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学研协同创新 打造西部特色产业高新区标杆

2017-11-03 07:45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榆林芳烃产学研

◎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学研协同创新 打造西部特色产业高新区标杆

◎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榆林高新区)前身为1999年2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榆林经济开发区,2010年将其更名为省级高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位于榆林城市西南部,批准面积13.2平方公里。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榆横工业区,与高新区并轨运行。目前,榆林高新区(榆横工业区)实际控制面积近26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功能区28.4平方公里(含高新区),产业发展区控制面积230平方公里,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和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区。

2016年,榆林高新区完成营业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7.5%;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增长6.3%。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能化产业“一业主导”,装备制造、新能源、传统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高新区相继引入了中煤煤制烯烃、华电煤制芳烃、榆林天地煤机等重点项目,形成以煤制烯烃、芳烃、甲醇、醋酸等较为完备的煤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榆林高新区不断加强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孵化培育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的落地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高点起步高端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交通快捷便利。榆林高新区是榆林城市建设的新中心,与老城区连为一体,紧靠包茂高速、西包铁路、太中银铁路、榆阳机场等陆空交通大动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榆林口岸办、榆林海关在区内办公,是对外贸易的直通口岸。

基础设施完备。建区以来,基础建设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城市功能区建成面积达13.2平方公里,工业区实际控制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园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建成市政道路80多条,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骨架;建成榆横铁路(西包铁路支线),成为煤化工基地对外连接的主要物资运输通道;园区通讯、供电、供热、供排水以及污水、垃圾、废渣处理等市政配套全部到位。

产业优势突出。园区以“二次创业”为契机,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发展。累计引进项目400多个,投资及合作的500强企业达25家,认定科技型企业65多家,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主要企业有:煤制甲醇、醋酸、芳烃产能位居全国前列的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华电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矿用装备制造水平较高的中煤煤机、天地煤机、大兴煤机等企业集团,技术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西京电气集团,羊毛防寒服占东北和华北30%市场份额的羊老大集团等龙头企业。

科技实力强劲。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高新区坚持高点起步、高端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立了榆林煤化工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中心、高科企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区内70%的企业设有技术研发中心,拥有10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多项,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一批世界领先的煤化工技术在园区示范应用,以智能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生物医药、“互联网+”为主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长壮大,园区科技支撑和辐射示范能力不断增强。

服务优质高效。榆林高新区是榆林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委会享有市级经济管理及县级行政管理权限,实行一级财政体制,建立了“权责统一、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榆林高新区管委会把“亲商、富商、安商”和“你投资经营、我服务全程”作为最高服务理念,实行“一厅式”办公,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规划建设到工程验收的全程服务。

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取得较好成绩

截至目前,榆林高新区引进和合作共建“国家煤及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榆林基地”“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榆林中心”“榆林高新区(榆横工业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国家、省、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拥有4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培养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户,拥有各类创新型企业、成长型、科技型企业35家,建成各类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6个,其中成功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规划建设孵化基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现形成孵化器面积达1.6万平米,先后引进智能通科技、深蓝科技等20多家企业入驻,培养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拥有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外观形象设计著作专利共计57项。与中国地质大学、西交大等40多所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协议,建立起校地产学研合作机制。区内80%的企业设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参与发起并出资创建榆林市成果转化基金,加强技术交流,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技术调研40多次,参加各类学术交流30多次,接待考察学习、行业技术交流研讨20多次。组织专家对西安交通大学“超临界水煤气”技术进行研究讨论,引进了西安三瑞实业有限公司200万吨榆林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推动6万吨煤基合成蜡项目、2万根粉煤灰基陶瓷过滤膜项目孵化。编制形成了榆林煤热解技术方案,成功争取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与榆林学院联合共建“煤焦油加工实验室”。 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煤化工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中心,引进了国家煤盐检测中心入驻园区。此外,重点培育发展大象信息科技、榆林智能通电子、福阳网络科技等一批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等新兴业态开始涌现。

典型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一)榆林电商产业孵化园。榆林电商产业孵化园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是由陕西羊老大集团投资建设的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于2015年建成运营,面积12000平米,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元。园区与榆林团市委展开多方合作共建,进一步完善服务孵化功能。以互联网与产业结合的模式,构建B2B、B2C、C2C、O2O等平台的服务型企业,涉及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本土农产品、智能家居、电商服务等类型。园区有主流电商平台体验区;本土电商服务型企业;榆青团铺创业空间;园区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及路演大厅等;另外,配有创业公寓、餐厅、快递物流中心等。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营,产业联动”的思路,园区成功引入京东电商、羊老大电商、梧桐树进口商品等知名企业。通过免费入驻和创业指导等优惠举措筑巢引凤,现入驻各类创业企业50多家,吸引了众多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来此创业,创造产值达1.5亿元左右,带动就业人员500余人。

园区以“规模产值过亿,孵化企业过百,带动就业过千”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汇众智,集众筹,促众创”的创业孵化平台,获得共青团榆林市委授予的“榆林青年创业孵化园”、榆林市商务局授予的“榆林电商产业孵化园”、榆林市中小企业局授予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陕西省科技厅授予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殊荣,开创了引领榆林电商产业新局面。

(二)榆林高新区科创众创空间。榆林高新区科创众创空间是榆林高新区管委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下统称四众)等新型支撑平台快速发展新形势下面向创业团队和个人提供孵化(培育)的平台,是高新区为打造孵化器全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

科创众创空间现有办公面积1700平米,其中企业及团队办公面积为1540平米,公共路演项目空间面积为160平米,提供免费创业工位18个,配备有电脑、打印机、相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目前,平台引进了金融服务、法律咨询、会计事务、创业辅导等综合服务机构,可为在校大学生创客和创业团队、个人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主要产学研项目合作:

(一)陕西华电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华电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主要负责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以及建设、运营和管理华电榆林煤炭资源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包括百万吨级煤基芳烃工业示范项目和年产1500万吨的可可盖煤矿)。公司注册资本金7190万元(华电煤业全资),目前资产总额3.26亿元,经营机构设9部1矿,在册员工116人。

2011年陕西华电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与华电煤业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反应工程系共同承担了科技部863重大专项“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化试验技术研究”,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历时2年,共投资1.58亿元,于2013年1月建成并顺利完成工业试验任务。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对“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催化剂开发”和“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成套工业技术开发”进行了技术鉴定,由5名院士和10名化工行业顶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建设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装置的技术条件。

2016年,该公司牵头组织,依托处在榆横工业区中试装置试验基地和清华大学FMTA催化剂实验室、清华大学北京市绿色反应工程实验室,和清华大学骞伟中教授等著名学者共同组建煤基甲醇制芳烃工业化技术开发创新团队,目前团队核心成员共计1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人,本科8人,具备较强的技术原型开发能力和技术工程化、产业化能力。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8人,助工1人,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结合的稳定的科研团队。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产学研结合,推进甲醇制芳烃过程的催化剂开发和工艺研究,重点开展1项国家科技部863重大专项课题和3项华电集团重点课题的研究,其中863重大专项“煤制清洁燃料、化工品关键技术及新型工艺研究”(课题编号:2012AA051003)子课题“甲醇制汽油和芳烃技术”,华电集团课题《甲醇制芳烃工艺优化与催化剂工业化研究》《万吨级流化床甲醇制取芳烃工业化技术》《醇制芳烃工艺优化与催化剂工业化技术研究》完成了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催化剂开发、成套技术的工业化开发及相关技术。形成了两项省部级技术成果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催化剂开发(技术鉴定、国家能源局)和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成套工业技术开发(技术鉴定、国家能源局),经专家鉴定上述两项成果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依托的清华大学绿色反应工程实验室、FMTA催化剂实验室、榆横煤化工万吨芳烃试验基地进行甲醇制芳烃技术及后续技术的研发工作,拥有非常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相应的催化剂和工艺开发设备全面,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两反一再”“低温烧炭,高温烧氢”的再生理念,完成万吨级放大。在以上技术开发过程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获得授权15项。

(二)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林煤化公司、北京工程公司、中科院大化所于2013年开始共同研发建设了榆横醋酸项目资源综合利制油示范装置。15万吨/年合成气制油示范装置项目是延长石油集团按照陕西省政府“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的总体要求,依托榆林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和集团自身产业优势,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而实施的产业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11.5亿元,采用延长石油集团与大连化物所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气制油技术。以20万吨/年醋酸及其配套项目装置为基础和装置净化气为原料,主要生产柴油、石脑油、LPG和混合伯醇等产品,预计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7.8亿元,利润总额1.7亿元。

该项目于2013年5月启动建设,2014年底项目基本建成,2015年6月开始催化剂制备,同年9月6日投料试车,9月12日打通全部流程产出合格油品,目前正在继续进行

催化剂性能优化工作,并与大化所共同就混合

伯醇产品产量提升,开展

催化剂试验,以验证混合伯

醇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从而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为国内首套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装置,具有柴油选择性高(柴油65%-70%)、原料消耗低、产品无硫、催化剂寿命长(≥3年)、吨催化剂产量高(≥3000吨产品/吨合成催化剂)、操作温度低、可副产高附加值的伯醇等优点。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添补了钴系催化剂在国内煤制油领域工业化应用的技术空白,也为规模化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提供了产业示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榆林长盛工业新技术研究院。榆林高新区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成立了“榆林长盛工业集成与复合固体润滑工程技术中心”和榆林长盛工业新技术研究院,长盛集团提供了700平米的工作场所、1000平米实验车间及工作必备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包括办公设施供研究院与工程中心使用。共建单位为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材料与服务,共同完成技术与产品开发、开发技术与产品优先应用于依托单位。

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的任务:工业集成与复合固体润滑研究、产业升级创新技术研究、通用机械在线升级技术应用研究、机械融合先进技术的制造与再制造、绿色燃油发动机集成技术研究、自润滑零部件制造研究、超耐磨零部件研究与制造、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服务与咨询、无人机工程技术、无公害植物复合生物制剂等。

具体开展项目有:油田机械提质降本、服务总包综合技术集成应用;港口机械提质降本、服务总包综合技术集成应用;冶金机械提质降本、服务总包综合技术集成应用;植保无人机服务平台建设;煤矿机械先进集成技术应用制造与再制造生产线总包服务;新型民生与环保工程系列材料应用与推广;城市饮水主输送管路新材料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高端大轴承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发;潜伏式复合固体润滑工程车辆弹簧组开发;港口机械节本增效养护工程综合技术;潜油泵、柱塞泵、离心泵产品升级综合技术;工程车辆摩擦件升级技术;燃油发动机排放绿色集成技术研究;金属表面超耐磨材料工程与工艺技术;服务制造模式建设;机械通用制造先进技术集成应用;风电装备工业集成技术与复合固体润滑工程技术系列产品与服务技术研发。

以上研发与推广项目的效益:齿轮磨损减少70%;滑动摩擦配合面耐久性提高75%;治理了现场的漏油问题,润滑油使用量减少80%;停机检修次数减少三倍;减少相关排放70%、循环利用率提高70%。

与工业集成与复合固体润滑工程技术相关的核心技术已授权国家专利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固体润滑工程学研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注册证书,“复合固体润滑剂”2015年被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潜伏式复合固体润滑截齿组件”立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潜伏式复合固体润滑截齿组件U84/U94/U170”经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陕西省知识产权局认定并被授予陕西省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一种采煤机潜伏式复合固体润滑截齿组件及方法”在陕西省第三届“高新杯”创新发明大赛中荣获二等奖。“GR复合固体润滑工程技术”和“废旧液压先进技术集成制造与再制造”在《设备与管理》创新成果大赛获得一等奖。

(四)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于2015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由榆林高新区管委会、榆林市科技局、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榆林能源化工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成立。该单位的成立旨在加快推进榆林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煤化工领域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积极开展创新性技术服务工作,促进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金融机构的有机结合,为榆林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机制为纽带,旨在实现关键技术由实验室阶段向中试阶段、产业化阶段的转化,从而产生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批相关领域服务榆林的科技人才,促进榆林市煤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已成立两个研究室,其中煤焦油加氢研究室主要由西北大学李冬副教授负责,促进中心与榆林学院合作建设煤焦油加氢试验室,已投入200万,建成中试装置一套,主要针对煤焦油预处理技术进行改进,目前已取得技术上突破,已申请4项相关申请专利,同时正在编写2篇相关学术论文。

目前榆林煤焦油产量为250万吨,今后将利用此技术,针对煤焦油进行预处理后加氢制备燃料油品。煤焦油加氢产业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产品高端化,充分利用榆林丰富的煤焦油特性和组成,进行分级分质高效利用。煤焦油中富含各种精细化学品,部分是石油中没有的高附加值组分,可以制造一系列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用煤焦油重组分富含大量正构烷烃的特有组成,制备系列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用煤焦油中的沥青质制高等级碳素材料,以煤焦油加氢的石脑油馏分制系列芳烃产品,生产航空煤油和高等级润滑油。

(五)榆林 扬州地理信息产业园项目。为加快榆林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进榆林城市信息化、智慧化程度的提升,江苏智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陕西榆林高新区,投资建设“榆林 扬州地理信息产业园”项目。

项目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源大道东侧高新生活污水水处理厂旁高科大厦,计划投资2亿元,用3年时间分三期建设“榆林 扬州地理信息产业园”。该项目将入驻集地理测绘、航空遥感摄影,无人机驾驶培训、研发,创客培训,智慧城市研究院,地理信息培训中心、互联网城市(智慧城市)体验展示中心,大数据采集、存储与应用等产业为一体,旨在打造立足陕西辐射中国西部的地理信息产业基地。

产学研运行机制方面新的模式和方法

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协调创新,鼓励高校与企业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形成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创建了省级羊老大羊绒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煤榆林创新工作室,与榆林学院、研发中心共建煤焦油加氢重点实验室等。

鼓励区内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对创新特色鲜明、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创新园区,开发区给予管理机构适量资助,用于园区发展建设。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在榆林高新区及科技创业孵化园内创建合作平台。创建了榆林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正在合作创建西安交大1896科技创新工作室、上海同济大学产学研合作平台等。

高度重视培育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中试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先后建成华电煤制芳烃1万吨中试装置、延长15万吨合成气制油示范装置项目,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立足地区资源,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系列化、集体化、区域化的产业格局。

未来促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展的规划

研究出台以实绩为导向的产学研考核、评价和激励政策,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各参与方的考评。

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支持高校教师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和引导人才从高校向园区和企业流动。

建立高效和园区、企业互派挂职机制,提升对接效果,制定适用于园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从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对合作对接予以保障。

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出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促进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形成,共建企业实体,推进针对企业创立、发展等问题实施诊断和技术创新咨询服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三五”期间,榆林高新区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多元支撑、产城融合、特色示范、区域辐射”发展思路,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全面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能化产业示范区、区域中心城市样板区和西部一流特色产业高新区,为全市加快建设“一中心、两基地”、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2017年全区主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年完成营业总收入730亿元,同比增长15.87%;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0亿元,同比增长17.24%;完成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同比增长13.16%;实现财政总收入21亿元,同比下降8.6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18.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15.38%。

猜你喜欢
榆林芳烃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第三代国产芳烃成套技术首套装置建成投产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石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研究
走榆林
关于重芳烃轻质化与分离的若干思考
UOP公开最大化生产芳烃的集成工艺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榆林抿尖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