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蓉蓉
(山东体育学院 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体育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构建研究
赫蓉蓉
(山东体育学院 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当下社会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专门用途英语(ESP)教育理论构建势在必行。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之上的跨学科产物。体育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除了以这些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外,还要兼顾专业体育知识,从而形成系统的独特的教育理念。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育;社会化教育;复合型人才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1](P92-93)。 社会化教育不仅是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新时期赋予了英语习得人才新的定义,对“专业+英语+现代化技能+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而专门用途英语(ESP)就是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性英语。目前学界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语言学理论层面上,缺乏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其学科本质,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是一跨学科的产物[2](P58-62)。国内对高校整体专门用途英语理论构建研究寥寥无几,只是照搬通用英语(EGP)的教育理论,忽视了其具体的目的性。而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具体研究与应用中对体育英语的涉及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构建社会化教育改革下体育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流扩大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国际体育赛事的普遍化和体育交流的世界化需要语言架构起东西方体育文化沟通的桥梁。传播体育文化需要培养具备语言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除国家任务外,许多高校为满足市场经济各个部门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学校自身的效益,举办了各种培训班,新上了许多专业,尤以旅游英语、国际金融、涉外会计等最为普遍。许多科学院所、行政事业机关、学术团体等也举办各种带有职业英语(EOP/EVP)性质的英语培训班,扩大了专门用途英语的队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从70年代开始相继成立了外语系或科技外语系,几十年来,高校外语专业培养的“单打一”的人才,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严重脱节。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需要一专多能、富于机动应变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而近年来体育竞赛、体育科技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国际化,体育界的企事业单位对掌握体育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所以构建合理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是体育领域人才市场的内在需求。
国内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具体研究与应用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学术/教育英语(EAP/EEP)、科技英语(EST)和职业英语(EOP/EVP)。学术英语如外贸英语、旅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等;科技英语如数学英语、计算机英语、地质英语等;职业英语指一些国际航空工作人员、远洋船员以及医生、技术员等在工作中使用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3](P2-4)。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在国内经历了40多年后取得了很大成绩,研究数量剧增,研究领域更为扩大,但其中对体育英语的涉及少之又少。在国际赛事众多、体育交流频繁的今天,既具有扎实的通用英语基础又拥有丰富的体育知识的人才极度匮乏,改革体育英语教育迫在眉睫。
大部分体育院校学习者和综合类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差异甚大,两者的动机、环境、条件和要求也明显不同。学习英语的动机、环境和条件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习者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ESP教育强调学习者需求的首要地位,并以学习为中心。
体育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不能和综合类院校相提并论,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按专门用途英语的路子进行课程设置、大纲制定、教材编选及教学方法探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
英语教育是一种务实的理念,更加关注实践。它是集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的跨学科产物。社会化教育改革下,专门用途英语教育是为了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技能又能驾驭英语进行流利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它的理论和实践不应只基于语言学单个学科理论之上,而应既重视语言学、教育学及心理学多种学科的理论,还要以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专门用途英语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具有独特的教学理念。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跨学科图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普通语言学是就人类语言的共性提出一些理论构想,又称理论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相对的有各学科的具体语言学,如英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研究立足于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而普通语言学则要通过具体语言学的研究来充实和完善。把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运用于各类语言实践活动,是应用语言学的任务。广义上,应用语言学涵盖语言教学、词典学、术语学、翻译学、语言规划等,狭义上通常指语言教学中的外语教学[4](P10-13)。
心理学是理论与应用兼收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是针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属应用领域。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它涉及到教学论、课程论的知识。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普通的语言教学一样是基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并把专业学科理论与社会化教育情景纳入相关研究。基于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对“专业(运动项目)+英语+现代化技能+创新能力”的专门用途英语人才培养理论亦应建立于此基础之上。
英语教师教育以跨学科整合为基础,体育英语教师教育由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英语、体育专业知识整合而成。首先,体育英语教师是一名研究者,具有扎实的语言理论基础和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创新精神;其次,体育英语教师是一名实践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授课技巧和体育基本技能;第三,体育英语教师还是一名分析者,必须明确了解和体育相关的目标话语的特点;第四,体育英语教师还是一名合作者,体育英语教师和通识语言教学教师互相交流,弥补不足。总之,体育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三大素质[5](P52-57)。体育院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如图2所示。
图2 体育院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图
课程设计和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紧密相关。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愿望、需求和不足,并利用课程设计者的理论、实践知识以及语言学、教育学在内的其他理论成果。在社会化教育改革下,体育院校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后,要切实加强体育英语培训,按照“实用为主”的指导思想,做到恰到好处。
社会化教育改革下,体育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为满足英语学习者的体育方向应用需要的教学途径,为体育院校学生设计恰当的专业用途英语课程是所有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院校专业用途英语课程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体育院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图
1.需求分析:Hutchinson &Waters的需求分析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的协调过程,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从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6](P21-64),这种分析法的目标是外在的客观因素,没有注意到学生和教育环境等内在因素,教学需求分析法弥补了这一欠缺,具体包括欠缺分析、策略分析和手段分析。
体育院校在语言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应具有体育院校特色,应对学生、教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进行需求分析,了解教学对象,了解社会发展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实际要求,从而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供有效的英语课程。
2.大纲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是该课程教学的“宪法”。大纲中,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确定应在课程设置阶段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与关于语言的理论有关,而语言学习的理论与确定教学安排和教学原则有关。专门用途英语领域讨论和使用较多的大纲有语法结构大纲、情景大纲、修辞技巧大纲、功能意念大纲,这些均可称为交际法大纲。
3.材料选择(教材编写):教材既包括教师用的材料又包括学生用的材料,是教师、学生和专业的联系者。体育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不仅缺乏,而且尚存的也缺乏实用性,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实际培养目标脱节。体育院校应在结合专业、激励学习、便于教学的原则下,一方面从现有的材料中进行有效选择,另一方面按语言、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来撰写自己的材料,两者相辅相成,以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原则。
4.教学方法: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不是“学”会的,也不是被“教”会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学习经验慢慢培养出来的。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问卷调查,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语法翻译法的灌输式教育早已落后。在体育院校,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所以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学生为中心、分级分类、因材施教的立交式教学方法已逐渐形成。
5.评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评测是对受试者在特定专业领域的英语使用能力做出测评,其内容和要求要以具体情境为基础,并能真实反应具体情境中语言的使用情况。在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笔者所在院校尝试实施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学习者评测与课程评测统一,形成性评测与终结性评测统一,教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统一。实现多元评测的有效方法,以期更好地改进完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大纲的设计、教材的选择和修改以及教学方法。
总之,该课程在整个设计中各个构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前后互相影响,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递进构架。
综上所述,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普通院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社会化教育改革下,培养出“专业(体育)+英语+现代化技能+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体育院校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终极目标,要从语言本体、教育学和学科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整合教育思路,探讨教育理念和实践,完善体育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体系。
[1]江萍.高职学生社会化教育刍议[J].教育探索,2011(9).
[2]胡银萍.关于“英语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11(3).
[3]胡春洞.ESP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4]姚小平.如何学习研究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6]Hutchinson T&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社会化教育改革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的构建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CWYJ11)的阶段性成果。
H319.3
A
2095-7416(2017)05-0103-03
2017-09-06
赫蓉蓉(1972-),女,山东茌平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山东体育学院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郭伟宏)