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叶春
摘要:以人为本是风景园林的核心,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而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的科学。本文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分别论述与风景园林相关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包含环境认知、空间行为和环境评价的研究。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空间、园路、种植、服务设施的设计中,创造出符合人们心愿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应用
1引言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属于思维科学,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历程,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又称为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属于应用性心理学的范畴,它研究人类的行为、心理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起初仅仅附带在建筑学、社会学、城市规划等学科中进行一些相关的工作。Envlronmental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在1964年美国医院协会会议上提出的,后被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建筑师、规划师、设施管理者等广泛采用。之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发展到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瑞典,以及亚洲的日本,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正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风景园林为人类创造优美的、适宜的、生态平衡的生活环境,旨在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风景园林秉承“以人为本”,需要考虑并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而环境心理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了解了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特征和心理规律,才能科学而艺术的创造出符合人们各项需求的园林空间环境。
2与风景园林相关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以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与所处的环境,实现了设计环境的最优化,促进了风景园林对人的关怀。与风景园林相关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1环境认知
人对世界万物的认知是完整的与其知觉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认知就是研究人感知、理解和识别其所处空间环境的过程。园林作为环境被人们所感知,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此种环境意象并形成回忆。环境认知强调了环境特征的易识别性,探索使用者理解、感知园林环境的规律。了解使用者对园林空间环境,如入口、重要活动场所、标志物等的意象。研究使用者对具体空间的认知地图的感知规律。这些规律指导园林空间环境中标识性和导向性的设计,让使用者更加便捷的使用园林服务设施,增强使用者对环境的归属感和控制感即。
2.2空间行为
空间行为研究包含个人空间以及人际交往距离,私密性与公共性,领域性与安全感等方面。个人空间是定义个人心理需求的最小空间,与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和情绪有关。人际交往的距离可分为四种:0-0.45m的密切距离、0.45-1.2m的个人距离、1.2-3.6m的社会距离、3.6-8m以上的公共距离。不同的人际距离反映了人在交往时不同的心理需要。私密性与公共性反映了人们对于空间的不同需求,私密性空间使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是具有向心性的;公共性空间却具有发散性,人们希望减少环境刺激,较少交流或者不交流。领域性是个人或者群体占用一个区域的一种行为模式。在马斯洛金字塔中,安全感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风景园林要满足人的各类心理需求,这些关于空间与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就为风景园林空间的塑造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2.3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主要进行的是景观偏好的研究,可以采用观察、采访、问卷调查、测定人体生理指标等来进行。研究以景观环境作为评价的对象,通过收集人们对于环境喜爱的程度,获得人们对于园林景观产生感知的结果,以此评定景观的优劣。对环境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哪类环境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哪类环境存在问题需要改善。评价结果结合评价者的背景资料,能归纳出不同人群对于环境的偏好。环境评价研究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和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场地的不同,风景园林设计中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可以将设计内容划分为空间塑造、园路设计、植物配置、服务设施几项。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来论述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空间塑造
3.1.1可意象性与可识别性
人们能够识别环境,是由于在记忆中重现了对于空间环境的意象。可意向性是指某种对象使观察者产生了高概率的强烈的印象。可识别性主要指人对于环境的空间结构和模式的识别、理解能力,及其对环境形成心理表征、认知地图的难易程度,这是比可意象性更高层次的感知,不仅仅产生了意象,还对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记住了它的各项特征,从而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一个成功的风景园林空间必定是可意象性和可识别性的,它能引起使用者在思想上的共鸣,从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有特色的、具有亲切感的空间都能让人们产生归属和认同感。如图1,上海徐家汇公园入口空间,耸立的烟囱具有地标性质,反映了公园原为工业用地的历史。于是每当提起徐家汇公园,这个入口广场还有红色烟囱就会印入人的脑海中,也会让人想起公园的“昨天”。
3.1.2功能完善与尺度适宜
环境心理学中有许多研究都与空间的功能类型和尺度大小相关,只有契合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才能创造优美而舒适的空间环境。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利用领域性、个人空间、人际距离、私密性、公共性等原理,为不同人群设计各自类型空间。
领域性有助于促进活动人群的群体性,塑造空间要注意明确边界,清晰的空间界线能让使用者了解自己所占领域的具体范围,从而保证该区域内进行相同性质的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园林空间是公共场所,环境的设计既要保证人们能正常的进行交流,又不能侵害个人空间的需求,一般户外空间的適宜尺度为25-100m,太过拥挤会使人产生焦虑,太过空旷又会使人缺乏安全感。另外,根据人的多种需求,应设计私密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开敞空间等多样的空间。如图2,延中绿地中的私密空间,视线封闭,让人不受干扰,可供人安静休息或密切交谈;如图3,延中绿地临近道路的半开敞空间,其与外界有一定的视线交流,但空间依然较为封闭,有较强的限定感;如图4,琴台剧院前的开敞空间,视线通透,限定感不强,感觉自由,适合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和集会。endprint
3.2园路设计
3.2.1形式多样合理
园路具有承载交通、组织空间的功能。其形式有直线型、折线型、曲线型等,不同的园路形式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如直线型的园路显得简洁明快,曲线型的园路充满自由和韵律感。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运用多种形式,创造灵活多样的园路。
此外,人们有抄近道、走捷径的心理,从而穿越草坪,给园林管理造成很多不便。所以道路的设计应该保证便捷通畅,避免人们由于路程过于曲折而抄近道。
但通畅不等于一味考虑捷径而全部采用直线型的园路,适当的曲线能让人得到放松,增加游赏的趣味性。同时,园路的设计应当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在居住区这类场所,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考虑,还应该做到人车分流和无障碍化。步行道也应采用平坦、防滑的路面做法,满足拄拐杖者和轮椅的通行。
3.2.2分级导向明确
清晰的方向感能让使用者感到安全和舒适,而方向感混乱的环境会让人感到迷茫甚至恐惧,所以,方向感是人们在环境中寻路和定位的首要条件,极大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如图5,延中绿地中,道路两侧栽植高大树木,使其具有强烈导向性和轴线感,能强化人们的方向感。园路的设计要主次分明,一般会通过宽度、铺装形式和色彩等方面来区分园路的等级。另外在路口处要尽量避免设置过多的叉路,多路交叉会造成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3.3植物配置
3.3.1种植类型丰富
不同的景观形式会带给人不同的刺激,有研究表明,对人身心放松促进作用的大小:植物群落>水际景观>铺装广场。由此得知,植物在环境中尤为重要,能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心情愉悦。同时,植物还能美化环境、划分空间、改善小气候。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来接受外部环境的刺激,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高度、色彩和质感,搭配在一起能带给人丰富的知觉体验。延中绿地中便有以人的五种感觉为设计主题的感觉园,通过植物和水体组合成一系列独立的空间,形成多样的植物景观。
植物的配置应当多样性,满足游赏、隔离、防护等多种功能。绿篱可以挡风、降噪、形成视觉控制、划分空间。草地、疏林、密林,自然式种植、规则式种植都能带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徐家汇公园中的浓荫道路,遮挡烈日,创造凉爽的休憩空间,成为人们喜爱的场所(图6)。太子湾公园的开放草坪提供了开阔的公共空间,可以放风筝、踢球、野餐(图7)。花港观鱼中牡丹亭,由多层次的灌木和抬高的地形,创造了一个私密的休息空间(图8)。
3.3.2树种选择适宜
植物配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区域,使用者不同年龄层次来设计,特别考虑特殊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例如少年儿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且活泼好动,其活动场地不宜采用针叶类、带刺或含有毒物质的植物,应该选择对健康有益、色彩丰富、观赏性强的植物。老年人活动的场地,植物配置上要选择降噪能力强、视觉软化柔和的植物,让人回归宁静、安详的心理状态,另外可选择一些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保健类植物。
3.4服务设施
风景园林设计要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合理的布置座椅、标识、厕所、照明等设施。座椅的设置,要考虑个人空间、人际距离和安全感,间距和位置都有一定的讲究。在景观空间中,人们为了保持个人空间,常坐在边界处或凹凸的角部,如图9,金鸡湖绿地内,座椅的设置凸出道路边界而不是在道路之上,更符合人的心理。另外L形长凳特别吸引人就坐休息或进行面对面交谈。空间背后有依托的区域更受人群喜爱,如墙角、拐弯处、绿篱前,这些地方能带给人依靠感和安全感,特别适合布置座椅。如图10,上海世博园中,如积木一般的座椅,可以移动组成灵活的布局,充满趣味,有助于群体的交往。另外照明设施的布置应考虑人的趋光性,人们在夜晚喜欢在光亮的环境里活动,因此活动场所的灯光布置和选择显得十分重要。运动场所可以选择比较明亮的探照灯和庭院灯搭配布置,在一些静态的活动空间,适合选择光强适中的草坪灯或者庭院灯。风景园林中设施的布置应该做到人性化,例如为了提供便捷的引导和安全性,应当在入口处、水岸边分别设置标识指示牌;为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布置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设施;垃圾桶和厕所等设施的布局也应该满足服務半径的要求设置。
结语: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风景园林的核心是人,如何科学、艺术的营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是风景园林始终关注的问题。设计师应该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转化为设计理念应用到风景园林中,综合考虑人的感官体验、感知认知、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等等,创造出符合人心愿的适宜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