韩德民表示目前还不能老去,还需要完成更多的事情,还可以肩负更大的责任。“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始终支撑着我,心存强烈的使命感,在各种利益面前才会显得超然。”

猜你喜欢
医者耳蜗外科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