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华
热闹非凡的2017年职业网球四大满贯赛事结束了。人们从激烈的赛事转到职业网坛中的老生常谈话题:职业网球的性别歧视。职业网坛是否仍存在性别歧视,程度如何,读者不妨慢慢看来。
同工同酬
首先要看比赛奖金的分配情况。经过几十年的斗争,职业网球最高层次的比赛四大满贯赛事终于实现了男女运动员比赛奖金的同工同酬。
网球运动开展于100多年前,早期的大多数职业网球比赛不接待女性运动员参加。时至如今,世界职业高尔夫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奥古斯塔大师赛仍坚决不允许女性运动员参加比赛。
第一个实现同工同酬的是美国网球公开赛。1973年在比利·简·金的努力之下,美网首先实现男女冠军的比赛奖金相同。进入新世纪后,在悉尼奥运会的推动之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也实现了男女运动员同工同酬。2006年,法网也开始实行男女比赛奖金同工同酬,但是留下一个小尾巴,双打比赛没有列入同工同酬范围之内。2007年,一直坚守男女不同工同酬的温网终于不再坚持,宣布执行男女同工同酬。看到这一切,法网不得不宣布双打也实行同工同酬。
从此,四大满贯赛事全部实行同工同酬。目前,四大满贯赛事的奖金额美网最高,男女单打冠军奖金达到370万美元,温网紧随其后,为220万英镑左右,法网210万欧元,澳网370万澳元。
四大满贯赛事不仅获前三名的运动员有奖可得。运动员只要能够进入正赛,或多或少都可获得奖金。名次越高,获得的奖金数量也越高。那么四大满贯赛事增加的开支何处寻觅?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俄罗斯美女出现在职业网球赛场上,女子网球比赛的观众数量、电视转播收入和广告收入大幅度增加,比赛组织者拿出收入的一部分让女运动员获得平等待遇,增加观赏程度,绝不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比利·简·金
职业网坛女权得到尊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WTA(女子网球协会)和网球明星比利·简·金的努力。
比利·简·金原名比利·简·莫非特,出生在美国的天主教家庭,父亲是消防队员,母亲是家庭主妇。比利·简·金首次参加温网比赛就获得女双冠军,当时年仅17岁。第二年,比利·简·金第二次参加温网,成绩斐然,受到网坛注意。1965年,比利·简·金与大学生劳伦斯·金结婚,简·金的名字此后一直伴随着她。1966年,比利·简·金获得温网女单冠军,开始了温网女单第一个三连冠的历程。1972年、1973和1975年,比利·简·金获得三个温网女单冠军头衔,创造了温网女单6个冠军的纪录。她一共获得过12个女子网球大满贯冠军、6个温网女单冠军、4个美网冠军、1个法网冠军、一个澳网冠军。她退休时已经拿下67个职业单打冠军和37个业余单打冠军。
高超的球技仅是比利·简·金在网坛发挥定海神针作用的一个方面,坚持不懈地为网坛女权斗争让他成为网坛女权运动的头号人物。正是在她的努力下,捍卫女子网球运动员利益的WTA(女子网球协会)建立。
1972年,比利·简·金获得美网女单冠军,却发现自己的冠军奖金比男子冠军少了1500美元。比利·简·金异常愤慨,公开表示这种男女不同工同酬的現象继续下去,她将退出1973年美网比赛。为了留住比利·简·金,1973年美网男女单打冠军奖金变得相同,成为了四大满贯中第一个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赛事。
这一作法让美国一些男性网球大腕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表示反对,要求男女网球选手大战一场来决定是否应实行男女同酬。美国网坛名将里格斯叫嚣得最为强烈。当年,里格斯在一场男女对决中战胜当时美国成绩最佳的女子网球运动员玛格丽特·库尔特。获胜后里格斯更加嚣张,要求与比利·简·金一战。1973年9月20日,比利·简·金与里格斯的性别之战在美国南部休斯顿天文馆体育馆举行。3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万人观看了电视转播,3000多人在现场观看了比赛。结果,比利·简·金以6比4、6比3、6比3战胜里格斯。赛后比利·简·金说:“如果我没有赢得这场比赛,我想,女子网球运动将会倒退50年,将会毁灭女子网球运动,影响所有女性的自尊。”里格斯日后与比利·简·金交上了朋友,转而支持职业网球运动中的男女平权。为了表彰比利·简·金对于职业网球男女平等的贡献,美网球场以比利·简·金命名,美国网球名人堂将比利·简·金列入。
场地争端
男女同工同酬问题基本解决后,另一个问题突显出来,这就是比赛场地。
网球四大满贯赛事的场地非常多,被安排在哪个球场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在不知名的球场比赛,观众数量很少,记者寥寥,球员打得没劲,观众也懒得鼓掌。在中央球场和最大的几个球场比赛,观众挤满看台,电视记者的镜头不停地在运动员身上转来转去,有助于运动员发挥高水平。
2017年温网比赛结束不久,英国媒体就报道说,在温网的7天比赛中,男子比赛有35场比赛安排在中央球场和1号球场。女子被安排在上述两个球场的比赛有27场,相差8场之多。就连两届温网女单亚军穆古鲁扎和2017法网女单冠军奥斯塔彭科的比赛也被安排在2号球场和第12号球场。温网主要球场每天总是安排两场男子比赛,一场女子比赛,女子进入主要球场比赛的机会比男子少50%,这当然引起了女性运动员的不满。
有关人士认为,温网的这种安排出于两个考虑,一是男子比赛五盘三胜制,女子三盘两胜制,女子比赛没有男子比赛吸引观众。近年来,女子职业网球四大满贯比赛轮流坐庄,一些运动员为观众所不熟悉,因此比赛被安排在非主要球场。曾获3届温网女单冠军的美国网球名宿埃弗特表示,时至如今职业网坛仍存性别歧视,男女比赛的球场安排重男轻女。
一位英国网球专家做了统计,在温网中央球场与1号球场的比赛中,女子比赛仅占38%。这一比率大大低于其他三项大满贯赛事。
官员胡言
体育运动从古至今,男尊女卑的现象普遍存在。古代奥运会不允许女子出席。法国人顾拜旦创建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也不让女性参加。现代体育的发源地大多为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保存了英国社会中男尊女卑的风气。因此,在职业网球实行了男女同工同酬之后,传媒界和网球界的一些男权卫道士发声了,对于女子网球运动地位的提高和与男子平权提出异议。
2014年,俄罗斯网球联合会主席沙米尔·塔皮斯切夫公开讲话时提到美国著名女性网球运动员塞雷纳·威廉姆斯和她的姐姐维纳斯·威廉姆斯时竟然称呼塞雷纳为“威廉姆斯兄弟之一”。此话引起人们的不满,最终他不得不公开检讨和道歉。可是,女子网球协会并没有放过塔皮斯切夫,对他罚款25000美元,禁止参与WTA比赛事宜一年。塞雷纳·威廉姆斯说:“我认为,WTA采取了主动行动,干了一件大好事。”
在美国印第安威尔斯举行的网球大师赛属于皇冠明珠级别的网球赛事,地位仅仅次于四大满贯赛事。 2007年后,巴黎银行成为这项大赛的首席赞助商,这项赛事也称作法国巴黎银行公开赛。去年3月,赛事首席执行官和公开赛主任雷伊·莫尔发出惊人言辞:“如果,我是一位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话,我将会每天晚上跪在地上感谢上帝让罗杰·费德勒和拉斐尔·纳达尔在这个世界上诞生。因为他们两个担负起了网球运动的责任。他们确实拥有这样的能力。”莫尔的话显然在贬低女子网球运动。一天之后,法国巴黎银行宣布,让他从岗位上辞职。
媒体乱语
在女子网球运动员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媒体提供的帮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出于各种需要和自身见识,一些媒体人士对于职业网球运动的男女同权斗争也采取了冷嘲热讽的态度。
2015年澳网比赛期间,场外评论员伊恩·科恩开玩笑要求塞雷纳·威廉姆斯和加拿大运动员尤金·博加德表演钢棍旋转游戏。这种要求不太严肃,博加德马上面红耳赤。塞雷纳·威廉姆斯也被激怒,质问记者为什么不敢向男子明星费德勒和纳达尔提出同样的问题。
媒体对于女子网球运动员的不敬以多种形式出现。有的公开蔑视或者指责女性网球运动,有的表面宣传,实际贬损女性球员。埃弗特是网球场上的美人。在职业网球比赛中,埃弗特第一个穿上短裙参加比赛,惹得不少男性观众着迷。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特地找最好的角度和最近的距离,拍摄埃弗特身体跃起,裙子随风飘扬,显露出大腿根部和臀部的镜头,然后大加宣传。之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卫道士,明里暗里指责埃弗特的网球装束过分暴露,有伤风化。
男星分裂
在男子网球明星中,对于女权问题,出现严重分裂。其中,英国男子选手穆雷是一位典型的女权主义者。去年8月份,穆雷接受BBC记者专访。记者说:“你是第一个获得两个奥运会网球金牌的运动员。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绩,难道不是吗?”穆雷马上回答说:“我并不是第一位获得两个奥运会网球比赛金牌的运动员,美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维纳斯·威廉姆和塞雷纳·威廉姆斯都曾经4次获得过奥运会网球比赛的冠军。”英国媒体透露,穆雷对于女性运动员如此尊敬不足为奇。因为他认为女子网球运动员对于网球运动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当然。也有男性明星并非与穆雷站在一起。法国选手特松加声称,女子职业网球大赛,除了几个例外,其余的全都乱七八糟。另外一位法国男子网球明星西蒙认为,“男子网球运动领先于女子网球运动,因为男子比赛提供了更为诱人的表演”,因而网球实行男女平权没有道理。
近几年,拉脱维亚男子网球明星古尔比斯世界排名不断提升,记者问他是否希望她的姐妹参加网球运动时,他表示:“对于一位女子来说,职业网球太艰苦。我不希望我的姐妹成为职业网球运动员。一位女子需要更多的享受生活。”
多重歧视
在现代网球100多年的历史中,女子网球运动员中成绩最伟大者莫过于美国的维纳斯·威廉姆斯(大威)和塞雷纳·威廉姆斯(小威)姐妹俩。她们是网球历史上名列前茅,地位最高、持续时间最长、获得冠军最多,打法风格最为可怕的女子网球运动员。从1997年威廉姆斯姐妹登上职业网坛四大满贯赛事直到2017年秋天,这对姐妹一共获得30个大满贯女单冠军。这是一项前无古人、恐怕后无来者的成就。其中,小威获得了23个大满贯冠军,姐姐大威获得了7个。姐妹俩有9次在大满贯决赛中碰面。二人对世界职业网球运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这对姐妹在她们的成长和称霸世界的过程中,受到过难以忍受的多重歧视。
美国富人歧视穷人的现象在她们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姐妹俩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理查德·威廉姆斯便督促她们进行网球训练和身体素质的训练。黑人家的穷女儿威廉姆斯姐妹当然没有钱前往体育场进行训练,只好偷偷地在白人富裕家庭的网球场上训练。一旦被发现,姐妹俩便凭借灵活的双腿逃之夭夭。后面的白人大声喊叫,不断追赶,有时枪声大作,子弹从她们的上空呼啸而过。
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小威对阵瑞士选手沃伊格勒。美国ESPN电视台解说员阿德勒在比赛中朝着正在击球的小威脱口喊道:请看小威像大猩猩一样猛烈击球。大猩猩是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污蔑性称呼。事后,阿德勒表示道歉,不过还为自己辩解说,因为英语中勇敢的游击队员为guerrilla ,他因口误读成gorilla(大猩猩)。这种辩解简直是胡说八道。一个英语广播员连这两个词都分不清吗!
大威和阿加西称霸世界网坛时,两人一年所获得的比赛冠军数量几乎相同,但是阿加西一年的比赛奖金达到1810万美元,而大威只有1100萬美元。
威廉姆斯姐妹受到的另外一种歧视来自职业网坛内部。现在的世界女子职业网坛,排名前十的选手中,除了俄罗斯和东欧某些国家的选手之外就是威廉姆斯姐妹,而俄罗斯和东欧诸国的女子网球选手还没有强大到挑战威廉姆斯姐妹的地步。为此,某些白人网球运动员和一些媒体对于这对姐妹的批评始终不断,对他们在女子网坛掀起的一场黑人女子革命心存不满,希望姐妹俩早日退出职业网坛。
莎拉波娃是欧洲审美标准的典型,她被称为美女是因为是白人、年轻、身材高挑、金发碧眼。即使在一些亚洲国家,一些网球迷对于威廉姆斯姐妹也不太感兴趣,其实这些球迷恐怕还不清楚,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洲,您与威廉姆斯姐妹一样,都被称之为“有色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